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顺口溜,上海市悠久的历史(1)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3-04-24 记忆方法 阅读: 581
摘要: 上海市地处东经 120 度 52 分至 122 度 16 分,北纬 30 度 42 分至 31 度 48 分,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江口有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黄浦江流贯全市。全市面积 6340.5 平方公里。今上海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属吴越之地,后历有变化。唐后至 1958 年,今上海地区大致分属 3 个行政区。一为吴淞江以南地区。唐天宝十载(751 年),置华亭县,出现上海地区第一个独立县级行政建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 年)升为华亭府,次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辖有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等 7 县和川沙厅。二为吴淞江以北地区。南宋嘉定十年(1218 年)十二月初九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三为长江口岛屿地区。唐武德年间长江口出露沙洲,元至元十四年置崇明州,明洪武二年(1369 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县为上海市母体,南宋景定末年至咸淳初为上海镇,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立县。1927 年设为上海特别市,1930 年改称上海市。1949 年 5 月 27 日,上海解放。全市划分为 20 个市区和 10 个郊区。1958 年,江苏省上海、松江等 10 县划属上海市,基本奠定今上海

上海市地处东经 120 度 52 分至 122 度 16 分,北纬 30 度 42 分至 31 度 48 分,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江口有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黄浦江流贯全市。全市面积 6340.5 平方公里。

今上海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属吴越之地,后历有变化。唐后至 1958 年,今上海地区大致分属 3 个行政区。一为吴淞江以南地区。唐天宝十载(751 年),置华亭县,出现上海地区第一个独立县级行政建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 年)升为华亭府,次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辖有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等 7 县和川沙厅。二为吴淞江以北地区。南宋嘉定十年(1218 年)十二月初九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三为长江口岛屿地区。唐武德年间长江口出露沙洲,元至元十四年置崇明州,明洪武二年(1369 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县为上海市母体,南宋景定末年至咸淳初为上海镇,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立县。1927 年设为上海特别市,1930 年改称上海市。1949 年 5 月 27 日,上海解放。全市划分为 20 个市区和 10 个郊区。1958 年,江苏省上海、松江等 10 县划属上海市,基本奠定今上海

市区域。全市辖有 10 个市区和 10 个郊县。1992 年 9 月,设立浦东新区。1995 年,全市辖有浦东新区和徐汇、长宁、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黄浦、南市、卢湾、静安、宝山、闵行、嘉定等 14 个区,南汇、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 6 个县。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至 1943 年,上海地区另有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2 个租界,行政和司法、经济活动自成一体。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国际重要都市。在历史发展中,上海以港兴商,以商兴市,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明清两代经济发达,“衣被天下”,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19 世纪中后期至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成为中国外贸、金融、工业和文化中心。解放后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教科文卫中心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经济迅速发展,确立“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距今 6000 年,上海先民以采集植物籽实,猎取野生禽畜,捕捉鱼虾为生,进而以石器、动物骨角为劳动生产工具,种植谷物,饲养家畜。公元前 2500 年,进入良渚文化时期,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陶器制作从使用慢轮进展到快轮,并出现原始手工纺织技术。

公元前 8 世纪前后,人们创造出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被称作“疁”的特有的农耕方法,推广江南。手工业有制陶、酿酒,还发展产盐业。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海地区海岸线离开冈身向东推进。大批中原人口避乱南迁,栖居地广人稀的上海地区,充当世族豪强的农奴性质的佃客、部曲。上海陆氏等望门大族,富甲一地。西晋年间,佛教传入上海,至南朝蔚为大观,梁天监年间建有菩提诸寺。

至 8 世纪,今上海地区大部分涨露成陆。唐开元元年(713 年),为防海涌,沿杭州湾北岸长 130余里海岸线兴筑捍海长堤捍海塘。天宝十载(751 年)华亭县立,上海地区始有第一个独立行政建置。

唐宋时期,农业仍以粮食生产为主。吴越时期,疏浚吴淞江及治理淀山湖上下水道。沟渠相连,大批湖沼、苇地开垦成田。农作物产量大为提高,宋代西部圩田亩产稻谷达五六百斤。北宋年间,传入北方豆、麦,推动东部高亢斥卤地带农业生产发展。渔业生产发明渔具“沪”,顺吴淞江入海口的“沪渎”是主要渔业区,后“沪”又成上海别称。人口增加。华亭县初建,在册户 1.28 万户,南宋末达 20 万户。形成众多村落和草市、墟集。有江海之便的青龙镇、上海镇等,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贸易口岸。青龙镇,唐天宝初设有镇将,唐大中年间有日本、新罗海船,宋代有江南、浙江、福建等地海船进出贸易。政和三年(1113 年),镇有茶务、酒务、税务,称为“小杭州”。

