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记忆这本书怎么样,为什么说《如何阅读一本书》依然是被严重低估的经典之作?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07-29 提升记忆力 阅读: 205
摘要: 侯迦蓝的工作室

侯迦蓝的工作室

@值得传播的知识和观念


在过去那么多年里,很多求知若渴的读书人深感读书收益不高,其原因是他们拥用很多正确的技巧,却试图实现一个方向性错误的读书目标。


少有人察觉的读书困境:花钱多、投入多、收效少

在知识付费的领域,有超过50%的用户认为这个过程并没有带来额外的好处。这个数据是2021年中国4.77亿的付费用户的半数,他们奉上了整个市场规模392亿的一半的贡献。

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效率和提升现实中的收益的确因人而异,似乎与每个人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技巧存在强关联。很多人把效率体现在在单位时间内的阅读数量上,也有人把真实收益与取得职业证书或者薪资提升程度挂钩,但这些看似很直接的数据并不能完全证明这是通过阅读书籍实现的最大收益,并且这些衡量指标在呈现阅读的价值方面带来更多误导。

精通阅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技能之一,与获取知识的质量和效率密切相关。但当前的书籍之多简直是浩瀚如烟,没有高超的阅读技巧,很多人会迷失在这些书籍之中,国内也有不少介绍读书技巧的一些书籍,这些阅读技巧大多集中在阅读速度的快慢或者如何如何做阅读笔记方面,其目的教会读者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读的更多,记得更牢,这显然是一个不够严谨的指导方向,也不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

原因是人类大脑最擅长的是思考而非记忆。尽管人类的大脑兼具内存和硬盘的功能,在需要思考的时候,从硬盘调取数据(知识)在内存(大脑)中运算(思考),不需要思考时,大脑几乎是待机状态,内存不对外部数据进行处理,但是大脑更擅长的是运算(思考)。知识是人类大脑思考所使用的的工具(数据),少有人从大脑的最擅长的工作机制出发,设计一套更科学阅读的工具书,也就是刻意提升内存的运算能力,我们称之为提升理解力。

幸运的是,出版于1972年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正好就是这样的一部好书。

推荐理由---阅读是为了提升理解力,而非单纯记忆书本内容

阅读最有价值的目的之一是利用书本的知识来锤炼大脑的思考能力,其本质是一种脑力的科学锻炼,而非呈现一种超强的记忆状态。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主旨来讲,阅读一本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升理解力。

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2015年,当时有种醍醐灌顶、相见恨晚的感受。之前阅读纯属为了刻意记住书本内的信息,而非试图对书本进行理解,而本书诉求的重点是通过阅读提升理解力,记忆书中的信息和提升理解力虽没有相去甚远,但对于习惯把大脑当做电脑硬盘来对待的传统读书观念也是一种极大地刷新。

这次我尝试现学现用。按照阅读的第三层次:分析阅读来领略这本书的魅力。我们可以从对书分类、透视一本书、与作者找出共同的词义(略)、判断作者的主旨、公正地评判一本书、提出赞同或者反对意见等等角度来权衡自身对本书的理解程度。

自我构建(透视本书)

  • 第一个部分是本书的前言部分,在1972年再次出版的背景、初衷和动机。这个内容非常重要,作者给出了非常诚恳的介绍,有助于帮助我们在阅读本书时建立两个视角,一个是边界视角,告诉我们本书探讨内容的范围;第二是俯视视角,有助于高屋建瓴理解本书的结构和真实意图。

  • 第二个部分是作者分享了读书的乐趣和对心智的影响。这两章可以放在一起看,会更能激发阅读本书的兴趣。分别是: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和艺术

第二十一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 第三个部分是关于读书的三个层次,这个部分是被诸多读书笔记着力描述的部分。分别是:

