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记忆术是骗子,量子波动速读“走红”,年度智商税新高,家长的焦虑何处安放
要问最近育儿圈里什么话题最火,量子波动速读算得上一个。
近日,北京某教育机构组织6-10岁儿童进行的“量子波动速读”大赛,在网上引发热议。
运用量子波动的力量,让孩子在5分钟内看完一本十万字的书,并且能够复述出来。网上动图显示一堆小孩在比以最快的速度翻书,跟扇风似的,还有一些孩子书都拿倒了,更有甚,戴着眼罩读书!
我感到自己为数不多的智商已经被翻书掀起的风给刮走了......
培训机构宣称,学会量子波动速读之后,蒙着眼睛也能和书本发生感应。
难道是利用了书的知识波绕过眼罩发生衍射从而被看到。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早了,应该由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联合给这些牛逼老师颁奖。
面对质疑,培训机构老师解释,量子波动速读的原理是,量子会跟量子会产生纠缠,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波粒二象性,通过你的眼睛作用于大脑,眼动脑动。
我猜想这位老师可能连波动方程都写不出一个,能做到向记者解释量子纠缠的时候不全程笑场已属不易了。
还有一些机构的培训人员解释,原理是激活大脑松果体,运用HSP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影像,也就是学员在翻书过程中不是用眼睛“看”书,而是通过一遍遍翻书产生“感应”,把内容直接输入到脑子里。就算孩子没有学过英语,也不理解单词的意思,只要借助这种神奇力量,就能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
“从此博览各国群书不是梦想。”中山六院神经科医生介绍:松果体是生物节律的调节中枢,虽会通过影响睡眠、情绪等进而影响学习,但它不是影响记忆和认知的主要器官,跟学习记忆最相关的应该是海马体、大脑皮层等。这些跟量子完全不着边,也没有科学依据。
然而,这类以开发大脑智力为噱头的教育机构却遍地开花,在“量子波动速读”之前,还有很多类似的骗局,比如“全脑开发”、“超感学习力”、“蒙眼识字”等训练。
不仅在国内,在日本、印度、美国、欧洲都十分流行!
利用的就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子成凤的期盼,加上科学信息不对等,心理暗示以及孩子容易受影响、害怕和别人不一样而制造出来的骗局。最后,父母花钱交了智商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还有哪些类似骗局
骗局1:蒙眼识字,激活孩子的盲视力、透视力
机构宣称,通过训练能够把连接左右脑的间脑激活。激活后,能够开发孩子的潜能,大大提高记忆力、专注力和想象力。
而且,蒙住眼睛后,孩子可以发出脑波,发展出“第三只眼”,蒙眼就能看见物体,甚至能发展出于宇宙共振共鸣的技能......
我们且不说其是真是假,家长们想让孩子们发展出这样的能力,究竟是想干啥又可以干啥呢?拯救宇宙吗?
蒙眼识字至今也没有相应的神经科学理论支撑这一说法,其实,所谓能够蒙眼识字,是天真的孩子被培训机构的大人引导出来的“皇帝的新衣”。
有记者在实地考察之后发现,这些孩子们看字时总是要仰起头,其实透过眼罩缝隙来偷看。记者临时找了个从来没参加过培训的同学,发现这个同学蒙着眼睛也能辨认数字。原来,问题的根源就在眼罩。
骗局2:右脑开发、左右脑分工、全脑开发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左右脑分工理论”也是培训机构常用的噱头,宣称左脑掌管语言逻辑,称“学术脑”,右脑掌管艺术创造,称“艺术脑”。开发左右脑会让孩子获得学术力、创造力等等能力。
该理论的提出基于一项“裂脑人手术”的研究,简单来说,就是切断那些频繁性癫痫患者的胼胝体,使两个半球的神经意识活动,彼此独立,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和他的同事发现,做了这种手术的人,可以正确说出右侧视野里的刺激物名称,但对左侧视野里的刺激物,只能做出反应,却无法说出名称。
于是,他们推测,人类大脑的两个半球,在认知上存在分工,左半球倾向于逻辑分析和语言刺激,右半球倾向于感性理解和图形刺激。因为这项发现,罗杰斯和他的同事,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奖。
然而,在之后的研究中,斯佩里本人意识到“左右脑分工理论”是一种不准确、难以成立的说法,并于1982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左右脑的分法是一个很容易滥用的观点”。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许多科学家就利用新的实验结论,对这项理论提出了否定和批判。
尽管这种理论已经是证据确凿的伪科学,但仍有商家打着左右脑开发的旗号做虚假宣传。
骗局3:大脑只用 10%,还能开发 90% 的潜能
相信有不少人听过这样的说法,「我们的大脑通常只会用到10%,而爱因斯坦用到了15%,所以大脑开发的越多越聪明」。
于是,全脑开发就变得非常流行。
真相是,爱因斯坦的文献资料甚至是大脑解剖报告里可全都没有提到这10%。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有可能是因为大脑含有的神经细胞,约占脑重量的十分之一,剩余的九成是其他组织,比如胶质细胞。
在对胶质细胞机能没完全理解的年代,人们认为大脑中只有神经细胞对智力起作用。其实,胶质细胞也不是吃闲饭的,它们有为神经细胞提供营养、支撑,形成髓鞘、增进传导速度等多种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几乎所有脑结构的损伤,都会导致认知功能的受损,这显然也不符合10%理论。