北宋熙宁年间,设有上海务。南宋景定五年(1264 年),青龙镇市舶分司移驻上海镇,专管航海贸易,“上海镇”之名始见于文献。至至元年间,“有市舶,有榷场,有酒肆,有军隘、官署、儒塾、佛仙宫馆、甿廛贾肆,鳞次而栉比”,实华亭东北一巨镇。终于二十九年立县,出现以“上海”命名的行政建制。

唐宋时期,上海地区佛道兴盛,寺院众多。唐、五代,吴淞江以南地区有寺院不下 20 余处。唐龙华寺、重玄寺(今静安寺)等均为江南名刹。宋有崇福道院等道观。元建清真寺。

宋元时期,沿海地区盐业盛极。南宋建炎年间,南起今金山、柘林,北至吴淞江口沿海,东及崇明,设 6 个盐场及下属团、灶炼盐。盐产量从宋景定元年(1260 年)2500 万斤提高至元至正初年 3000万斤。宋末元初,植棉以及棉纺织技术传入。棉花最早传入黄浦西岸乌泥泾一带。元元贞年间,乌泥泾人黄道婆改革纺织工具和技术,教习乡亲“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织成美观实用的番布,推动棉花生产和江南棉纺织手工业发展,促进整个江南经济。

宋元时期,名士辈出。元代下沙翟霆发提举上海市舶,又领两浙运使,为一代豪富。青龙镇任仁发精于治水,成一代杰出水利家。崇明朱清、嘉定张瑄创海路漕运,掌漕运万户府。元末天下纷乱,赵孟、陶宗仪、王逢、高克恭等文人避难流寓上海。

明初,天下大定,明廷对苏松两府征以重赋,松江之重又居全国之最。明中叶,地方官员力行改革,重赋官田多行折征银、布,并行均徭及均征加耗。乡民农耕之余,纺纱织布充抵赋役。棉花种植向东、东北及东南高亢地带发展。明后期,全地区农业生产东棉西稻。东部地区半数耕地种棉。西部地区种水稻,有 20 多个籼、粳、糯稻品种,最高亩产达 3 石以上。经济作物种靛青、油菜、烟草、黄草等。东部沿海一带,多赖下海捕鱼为生。西部地区河塘捕鱼,淡水养殖。明中叶年产食盐约 2000 万斤。

明中后期,手工棉纺织成为农家最重要的家庭手工业,万历年间,上海县 30 万人,有 20 万人纺纱织布。纺织工具出现三锭纺车,工效提高。上海地区年产棉布 3000 万~3500 万匹,有“衣被天下”之称。品质精良,品种繁多,七宝尖、龙华稀等更名闻天下。广销山陕、京师、湖广、云贵、闽广,高峰年间年输出 2500 万~3000 万匹,年贸易额白银 500 万~600 万两。

明中叶后,市镇发展。从元末 30 余处增至 110 余处,有大镇南翔、罗店、朱泾、下沙、周浦、朱家角、张泾堰等。松江府城以及上海、嘉定等县城日益繁盛。正德年间,松江府城城郭内外有坊巷 230余条,谷阳门外秀野桥一带商贾辐辏。明永乐年间黄浦江形成,为上海县发展创造条件,为上海成东方大港奠定基础。上海县治所濒浦一带渐成良港。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为防倭寇筑县城墙。

明末,上海县城号称“小苏州”。明中叶,乡绅富户竞相建筑宅第私园,建上海县豫园、嘉定县龚氏园等名园。文化艺术科技日益繁盛,开风气,影响深远。陆深著《俨山集》,陆楫著《古今说海》,文声名重一时。王圻竭修《续文献通考》,辑《三才图会》。董其昌书成大家,创文人画南宗说。徐光启开中西文化交流一代新风,译著《几何原本》,著《农政全书》。沂源、仰高、启蒙等书院创办。露香园顾绣、嘉定竹刻等代表江南最高手工艺成就。