第二章阅读的层次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第二十章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 第四个部分是阅读的第三层:分析阅读。相比较其他几个层次,分析阅读的着墨最多,也显示出在以提升理解力为阅读目标时,这个层次非常的重要,作者介绍了如何做到分析阅读的,它们分别是: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第七章透视一本书
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第九章判断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
第十二章辅助阅读

  • 第五部分是根据书的分类,给出有针对性的阅读技巧,这部分更像是一个工具箱,可以随时找到你想要的对应工具。当你确定书籍的分类,可以对应找到阅读的技巧,分别是:

第十三章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第十四章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第十五章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第十六章如何阅读历史书
第十七章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第十八章如何阅读哲学书
第十九章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作者的主旨

总结来看,尽管阅读也有其他目标,但本书的主旨就是告诉读者为了阅读的目标是为了提升理解力服务的,为达成提升理解力的目标,在战略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和对应的原则,战术上要对书籍分门别类对待。

一方面作者为了吸引人们对阅读产生兴趣,苦口婆心介绍了读书的活力和艺术,不惜用对心智的影响来引诱读者培养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告诉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应该怎么去阅读才能提升我们的理解力,并从中获得乐趣。

作者在阅读的第三层:分析阅读着墨最多,也可以了解分析阅读对于提升理解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者在前言部分的背景介绍,出版动机不厌其烦地指出这一点。

对这本书的评断

不言而喻,这是一部关于如何读书的实用型工具书,市面上几乎没有比这本书更有普遍的指导价值的同类书籍。如果非常感兴趣,不如直接进入第十三章: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看看作者针对此类书籍给出的阅读建议是什么。换句话说,阅读本书时不必按部就班、从头到尾地通读,大可以跳着阅读。同时,也不必一次性读完。看到什么类型的书,随时翻看对应的阅读方法也一样来得及。

还有就是阅读译文书籍的前言部分非常重要,作者在这里花了巨大精力说服读者认真阅读本书的理由,它包含了本书的出版背景、作者的初衷和动机,以及作者的真实意图。

(美国)是近三十年(1940-1972年)来,我们的社会,与阅读这件事本身,都起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完成高中教育及四年大学教育的年轻男女多了许多。尽管(或者说是因为)收音机及电视普及,识字的人也更多了。阅读的兴趣,有一种由小说类转移到非小说类的趋势。过去三十年来,有些事情还是没有改变。其中一项是: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很不幸的,另外有一件事也没有改变,那就是指导阅读的层次,仍然逗留在基本水平。我们教育体系里的人才、金钱与努力,大多花在小学六年的阅读指导上。超出这个范围,可以带引学生进入更高层次,需要不同阅读技巧的正式训练,则几乎少之又少。

如果三十年前社会对《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所需求,就像第一版所受到的欢迎的意义,那么今天就更需要这样的一本书了。但是,回应这些迫切的需求,并不是重写这本书的唯一动机,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动机。对于学习“如何阅读”这个问题的新观点;对于复杂的阅读艺术更深的理解与更完整的分析理念;对于如何弹性运用基本规则做不同形态的阅读(事实上可引伸到所有种类的读物上);对于新发明的阅读规则;对于读书应如金字塔—基础厚实,顶端尖锐等等概念,都是三十年前我写这本书时没有适当说明,或根本没提到的概念。所有这些,都在催促我加以阐述并重新彻底改写,呈现现在所完成,也出版的这个面貌。“

赞同和反对

赞同:适用于中国当下的时代背景

尽管时隔半个世纪,但这本书在当前的中国环境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存在。本书的作者之一在1942年编写了第一版,1972年再次出版的理由是看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美国人也被海量知识淹没,而大部分人尚没有获得有效阅读一本书的技能。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不会比美国的1972年好很多,教育体系又很少有专门的人研究如何阅读及如何学习,这种局面对热爱学习但严重缺乏技巧的人而言有失公允。

