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法讲义,无自制力,如何过司考?
先说结果。题主分数是399,四卷分别是109/96/83/111,问了一下别人,前三卷只能算是一般,卷四还可以。这个分数说低不低说高不高,虽然过线还算宽裕,但相比我本科同学那好些四百二三十的大神们实在不算什么。
另外,我这里说的49天是剔除了休息日的49天,每天学习的时间,充裕的估计有四五个小时,可能未必有这么多。那么总共学习的时间应该在200小时左右,其中包括喝水、走动、活动腿脚和偶尔的看闲书的时间,但不包括吃饭和午休。我复习的时间跨度是从7月18日到考前(9月24日),一共是68天。那么我当中一共休息了19天,平均每学习2.58天休息一天。既然自制力很差,就只好多休息,多调剂。
1. 不要什么都不懂就开始
得说下我的个人情况,西南某政法大学法学本科,当然是根正苗红的科班。不过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基础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的理解上,而非具体知识。法学专业教育在司考中给我最大的助力也就是所谓「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的积淀,我想这也是非法本的同学在入门的时候需要跨过的最大的坎。
即使是少有的听进去的一点知识,考完试也不会再去温习,以至现在忘得只剩一些淡淡的印记。所以司考中行政法、民诉、刑诉、商经、理论、刑法这些科目,我都是从头学的。只有民法、宪法、三国法这些去年考研准备过的科目,尚有一些知识基础。至于法理学,其实我课外的专著读得不算少,但是和司考完全没有交集。不过,如我所说,科班教育给我最大的恩赐是法学的思维习惯和理论素养。这是我的「底子」。
2. 不要花很多时间选择备考资料
因为完全不了解这些老师,所以直接买了网上推荐的一整套资料。那么我现在把这些书再翻出来一本一本数给大家看:
民法钟秀勇
刑法柏浪涛
民诉戴鹏
理论白斌(没看过)
行政徐金桂
刑诉杨雄
三国法杨帆
商经鄢梦萱
基本应该都是一线名师吧。我不知道很多老师,也没有拿其他书来比较过。我觉得本来时间就紧,这八门课、十六本书(讲义+真题)搞一遍时间都很紧了,哪有时间再货比三家。最后证明我果然一轮复习都没有完成。
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人说自己的比较,说这个老师好那个老师不好。我的想法是,既然是一线名师,无论个人风格如何,帮助我完成复习迎考肯定还是可以胜任的。你想要了解一个老师肯定需要看一段时间他的书才行,看到一半再换别人的,肯定浪费时间。所以我觉得并没有必要去找「那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老师。一线的老师肯定水平都是过关的,稍微了解一下,挑个顺眼的就好。选教材就像结婚,没有完美的搭配。
说说我的一些观感。钟秀勇老师喜欢旁征博引,讲课深入浅出不错,但是补充内容,也就是所谓「湿货」太多,对于还算略懂民法的人来说,我觉得未免会有一点点浪费时间。所以我看他的书基本是跳着看,一个知识点我觉得懂了,后面的举例、讲解就一目十行了,然后再看下一个知识点。
柏浪涛老师给人的感觉是行文平实严密,看得出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书也不厚。虽然纯理论方面看得会吃力一点,但总体上详略得当,感觉是为司考量身定制,挺不错的书。
不过这些书中,我最最推荐的,只有一本,就是戴鹏老师的民诉。说实话我之前没听说过他,到现在也不知道网上对他评价如何,看他书里的前言似乎入行并不久。在我看来,他写书思路清晰,切中要害,说到关节点常给人醍醐灌顶之感,又毫无高高在上的架子。看他的民诉讲义,是我复习司考过程中少有的享受。
因为我考研的专业课是三国法,所以有一点理论功底。我觉得杨帆老师的三国法讲义里似乎有不少疏漏,但这也许只是为了应付司考,与老师水平无关。其他的几门,没有太深的印象。反正是看过来了。有的时候觉得这门课枯燥,也不一定是这个老师的问题。本来复习司考就不会有看小说好玩嘛。
真题试卷我没买,买了也不会有空做。我觉得在各本讲义的真题卷里做一遍就差不多了。有一种说法叫「全真模拟找找手感」,我觉得挺奇怪的。大家都是十几年学生做下来,高考都经历过,考试哪还需要找什么手感。做真题我觉得唯一的用处是查漏补缺,让自己发现哪里还不会。知识点都弄懂就行了,其他都是虚的。