骗局4:“超级”记忆术,能让孩子一目十行
宣称可以让孩子过目不忘,比如轻松背到圆周率后面的几千位、或者记几百上千个乱序数字。
但是,这种记忆术是表演性大于实用性。死记硬背式的机械记忆只是教会孩子把毫无意义的记忆片段,没有规律地组合到一起,真正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帮助不大。
一些机械重复的记忆术反而会损害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影响孩子理解式记忆的发展。
过度的宣传让记忆训练本身,变得很负面。我们确实可以通过训练加强孩子的记忆力。比如利用一些记忆策略提高效率。但是训练“超级”记忆术,就是走入另外一个极端了。
骗局5:莫扎特效应
秉持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宗旨,智力开发当然是越早越好。
于是,不少妈妈在怀孕期间就开了了教育,听着可能自己根本不喜欢的莫扎特音乐。
1993年,加州大学某教授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论文中称,他做了一个实验,让学生先做一些空间推理的试题,之后听莫扎特的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然后再来做这些试题,结果发现,学生们的测验分数都进步了。于是,他认为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让人的空间概念进步,进而推论出,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让人变聪明。
但科学界并没有认同这项发现,后来,德国组成了一个九人小组,其中有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等,他们做了很多实验,但结果都是:并没有莫扎特效应。
学习是一个心理、行为、认知、记忆等高级神经系统参与的复杂活动,跟心理、情感等有关系,是一个漫长的动态培训过程,不能一步到位。
为这些听起来天方夜谭的课程纷纷买单的背后,也显示了当代家长的“起跑线焦虑”。
01、中国家长的终极焦虑:孩子的教育
2018年,智课教育和新浪教育联合推出《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68%的家长高度焦虑教育问题,只有6%的家长相对不焦虑。
家长最焦虑的年龄段集中在孩子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其中,焦虑排名第一的是成绩焦虑。
繁重的学业压力也让孩子们焦虑。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近8成青少年睡眠不达标,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
焦虑症在青少年儿童的发病率为5-20%,青春期前女孩、男孩发病率相同。三分之一的患者有一种以上的精神行为问题,28-69%患者可伴抑郁症,也可伴多动症及学习障碍等等。焦虑症如不治疗,无法自己变好。
北京大学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02、我们为什么焦虑?
孩子一出生,很多家长还没来得及体味喜悦,就已经开始强烈的焦虑,穿什么尿布,喂什么奶粉,用什么沐浴露;孩子一天天长大,会爬会走了,要不要用学步车,要不要用闪卡、识字卡,去哪家早教机构比较好,买什么绘本和玩具......到了学龄期,作业多了怕孩子累着,作业少了担心学不扎实,兴趣班上太多孩子吃不消,上少了又怕耽误了孩子,个子长得太矮,吃饭吃得太少,性格过于安静……
这一切,相信每个家长都历历在目,感同身受。
这一切,都让家长无比焦虑,无比抓狂。每一天我们都被大量的信息及抉择充斥着。
焦虑的对象如果是自己可以把控的事物,这值得“操心”,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去减少焦虑感。而焦虑的对象如果是自己不能把控的事物,这叫做“瞎操心”,因为我们不能掌控其他任何人。
不管你怎样焦虑,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孩子就是薛定谔的猫,人类的观测并不能决定粒子在哪里,你的教养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
03、过度焦虑,让人无法做出理性思考
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基础教育阶段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牛娃、鸡娃让家长倍感压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一个天才少年,或者不要落后天才太远的少年。
因此才会出现上面那些骗局:哪怕是知道孩子是在偷看作弊,还是选择相信,最起码家长的焦虑在被骗中暂时得到了满足。
但教育没有万能药。
想靠着“量子波动速读”、“全脑开发”、“超感学习力”等骗局培训班,一步登天把孩子培养成“神童”,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收割“智商税”。
除此之外,过度焦虑会让你使用所有资源去解决一个次要问题,这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低估选择的机会成本
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只要你有钱,没有不能学的。
有人说:“孩子反正有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东西,艺多不压身,又不损失什么,对不对?”
