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触发培训班怎么样,第一次走进中央党校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3-04-12 精品记忆课 阅读: 221
摘要: 老詹到底进了多少次中央党校,已经记不清楚!往少了说,七八次没有,五六次总是不会少的!

老詹到底进了多少次中央党校,已经记不清楚!

往少了说,七八次没有,五六次总是不会少的!


第一次走进中央党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当此时也,老詹被提拔为经济日报国内部主任,

按行政级别,已经位列副局级,

这就有了进中央学校的资格。

于是,第一次走进中央党校。




进了学校才晓得,中央党校,原本是有门槛的。

党校学员,主要分两部分,

一是进修部,一是培训部。

进修部是学员主力,百分之八十干部,读的是这个班。

其中,按级别又分两个班,一个地厅班,一个省部班。

地厅班,顾名思义,就是厅局级干部读的班。

省部班,毋庸置疑,就是省部级干部读的班。


除了进修班,还有培训班。

如果说,进修班是日常进修,那么,培训班就是对年轻干部进行培养。

所以,读进修班的人,心态比较平和,晓得就是进来打打气,加加油,

三个月读完,回单位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培训班就不一样了,前面加了个冠名: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既是中青年干部,培训时间更长,少则半年,多则一年。

半年或者一年以后,回到单位,差不多都会升迁,

副司长升司长,副市长提市长,或者,市委书记升了省委常委,

没提拔的,是极少数。

因为,进来之前,组织已经有所考虑,

否则怎么会让你脱产学习这么长时间?


不扯远了,说进修班吧。

老詹上了六七次中央党校,上的都是进修班。

第一次,上的是地厅班,住在学员七号楼。

当时,条件比较差(其实已经很好了,相对现在,差些而已)

每人一间寝室,一床,一桌,一椅,一衣柜,一床头柜。

一层楼有两间厕所,如果内急,得到那里方便。


吃饭在大食堂,十个人一桌,

每天吃饭,就按头天自己填写的单子取食,

你写,明天中午,要吃回锅肉,炝炒元白菜,

那么,中午坐下,这个食谱,菜已经摆上桌,

各就各位,按自己单子吃。

常常有搞错的,记不得头天自己订了什么,端起来就吃,

喂喂某局长,你吃错了吧?

啊哟,真是错了!咋办呢?

嘿嘿,算了算了,我吃你的,下回记住,莫搞混了哟!

好的好的,下回注意,下回注意!

一桌人说说笑笑,一桌菜吃得精光!


学习是主要目的,学的主要是马列。

记得曾经学习恩格斯《反杜林论》,相当深奥,非常难懂,

读起来十分吃力,但是,再吃力也得读!

马列主义是必备武器,得用这个武装自己。

曾经为了一个名词而争论不休,面红耳赤。

也曾经为一段话而反复讨论,一两个小时。

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学生,单纯而充满激情!

马列之外,主要学经济,学历史,包括中共党史。

每天学习时间不长,老师偶尔讲课,绝大部分时间,学员自学。

自己关起门来,没有人再管你。

也可以到图书馆,翻翻杂志,看看其他书籍。


学习告一段落,接着就是讨论。

有小组讨论,有班级交流,学得好的,还可以到全校发言,

有时,会有中央领导到党校考察,与学员座谈,

学得好的学员,便可向中央领导汇报学习体会。

这也是一种光荣,自己非常激动,旁人也很羡慕。


八十年代中期,全国思想解放,

整个学习气氛,相当浓厚,人与人之间,也比较单纯。

晚饭之后,大家在校园散散步,打打球,谈谈心。

到了晚上,每周差不多会放两场电影,

小礼堂还有舞会,当时时兴跳交谊舞,学员们比较积极。

学员之间跳,学员与老师和学校工作人员跳,

快三,慢四,华尔兹,探戈……有时还有老师来教,大家学得挺认真。


每周还开讲座。除党校老师讲,也请外面专家讲。

有的学员,原本是专家,也可开讲座。

记得纺织部长吴文英讲过一课,女士如何打扮。

我去听了,想回去给老伴捯饬捯饬。

结果确有所获,记住一条,叫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意思就是,衣服穿搭,贵在协调,协调之要诀,就是八个字。

你中有我——裙子是蓝色,衣服或者纱巾,最好亦有蓝色作为点缀,

反之也一样,我中有你——这样就能做到相互呼应,效果最为协调。


除了学习,讨论,每期还安排一次基层调研。

一般选一个某学员管辖的地方或单位,接待起来,比较方便。

曾经到三峡考察,因为三峡总公司老总是同班同学。

三峡确实雄伟,踏上三峡大坝,一种豪迈之感,油然而生。

也曾到成都考察,题目叫“从成都看城乡融和”,

四川省委副书记老黄带队,深入考察,详细调研,

回校以后,认认真真写出考察报告,供决策部门参考。

遗憾的是,这些调查报告,没留一份底稿,

倘若现在发表,我相信,一定还有价值,并不过时。


进党校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当然,也是最好的休息机会,

平时都太忙了,哪有时间坐下学习,每天还有大把时间,自己安排?