当然,我考前没做过试卷(无论是真题试卷还是模拟试卷),所以对其效果只是臆测,大家姑妄一听。另外,我讲义的真题卷,因为时间紧,大多不是做了之后对答案,而是直接对着答案看题目的,走马观花吧。
对了,理论法的讲义和真题我都没看,因为放在自习室抽屉里被清洁工清了,没找回来。后来就只看了厚大的那个119讲义的理论法学。
请加微信号:fakaozhijia,免费赠送2017全程多机构音频视频课件,备注:头条
3. 不看视频,不听音频,也不听音乐
司考「经验帖」一般除了说看谁的书,还会说听谁的课。不过不好意思,我没听课。不是没试过。我听过钟秀勇的民法音频和刘凤科的刑法音频,雄心壮志地全部下下来,听了一两个就听不下去了。后来就都删了,再也没有听过音频或者看过视频(除了考前的突击,详见「9. 不在考试时患得患失」)。听音频,看视频,一是我会很快走神,这是本科落下的坏毛病,几倍速都还是一样走神;二是老师讲解的节奏和我吸纳知识的节奏肯定不会完全同步。
举例来说,可能民法里我合同法关于合同的订立这里学得还行,老师还慢慢讲解,我就会很不耐烦,那么最后我要么走神要么跳掉这段(但是拖进度条也很费时间);而关于合同的效力我可能就学得很烂,要慢慢听,甚至一遍听不懂还要跳回去再听一遍(again,很费时间)。不同的知识点,我们有的理解得快有的理解得慢,因人而异,而老师上课只可能根据大家一个平均的情况去安排讲解,所以肯定就会有不适配。
当然,听课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效果很好。我只是说,我可能是「看书型」而非「听课型」选手。看书的好处是自己掌控节奏,随时快随时慢,你不需要被迫跟着老师的进度走——当然,没有了那种压迫感,有些人也会不适应。
顺便提一下,我发现戴着耳机学习的人当中,除了一部分人是听课,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听音乐的。我个人的经验是,学习时听音乐,无论听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都是100%影响看书的。所谓的「白噪音」,我买过不少付费的app,也都只有打扰我学习的作用。如果环境太吵,那么你最好的选择是换个学习的地方而不是用音乐去盖过噪音。张大千作画的时候,环境要安静到只能听到磨墨的声音,我学习时的理想环境和他差不多。毛泽东有菜市口读书的佳话,但我料想即便是他,在菜市口看书的效率也必然没有在书房里看的高。我认为学习的最佳背景永远是「安静」,而没有任何音乐或者白噪音会比「安静」更安静。当然,如果你说你就是听着音乐或者白噪音时学习效率更高,那么祝你愉快。
我不听音频不看视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我就不需要带电子设备了。
4. 不带电脑,不带手机
如果你在司考那段时间就关注了我,你一定知道那段时间我尝试了「半离线生活」。具体的可以看那篇《离我消失还有24消失》。简单地说,就是一周当中只有周六一天(其实是从周五晚开始到周六晚结束)的时间允许自己碰手机,其他时候完全不看。为了督促自己,我还许诺一旦有朋友以任何方式发现我在允许的时间之外上网,我就立刻发给100块的红包。
嗯,这个计划虽然没有100%地贯彻,但也基本上按构想的实行了。直到司考结束后,现在的考研阶段,我去大学自习室看书仍然不带手机——养成习惯了。
我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自制力为零的人。如果让我带手机去学习,我学习的时间也会无限趋近于零。
我在自习室看到很多和我一样复习司考,或者复习会计师、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他们无一例外地带着手机、电脑、iPad。同样无一例外的是,我时不时地会看到他们用它做别的事:聊微信,刷微博,看电视剧,甚至打游戏。刚才看到这个人的电脑上还是钟秀勇在蓝色背景的映衬下讲着课,过一会儿就变成宫廷戏里格格们在说话了。即使只是时不时看一下消息,有过经验的人心底里也不会不明白,它对你的 workflow 的打扰所带来的效率降低有多么严重。你应该很清楚,手机和电脑在多大程度上破坏着你的学习。
坦白地说,我的自制力比你、比一般人更差。只要带了电子产品,我不是学习效率低,而是几乎无法学习。所以我只好完全斩断这根烦恼丝,把自己和网络世界、电子世界的连接全部拔除之后再走进自习室。
