河中石兽要背的部分,初中课文河中石兽,2020初中文言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河中石兽》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08-26 记忆方法 阅读: 437
摘要: 《河中石兽》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 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河中石兽》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全书主要记叙妖怪 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原文注释】


  ①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gān)【干:岸边。】,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ǐ)【圮: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 】沉焉【于之,在河里】。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讲学,教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究:推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是【是:这】非木杮(fèi)【木杮:木片。】,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去: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湮:埋没。】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颠:同“癫”,疯狂。】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盖:原来是。发语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沙为坎穴【坎穴:坑洞】,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已:停止】,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如:依照】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了河里。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重点词句】


  1.古今异义

并:古义: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阅十余。今义:阅读。

是:古义: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 但知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2. 一词多义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为其来也。在。


 3.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汉字通假。①“颠”同“癫”,疯。②钯:同“耙”,整地的农具


 5.注音:圮pǐ;曳yè;棹 zhào;杮fèi;湮yān;溯sù。


 6、句式


  (1)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2.)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3.)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课文理解】

  1.文章分层:第一层(1):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两种寻找方法

  第二层(2-3):另两种不同的寻找方法

  第三层(4):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 “据理臆断”,深化主题

  2.四种寻找方法: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寻找经过


第一种 僧 原地水中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三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四种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3.中心思想:


  ⑴作者得出什么结论?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臆断:主观判断】欤(yú)?


  ⑵主题概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4.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 ”了。(“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5.写法探究


  ⑴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⑵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⑶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①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②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答疑解惑】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


  ★寺僧高估了水流的推力,忽视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讲学家只注意了“石性沉重,沙性松浮”,却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老河兵经验丰富,将石性、沙性、水流的因素全面综合考虑,所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前两者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因其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他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2、文中写道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寺僧无知,只按照常理做事,因而寻石兽而不得,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和自信的心态。


  老河兵的“笑”是 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认识错误,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既是对讲学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与自狂。


  3、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


  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最后一段用的是“反问”的表达方式。用以点题,强调主题思想: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


  4、文章是怎样层层铺垫,巧妙地造成讽刺效果的?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5、说说本文对你的启示,并再列举一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故事。


  (1)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要多方面考虑问题。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实践出真知。


  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言之成理即可)


  7.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其他相关
河中石兽用背吗,初中语文 中考必备 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

河中石兽用背吗,初中语文 中考必备 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08 阅读: 199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原文朗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之《河中石兽》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27 阅读: 229
【作家作品】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课文解读】《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文章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歌颂了富有实践经验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讽刺了儒道学的自以为高明。对于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七下河中石兽改成什么了,突破高考全国卷语文75篇古诗文背诵篇目,你需要掌握这六步策略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27 阅读: 243
2019年之前,高考全国卷语文考试大纲要求的必须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是64篇,高中14篇,初中50篇;2019年开始,高中14篇不变,初中有45篇背诵课文不变,删1篇换2篇增13篇,总数变为75篇。对这一板块的能力考查要求为A,依旧是识记。...
河中石兽好背吗,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好背吗,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河中石兽》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27 阅读: 262
《河中石兽》《河中石兽》是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石兽掉进了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的主旨是凡事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一)课文字词详解...

河中石兽优质课一等奖,想个方法快速记住古诗文,减轻学生压力和家长烦恼(续二)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27 阅读: 209
中小学语文课本共收入古诗文139篇,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么多古诗文,来减轻中小学生的压力和家长的烦恼,我按照朝代,古诗文作者,按类编制出来,特别注上每首诗词的重点名句,这些耳熟能详、千古传诵的名句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内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小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个编制可按小学、初中分别收藏,及时查看。从了解这些诗词的重点名句,再到全面掌握全诗词。从我身边偿试中的中小学生来看,效果还是明显的。有提纲挈领感觉,不像以前全部诗词在脑子中一团乱麻。...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