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十二经络最好的方法,中医基础理论-经络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09-08 记忆方法 阅读: 295
摘要: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主干道循行在人体深层,像大树的树干;络脉是经脉分出来的支道分布在人体浅层,像大树的树枝。把脏腑,形体官窍等看成是人体的“零件”,经络就是把这些“零件”串联成一个整体的联络网。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主干道循行在人体深层,像大树的树干;络脉是经脉分出来的支道分布在人体浅层,像大树的树枝。把脏腑,形体官窍等看成是人体的“零件”,经络就是把这些“零件”串联成一个整体的联络网。




经脉主要有正经、奇经和经别三大类:

正经有十二条经脉,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十二经别就是十二经脉别行的正经;

十二经筋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作用是约束骨骼和关节,保持关节的正常屈伸活动;

十二皮部是把全身皮肤分成十二个部分,分属十二经脉;

奇经有八条,奇经八脉的作用是统率、联络、调节十二经脉。

络脉主要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三大类:

十五别络是十二经脉分出的十二条络,任脉络,督脉络和脾直接分出来的一条大络的合称;

浮络是是皮下比较浅表的络;

孙络是络脉最细小,不计其数的分支。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分别是五脏(加心包)和六腑的经脉,手和足各有三条阳经和三条阴经。




命名规律如下:

五脏属阴,五脏的六条是阴经;六腑属阳,六腑的六条是阳经。

阳经循行于肢体外侧,阴经循行于肢体内侧。

阳经分阳明,少阳和太阳,分别分布于外侧的前缘,中线和后缘;

阴经分太阴,厥阴和少阴,分别分布于内侧的前缘,中线和后缘。



走向交接规律如下:

手三阴经都是从胸口起点走向手指,连接相表里的手三阳经;

手三阳经都是从手指起点走向头面部,连接同名的足三阳经;

足三阳经都是从头面部起点走向脚趾,连接相表里的足三阴经;

足三阴经都是从脚趾起点走回胸口,连接同名的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在十二经脉中按照固定顺序循环流动,走遍全身,称之为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中医著名的子午流注养生法就是依据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盛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


以下是十二经脉的循行线路,主要穴位和功能: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其他相关

教你快速记住人体12条经络,学习经络不可不知的名词解释大全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08 阅读: 266
初学经络的朋友,在读《灵枢·经脉》原文时,会出现很多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明白的词,这无疑影响阅读的效率,那通过下面对这些字词的注解,相信再读时又会豁然贯通一些新的想法,收获知识后记得点赞收藏哦!(字词的顺序按照《灵枢》原文出现的次序依次排列展现)[1]中焦:从部位而言,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从功能而言,有“中焦如沤”之说,即指脾胃的消化转输功能。[2]肺系:指喉头气管,也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又指肺的所属器官,如气管、喉、鼻道等连成了呼吸道,统称“肺系”。...
十二经络歌诀记忆法,前后经络的阴阳属性

十二经络歌诀记忆法,前后经络的阴阳属性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08 阅读: 245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三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如何熟背12经络,国学常识·经络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08 阅读: 207
...

十二经络简单记忆方法,难得一见的《十二经络与情绪对应表》,值得收藏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08 阅读: 158
不良情绪远远不止伤肝,还会伤脾,伤心……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意为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黄帝内经》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极,都会扰乱气机的运行...

十二经络起止点歌诀,多图详解中医奇经八脉,学中医果断收藏!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08 阅读: 476
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qiao1)脉、阳蹻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奇经八脉包括哪些?...
十二经络歌诀记忆法(1),经脉的原始解剖依据及假说

十二经络歌诀记忆法(1),经脉的原始解剖依据及假说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9-08 阅读: 154
中国古代描述的经脉(后也称为经络)的原始根据是什么,一直是现代针灸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其结论会直接影响到针灸学的传承、创新、发展及国际传播。有学者认为经脉的依据是血管,也有的认为是神经,还有的认为是感传现象,再有认为是被解剖学忽视了的间质结缔组织及筋膜,极少数人猜测是有“特异功能”的人观察到的内景。还原古人发现经脉的全过程并非易事,但由出土文献而知,在汉代曾经“发现”了一条主要经脉,将人体十一脉转变为十二经脉系统,从此完善了中医经脉理论,并沿用至今。如果能搞清楚古人在两千年前增加第十二条经脉的原因,或许能借助这个“窗口”窥视古人发现经脉的过程,为经脉实质的研究提供原始证据。...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