这样做的另外一种好处,我认为,是营造一种「场景记忆」。在自习室里,我不干别的事,就学习——顶多看看闲书,因为司考有的时候看得真的让人发狂。所有的网上娱乐与这里无关,只要走进这里,我耳根清净。
我知道,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的。在这个时代不带手机需要一点勇气:你没法打车,没法查地图,没法叫外卖,没法和朋友联系,没法和家人联系,甚至没法在店里和自动售货机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
我每天午饭只能去店里用现金买,早上出门前得和家人说好大概的回家时间,他们如果晚上想喊我去哪里吃饭,也没法联系上我。我还跟朋友说,要约饭的话必须提前一天。刚开始确实不习惯,但过了一周多就觉得很适应了,朋友们也都很理解、支持。现在我根本不是不能带手机,而是不愿带手机——嫌它烦。为了保证学习效率,我觉得一点出行的不便根本不算什么。
坦白地说,我觉得我的社交活动不比大多数人少,因为在网上写东西还有一些额外的对网络交流的需要。如果我能「半离线」生活,大多数人也可以。
当然,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我有个朋友,手机放在书边上,屏幕朝上,也不开飞行模式,任何人发微信给他几分钟之内就能得到回复。他就这样,照样一小时看三十页,雷打不动。他当然没有必要不带手机去自习。但是,你要问自己的是,你有他这种能力吗?
自制力的一个特点,是它在抵御近在咫尺的诱惑时,非常脆弱;而对相对远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起作用。早上我离开家的时候,决定不带手机只需要稍稍下一点决心,但如果看书的时候手机就摆在口袋里,不把它掏出来翻一翻就如百爪挠心啊!
带了手机想不玩,你会像毒瘾发作一样难受;而根本没带手机,你顶多会偶尔心里说一声:「没有手机还真不方便呐。」
王尔德说:「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I Can Resist Everything Except Temptation)聪明的做法,是在自己还能决定的时候就斩断这些羁绊,不让诱惑靠近自己,而不是任由它像埃及艳后一样开始魅惑你了,再妄想抵抗。
5. 不要订很难完成的计划
谁都知道「学习要有计划」。如果你去问一个小学生,他也知道「学习要有计划」。关键是,应该怎样订计划。
我觉得计划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自己的掌控能力范围内。意思是说,你完成这个计划的进度,快一点慢一点,自己要可以轻松把控。很久以前我也订过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学习计划:哪天看几页,哪天写几张,但是过不了几天就因为各种情况成为泡影。这样不但没有帮助自己完成任务,还打击了积极性。
我的对策是只订近在眼前的计划,对于稍长时间的目标则只保持模糊的认知。比如说司考,我想的是在9月下旬考试前把所有东西过一遍,那么我会根据每门课的大致分量分配一个大致的时间,这些都在脑子里,甚至没有形诸笔端。真正写下来的,不过是今天看到哪一页——顶多扩展到明天。今天明天,就是我这个没有自制力的人所能掌控的极限,后天就完全说不准了。为了保存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必须把计划局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另外,每天的学习计划——哪本书看多少页——也最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古人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我不认同。我觉得学习应该追求的是「取乎其中,得乎其中」,差不多就行了。如果你给自己定一个艰巨的目标,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你觉得反正完成不了,就索性不管计划了。所以,订一个自己不需要太费力就能完成的目标会比较好。
就我来说,我每天能看的书也就是大几十页,效率高或内容简单的时候是一百页左右,遇上状态不好则可能只有三四十页。那么我的计划一般会定在六十页左右,只要认真就能完成。完成之后如果心情好我会再多看一点,如果已经厌烦了就提早收拾回家。