还真不对。孩子损失了其他选择的机会,付出了机会成本。
一般来说,成年人哪怕不知道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做选择时也会本能地考虑机会成本。比如挑对象、找工作、做投资,我们都很清楚,一旦我们选了一个,就意味着放弃另外一个,所以必须,谨慎选择。
而一到孩子身上,父母就没那么理性了。英语、拼音、数学,画画、钢琴、编程……哪个都重要。
可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东西很多,但孩子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从长远看,决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到底是什么?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给孩子确定无疑的成功要素?在斯坦福本科新生部担任主任长达十年的朱莉,提出了她的答案:
1、让他们拥有更自由的时间。
2、传授他们基本生活技能。
3、教会他们如何思考。
4、帮他们做好努力工作的准备。
5、让他们自己规划人生。
6、教他们面对挣扎的人生常态
7、选择大学时不要只盯着那几所顶尖名校。
8、倾听他们的心声。
磨灭孩子的兴趣和感知力
过度焦虑的家长会让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大量抽象的识字、背诗和计算,也常看到有的小孩3岁半,就能背完整的99乘法表,一个磕巴都不打,然而当你深入和这样的小孩玩耍交流后,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什么神童,完全都是死记硬背下来的。
我曾经和一个会各种计算的孩子一起玩掷骰子游戏,他一个,我一个,来看看我们一起掷出了多少点,可是孩子看见两个骰子后一脸茫然,妈妈说,就是2+4等于几啊?孩子脱口而出,6。
他的妈妈没有看到,孩子面对骰子的点数都没有最基本的数量意识,还沾沾自喜孩子能掌握很多超前的知识。
不少在幼儿园、一年级表现得很出色的孩子,到了三年级后都会明显地感觉学习吃力、没兴趣、跟不上。而产生“三年级现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幼儿园时期的超前教育和错误启蒙方法。
也许很多家长会疑惑,不给孩子做好早教和启蒙,将来课业这么重,孩子怎么能跟上?怎么能脱颖而出呢?
其实真正值得担忧的是,很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孩子进入成长误区。
❌死记硬背
很多孩子早早地学会了背1—100的数字加减法,背99乘法表,但其实根本没有理解数字的意义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纯粹只是机械的记忆。
❌题海战术
有些家长过早地把孩子送去了外面的培训班,让孩子领回来一张又一张的作业,过早地对孩子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枯燥印象,磨灭孩子的兴趣。
❌过早被规则驯化
还有很多家长,总是不自觉地拿成人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世界。
我有一个朋友让孩子去学习儿童画,可是她总对孩子的画不满意,觉得圆不够圆,花不像花。
但其实,孩子对于世界万物有基于自己年龄的理解和感受,拿专业的美术知识和成人的审美去束缚孩子,只会让孩子过早地丧失想象力和创造力,变成被规训的机器。
焦虑让彼此情绪变得更糟,进入恶性循环
当我们被过多的焦虑吞噬的时候,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情绪,而我们管不住自己的焦虑,如何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呢?当我们看到孩子不能好好表达,喜欢发脾气,哭闹时,我们又更焦虑了。
抑制情绪的大脑皮层质在25岁后成熟,我们具备控制情绪的生理机能,而这一点,孩子们还不具备。
孩子的大脑皮层还未成熟,还不懂得去“恰当”表达情绪,而天生的本能表达都被我们认为不太“恰当”,例如哭、喊、吼、打、扔、砸……甚至还让我们产生焦虑。
其实孩子的情绪无法靠自我约束,而是靠环境习得,就是简单模仿家人处理情绪的行为。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能力(生理机能)、有动力(爱)去抑制自己的焦虑,当我们远离焦虑,稳定情绪,孩子才可能通过模仿学到控制情绪的行为,我们的焦虑,只能令所有我们看重的事越变越糟。
05、我们如何应对焦虑
上海《东方教育时报》对家长焦虑进行过一次访谈,建议家长们都能够认真对这几个问题做一番思考和梳理。
第一问、别人的孩子都在学,我的孩子要不要学?