清前期,除粮食生产外,植棉与手工棉纺织、沙船业成为支柱产业。棉田占耕地 51%,年产皮棉约 8000 万斤。朱泾、吕巷、七宝、黄渡等地成为家庭手工棉纺织品集中产地。清中叶,上海地区年产棉布 4500 万~5000 万匹,高峰年间每年向国内外市场输出 3500 万~4000 万匹,年贸易额白银 700 万~800 万两。紫花布等输出西方各国,被称作“南京布”。17 世纪末,清廷在上海县设江海关,列为东南沿海四关之一。辖松、苏、常、镇、淮、扬 6 府 24个分海口,以及太、通两州数百里海岸线。乾隆以后,上海口岸成为全国主要的贸易港口之一。18 世纪中叶,上海港常年有 0.35 万条北洋沙船、近千条南洋海船进出。运出棉花、布、土产,运入闽广糖、海产、洋货。每年从东北、山东等地运往上海豆麦杂粮 1000 万石以上。又列为全国与日本进行洋铜贸易的两口岸之一,雍正初年每年运入日本铜 180 万斤。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苏松太兵备道署从苏州移驻上海县城,上海地位提高,始处苏州、松江、太仓等地行政中心。

人口增加,市镇发展。清嘉庆末年,上海地区在册人口增至 418 万人。至道光年间镇市增至 300余处,嘉庆、道光年间全地区 20%人口居县城和市镇。

文化艺术多方面发展。清初六画家之一吴历,融西洋画技于国画之中。嘉定钱大昕为乾嘉学派一代宗师。陆锡熊参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敬业、蕊珠等书院开办。乾嘉年间,乡间流行花鼓戏。西方文化艺术、宗教传播。康熙年间,建有江南天主教主要活动地点七宝地区塘湾教堂。

至 19 世纪 40 年代,上海道以及江南海关衙门设于上海县城,上海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已完全从松江府城移至上海县城。上海县城商贾汇聚、贸易隆盛,繁荣远胜其他城市。并于乾隆年间出现钱庄及其同业组织钱业公所。道光年间,钱庄银票广泛用于商业交易中,银票往来、汇划成为商务往来的重要清算手段。商业交易采用“九八豆规元”的虚银记账本位。徽州、山陕、宁绍、闽粤、关山东等客商,在上海县城城厢内外建有 27 个会馆公所。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县城黄浦江沿岸,码头泊位遍布江岸。上海口岸与东南亚各国海上贸易持续发展,船只往来远及西洋。上海县城已成“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谢谢欣赏,还请关注作者,点赞转发让很多的人知道!


其他相关

初一历史口诀记忆法,历史口诀记忆法,九年级的历史课堂笔记这样记,才能跟上节奏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1-22 阅读: 113
老爸为了激励某小孩,常常说:“在老家,我翻到你小姨的高中会考成绩,历史满分100分。”小孩不好说什么,我心里嘀咕,会考的卷子比高考容易呀,考100分是正常的。但总归被老爸架起来了这个人设,也不好做声。但默默的被分配了任务,以后给某小孩每周辅导一次历史。好吧,为了这个人设,我得下点功夫。翻阅现在九年级的历史教材后,发现脉胳蛮清晰。以时间轴为主线,展开各国介绍,地理位置、文化成就、建筑成就等。在浩瀚星空下,能在历史留下浓浓一笔的都是有价值的东西。回头看,历史教材的改变并不太大,但是学习的方法应该是相同的。作为一名学生,记课堂笔记是学好历史最重要的事情。对它的意义、它是什么我们没必要浪费时间,而是来探讨下,该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呢?...

宫殿式记忆法,初一历史口诀记忆法,九年级历史重点,抓紧时间收藏背牢,考试遇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1-22 阅读: 89
九年级历史重点知识笔记,抓紧时间收藏背牢靠,考试遇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孩背唐诗有什么好方法吗,背唐诗三百首的好处,99句宝藏唐诗,全是千古名句,写作文时引用,立马高大上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0-10 阅读: 129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重复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山河,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

古诗背不会怎么办,背古诗有什么技巧,开学季 - 唐诗该怎么入门?北大中文系博士教你这么做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0-10 阅读: 147
本文看点: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能学好古诗词,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陶冶情操。可古诗该怎么入门?单靠理解字面意思、了解表达方式再背诵其实太单薄。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