在这种状况下,我会觉得「回家」这个美好的事件是有奔头的,不会觉得眼前的学习遥遥无期。如果一开始雄心壮志定下一个超出能力范围的计划,不但很难完成而且人会很累。
不过,我要强调的是,既然目标已经订得不高了,那么每天就要认真完成它。不能找乱七八糟的理由不完成它。
6. 不允许任何事情破坏自己的休息
我认为,学习过程中的的休息应该是彻底的、完整的、不受打扰的。前面说到,我让自习室成为自己学习的「场景」,在这里我只学习(和看闲书);反过来说,我只在这个「场景」里学习,而在自习室外的所有地方,我都不进行任何与司考有关的学习。
我不会在回家吃过晚饭之后再拿出任何与司考有关的资料去看;我不会在微信和微博上关注很多司考相关的账号,让我在休息时还去想它;我不会在去吃饭的路上还去想刚才学到的知识;我更不会和朋友(除非他们问起)讨论和司考有关的话题。对我来说司考就是枯燥无味、让人厌烦的,我不喜欢它,我也不想在我休息的时候想起它。
请加微信号:fakaozhijia,免费赠送2017全程多机构音频视频课件,备注:头条上面说到,我本来的计划是一周休息一天,但最后怎么68天里休息了19天这么多,几乎是一周休息两天呢?唉,这一是因为自己有时确实意志不坚定,二是也有一些外部因素的作用。重要的朋友聚会啦,长辈的应酬啦,天气、身体的因素啦,等等。但不管怎样,决定了这天不学习之后,我这一天就绝对不会学习,绝对不会去碰书包。我不会在看完电影之后心有不甘地拿出讲义盲羊补牢似的再看上几分钟——我知道以自己这种自制力根本不可能看得进去,只是徒增自己的负罪感:「今天没学习,想补救,后来又没补救成,我真是没用。」
所以,如果我这一天的早晨决定不去学习了,我就会好好把握这一天的玩乐时间,不会去想这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自己的学习计划之类的事情——那只会影响自己玩的心情。既然不学习了,当然就要让自己玩得开心。当然了,晚上要早点上床睡觉。
另外,我看书的时候时不时会开小差,神游四方,偶有所得,还沾沾自喜地写在本子上,就写在当天学习计划的下面。这样就攒了一本多零零碎碎的想法。有时一时兴起能连着写好几页,还有一次实在是突然有个念头,不写不快,借来一本稿纸,花了两小时奋笔疾书写了好几页纸。之前的 JurisTee、JurisWeater 那几件衣服也都是复习时走神设计的。(不过 JurisWeater 是司考结束后复习考研时设计的了。)
还有,有的时候看书由司考的知识联想到社会现实,或是发现司考的题目相互龃龉的地方,偶有所得,我会记录下来或者吐槽一下。写下来都很好玩。那段时间的推送内容基本都是这种「看书开小差」时思想的结晶。毕竟回家基本都是玩,哪有时间思考什么东西。这些虽然要费点时间,但这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愉悦的休息。想看这些的可以去看我的《未发出的朋友圈》系列文章,考研还没结束,也继续在更新。考研结束了可能也会继续更新。
7. 不要追求学习时间
我开头说了,在学习的日子里我每天的学习时间大约是四五个小时,这是一个估计。我早上一般九点多到教室,学到十一点多;中午吃饭、睡觉,下午两三点在开始学习,到五六多结束。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时间,事实上由于一些情况常常没有这么多时间,比如早上来晚了,找不到没有课的教室,昨晚没睡好,等等情况,时间都会有一些缩短。甚至还有个别几次因为一些事情学到中午就回来了(当然这种情况在49天里仍然算作1天)。
另外,我基本每半个小时都是要活动一下的。我家人都知道,我喝水很多,看书时格外多,几乎可以一直喝。于是基本上每半个小时就要去开水房接水,顺便去厕所放水。这也算一种调剂,活动筋骨,动动脑袋看看绿树。
可能一些人会觉得我的学习时间很少。我本科在西政读,那里很多学神,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的,从早上六点多到晚上九十点,扣掉两顿饭,也还有十二三个小时。他们当中自然有许多非常厉害的人,但我觉得滥竽充数、铺着讲义看美剧的也不少。我觉得在自习室玩是一件不太体面而且也不太舒服的事情,一是与气氛格格不入,还可能影响身边人学习(即使你已经戴了耳机),二是自习室的椅子是为看书而不是看电影设计的,不舒服。所以,像前面不止一次提到的那样,我提倡用尽量短的时间把学习任务完成,然后,回家尽情玩。
尾声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我觉得还没有说到真正的点子上。
你可能觉得你已经决定司考了,可是,你为什么要司考呢?