你儿子在哪里学画画,她女儿在哪里学跳舞,我家小孩也想学……
这里面透露出几个家长的认知偏差:
1、别的孩子学了,我的孩子也要学;别的孩子学了什么,你的孩子并不一定要学。每个孩子生来的天赋不同,对某种知识和技能感兴趣的时间不同,完全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项目和节奏来规划自己孩子的学习。
2、别的孩子学的好了,我的孩子也不会学的差;没有绝对好的学校,也没有最好的老师。同一个老师,有的孩子喜欢,有的孩子排斥,同一种方法,有的孩子学起来受用,有的孩子就不见得,比如视觉型的孩子和听觉型的孩子,学习方法就大相径庭。
3、我的孩子学的更好,才能成功,才能幸福。很多家长信奉有出息的人生观,在现代社会中,你的幸福其实不需要建立在比别人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二问、谁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不是家长,而是孩子。
当家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领域、人生经历施给孩子教育方法时,就把孩子的未来限定在了自己规划的一个小圈子里。这是非常局限的方式。你所认为的好未必是孩子这个时代的好,家长以为可以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可能都是很快被替代的“快消品”。
当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家长是供给他一个爱和支持的环境,让孩子顺应规律及天性地生长就好。
也意味着,在孩子成长中,谁也不要为谁牺牲自己的生活。作为父母,也有追求自己的爱好的权利,而且,这个爱好完全可以和孩子没有关系。
什么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
第三问、人生是一个目的还是一个过程
所有的教育思想,最终指向一个哲学命题:存在的价值;父母拥有怎样的人生观,就会期许自己的孩子度过怎样的人生;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人生是一个目的还是一个过程?人活着是为了摆脱现实的奴役,还是为了适应现实?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教亦有法无定法”,在爱的前提下,做独立思考的父母,给孩子营造个性化的发展氛围,做一个有心人,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找出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兴趣所在,每个孩子最终都将成为他(她)自己。#头条育儿# #教育大家说# #育儿大作战#
除了上面的思考层面,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行为层面让自己减少为孩子焦虑:
学习如何做位更有边界感的家长,知识会减少恐惧。
深呼吸,做冥想。
怀抱感恩之心。和孩子一起记录或说出“每天幸福的三件事”。
想象一下最糟糕的结果可能是什么,以及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因想象而引起的担心和恐惧,常常大大超出了实际情况。
社交网络上总有大量信息制造焦虑,避免在网络上花太多时间。
培养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画画、跳舞、或者瑜伽、烘焙,哪怕只是每天走走路。
在小家庭之外建立父母社群,分享心得,分担烦恼。一起阅读和交流育儿知识、个人体会以及家庭实践情况,运用PHP父母互助计划开展社区活动。
大家好,我是学习心理学的Q妈,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一点心理学,更多看见自己,更多轻松育儿,时不时聊聊肖战和好看的剧。
超级记忆术是骗子,学习,首先要识破"高效记忆"的坑:记忆神话与我们的需求从不搭边
超级记忆术是骗子,揭秘《最强大脑》中的超级记忆术,助跑你的“记忆宫殿”
高中生记忆力不好怎么办,总觉得记忆力差的高中生,其实你是把最基本的3个学习方法丢掉了
五牌一图指的是什么东西,工地大门口的五牌一图是指什么
精选推荐
- [记忆方法] 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法考如何备考,2021年高考备考:8种高效记忆方法
- [记忆方法] 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最有效的备考方法,考前冲刺:一消备考也要动脑筋,这样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并不知道
- [记忆方法]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会计从业备考不放假,六大归纳记忆法带你飞!
- [记忆方法] 快速记忆方法的小窍门,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这些记忆方法让你学习、备考的效率大大提升!
- [精品记忆课]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记忆力课程,“超强记忆”吸引家长买了课,没上几节校长就失联,41名家长能要回16万余元的培训费用吗?
- [精品记忆课] 最强大脑记忆训练法视频,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底层逻辑篇 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 [古诗词记忆] 孩子记忆力差,背书困难怎么办,有什么快速背书的方法,有用的背书方法,快收藏码住吧~
- [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 [记忆方法]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 [古诗词记忆] 文科怎么背怎样才能记得住,文科背书怎么背得快又牢固,文科成绩难提高?你需要这12个方法
最新文章
年度爆文
热门标签
随机文章
- 一周七天英语记忆技巧,孩子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背过就忘?掌握大脑记忆规律是关键
- 高效背书的诀窍,孩子背书慢?毕业班老师:掌握5个高效背诵法,轻松成为尖子生
- 快速背书小窍门,怎样背书更有效?记忆师提醒同学,3个过程中要抓住1个要领
- 怎样快速提高记忆力背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哪些?背书难的朋友看过来
- 北大学姐A4纸背单词法,北大学姐的学习干货,1小时可背60个单词,简单易学
- 高三学生补脑保健品,吃了脑保健品可保“高考冲天”?医生建议:高考期间正常饮食即可
- 学生喝安神补脑液还是脑心舒,失眠常用的安神健脑液与安神补脑液有什么不同?看看中医怎么说?
- 超级记忆术书正版,一本提高记忆的书《超级记忆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