正因此,有人调侃,进党校就是三个点——

学点词儿,认点人儿,养点神儿。

虽然不甚准确,也不严肃,但概括得倒也形像,让人记忆深刻。

正因为有时间,所以,我曾经利用这些时间,写了几本书,

也算是额外收获吧。


党校学员,虽然一起学习时间不长,但毕竟也是同学。

所以,差不多每期都要搞一本“学员通讯录”,

回来以后,抽空翻一翻,会产生许多感慨!

有的同学,根正苗红,年富力强,几年时间,进步很快。

一起读省部班的,如今好几位已经是国家领导人。

记得曾与一位部长助理一起学跳交谊舞,他身材高挑,悟性很好。

如今,他常代表中国与各国外交官打交道,风度翩翩,不输当年。

又记得曾与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杨传堂一个学习小组,

他年轻很轻,四十出头,从山东进藏已经多年,踏实,谦虚,为人忠厚。

当时同学就预测,还有上升空间。

果然,没多久当了西藏党委书记,后因身体原因,回京工作,

如今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


也有的同学,原本前景很好,却没把握机会,或者,没把握住自己,

最终,锒铛入狱,悔恨终生!

记得有位副省长,不到五十,在校时中央领导曾找学员谈话,

找了五位学员,他是其中之一。

回寝室满面红光,很是兴奋!

我问他,是否有好事?肯定有好事!

不点头也不摇头,微笑不语。

很快调到某省,当了常务副省长,进了常委会。

据说马上接任省长,因为省长已经六十四岁。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国家某部长,因为出差错,调省里当了省长。

看到自己位置被别人占了,这老兄很是沮丧,

从此消极起来,开始伸手索贿,

结果判刑十六年,好端端一苗子,自己毁了自己!


学员的故事,说来还很多。

学员也是人,关键在本人。

能把握住自己,进了党校,便是加油站,开足马力,继续前进!

不能把握自己,读了党校,便是镀层金,不知检点,裁了跟头!

我的学员通讯录,放在抽屉里,偶尔拿出来翻翻,

便会想起读党校的日子,

人生那一段特殊的经历。



其他相关
办培训学校需要哪些手续,记忆力训练培训班有用吗,出狱四年,他成了成功的样本:办起培训班,编纂英语单词记忆词典!

办培训学校需要哪些手续,记忆力训练培训班有用吗,出狱四年,他成了成功的样本:办起培训班,编纂英语单词记忆词典!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2-23 阅读: 134
今年62岁的李广喜曾因合同诈骗,入狱近7年,2013年刑满出狱后,他利用特长办起了英语培训班,并出版发行了由他自己编纂的英语单词记忆词典。7月14日,62岁的李广喜受河南省第四监狱(以下简称省四监)邀请,作为社会帮教志愿者再次回到监区,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服刑人员作报告。...

训练记忆力的培训机构,办培训学校需要哪些手续,35个社区开办“记忆学堂”!普陀老人看过来→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2-23 阅读: 133
你了解认知障碍吗?认知,是机体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智能加工过程,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随意、心理和社会行为。认知障碍指与上述学习记忆以及思维判断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严重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伴有失语或失用或失认或失行等改变的病理过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人患上了认知障碍却往往不被家人或周围人所了解和理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认知障碍(俗称“老年痴呆症”)正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全国快速记忆培训机构,高效记忆法,学习方法论

全国快速记忆培训机构,高效记忆法,学习方法论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2-12 阅读: 196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方法论,才能保证事半功倍。那方法论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做事首要的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拿学习一门技艺这件事情来说,方法论有哪些呢?以我的经验和思考来说,有以下几点:寻找一门优秀的课程学习一样东西,不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样效率很低。最高效的方式是学习相关的课程,最好是付费的课程。因为教课老师会给你系统介绍这门技艺的知识点,带你迅速入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全国快速记忆培训机构,六大系列文博线上课程之“历史类”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2-12 阅读: 180
历史类 历史类共44个课程世界史、中国史、地方史、古代史、近代史……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带你从入门到放弃!...
训练记忆力的培训机构,记忆法训练十大原理,“显微镜”还是“哈哈镜”-数智时代文化记忆机构的数据技术赋能

训练记忆力的培训机构,记忆法训练十大原理,“显微镜”还是“哈哈镜”-数智时代文化记忆机构的数据技术赋能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2-01 阅读: 103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媒介的多样化和信息的巨量化,人们被信息海洋淹没,又被信息茧房禁锢。媒介即信息,却不是真相和真理。新科技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让我们发掘出更多隐藏在大量文献和数据背后的本相。技术获得了众多人文学者的追捧,争相成为其拥趸。在近期涌现的新文科建设浪潮中,所强调的实验、计算、实证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应用,提倡数据驱动的循证研究,都离不开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技术应用者都有着现实目的、领域的限制、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技术在缔造媒介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塑造了媒介。技术可以是“显微镜”,帮我们观察和发现;也可以是“哈哈镜”,在对媒介进行变形和操控时,模糊通向本相的路径,使“化石”埋得更深。...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