学了法学就要考司考吗?喜欢法律就要考司考吗?你说这是从业资格,是的,可是你为什么要进法律这行呢?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说不清这个。我也说不清。我也不知道我以后会不会干法律这一行。你可能会说,技多不压身,但是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就为了考个证,值得吗?
我认为以司法考试要求的学习量和它的作用,对于有志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来说它是必需品,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奢侈的奢侈品——要求的付出非常高昂,但作用相当有限。如果你只是为了多一个证照而考司考,或者只是因为自己学了法学专业,或者只是因为身边的人准备考而考,那你可能应该再想一想,到底该不该去准备这个考试,它值不值。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去考司考,考完之后还沾沾自喜地写这么一篇冗长的文章,我只能说,一是因为我的同学都在考,且我的老师、亲戚、朋友都觉得我应该考;二是因为,我之后「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律师——但说实话,我对那个远景,既无概念,亦无热情。相比之下,在公众号里写写有关法律的文章还让我觉得快活很多——而这,是不需要司考的证书的。
我当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司考、不知道司考能给我什么,而我现在仍然不清楚。你不要觉得这与考试本身无关:你为什么考试,会直接影响到你有多大的热情、什么样的态度来投入这场考试,进而直接影响到你的整个复习备考的过程。我说上面这番话的时候,就是深深觉得自己缺乏动力继续复习、不知道为什么复习时的困惑。如果你对这个「动力」的问题有个明确的答案,很多事情都会简单很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考试我答案糊弄得过出题人和读卡机,却糊弄不过自己。
你开始读这篇文章时大概都带着一个疑问:「我怎样准备司考?」而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可能只能来自于你自己对另一个问题的回答:「我为什么要司考?」
2019杜洪波理论法讲义,法理论:历史形成、学科属性及其中国化
2019宋光明理论法主观题讲义,不早起不晚睡,零基础“学渣”教你过法考
白斌 理论法,被法考过关同学称为“纸老虎”的商经法会怎么考你知道吗?
法考理论法是什么,司法考试导学纲要第一讲:如何复习理论法学
理论法谁讲得好,这就是司法考试过关经验的干货
精选推荐
- [记忆方法] 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法考如何备考,2021年高考备考:8种高效记忆方法
- [记忆方法] 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最有效的备考方法,考前冲刺:一消备考也要动脑筋,这样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并不知道
- [记忆方法]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会计从业备考不放假,六大归纳记忆法带你飞!
- [记忆方法] 快速记忆方法的小窍门,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这些记忆方法让你学习、备考的效率大大提升!
- [精品记忆课]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记忆力课程,“超强记忆”吸引家长买了课,没上几节校长就失联,41名家长能要回16万余元的培训费用吗?
- [精品记忆课] 最强大脑记忆训练法视频,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底层逻辑篇 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 [古诗词记忆] 孩子记忆力差,背书困难怎么办,有什么快速背书的方法,有用的背书方法,快收藏码住吧~
- [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 [记忆方法]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 [古诗词记忆] 文科怎么背怎样才能记得住,文科背书怎么背得快又牢固,文科成绩难提高?你需要这12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