如果我们能够改变阅读的动机,以提升自身的理解力为目标,而非刻意记忆书本内容,并积极地采纳并实践本书的阅读原则,很大程度上我们也会主动地扩大自己阅读的领域,从而更高效地提升我们的理解力。

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之外,这本书适合的群体是具备高中以及高中以上阅读和学习背景的人们进行阅读和实践,真是令人激动人心。如果家里有高中以下的孩子,建议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家长要很好地阅读本书,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如果家里有高中以上的孩子,建议和孩子一起阅读本书,找到适合自身家庭教育的实践方法。

作者对心智影响的阐述非常具有前瞻性。这种前瞻性符合当代神经心理学在人类大脑与学习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大脑这个器官更像是人类的肌肉组织,用进废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就会刺激大脑中神经元产生新连接,更多的新连接会让我们变成一个新人。

如果我们有认真对待饮食和睡眠,对大脑功能的改善以及学习技能的提升更有意义和帮助,关于饮食结构和睡眠对大脑的影响也是非常有意义且重大的课题,我们专门找个课题来讨论。

反对:与其说反对,不如说是提醒

1、拿来主义是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本书的使用背景既是善意提醒,也是在新时代采纳时略显不足的地方。这本书把书籍当做是信息的载体,通过有技巧地处理信息的过程训练达到提升理解力的目标。对于对知识渴望过更多的人而言,训练过程会略显枯燥和乏味。这里没有探讨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阅读的内容该以信息还是知识为对象进行处理,并没有得到澄清。这个属于时代的局限性,但这不影响本书讨论的主题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

2、阅读技巧开始细化。相比较1972年,近半个多世纪的知识和信息的增长量已经再次发生深远变化,除了对阅读书籍本身需要分类,也需要关注每一位读者自身现状的不同。如果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参考《Learn More,Study Less》书籍中快速阅读的技巧(请参考此文章:以信息作为学习对象,世上最好的自学方法论),以及《康奈尔笔记法》来提升在大学期间的学术深造。如果是针对理工科的学习,《学习之道》(《A Mind of Numbers》)中的组块(Chunking)技术更值得借鉴。参与信息咨询类工作领域的人应该参考《麦肯锡精英阅读法》。

3、阅读的目的远不止提升理解力。理解力是知识的粘合剂,理解力有助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牢固,在这一点上需要进一步了解关于学习的本质。近代神经心理学家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撑杆来源。

推荐阅读万维钢博士的《学习究竟是什么?成为通才的秘密科学》,以及史坦尼斯勒斯.狄汉 的《How we learn:Why Brains Learn Better Than Any Machine ... for Now》


如果对文章中所引用书籍的英文版本感兴趣,可以与我留言。

侯迦蓝的工作室

@值得传播的知识和观念

其他相关

记忆书的作者是谁,超强记忆这本书怎么样,高效易学的思维导图记忆方法:让记忆更高效、更牢固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1-04 阅读: 155
记忆是大脑的一种重要功能,我们每天都要记忆大量的信息。但是,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想要记忆某些信息,但大脑中却一片空白。这时候,思维导图记忆法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有关培养儿童记忆方面的书,记忆书的作者是谁,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1-04 阅读: 162
这是一本工具书,作者是两个美国人。...
锻炼记忆力的书,著名的关于记忆的书,睡前阅读充电成新趋势 春节期间小说《独家记忆》最受读者追捧

锻炼记忆力的书,著名的关于记忆的书,睡前阅读充电成新趋势 春节期间小说《独家记忆》最受读者追捧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0-13 阅读: 137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家中如何实现健康生活成为了终极拷问,阅读、运动、追剧、烹饪成了不少宅家百姓们的选择。记者从阿里旗下数字阅读平台书旗小说了解到,近期用手机看书成为了很多人宅在家的新选择。书旗数据显示,在整个春节期间用户最喜欢的五书:《独家记忆》《余生,请多指教》《墨菲定律》《三生三世枕上书》《十年一品温如言》。最爱看书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山东。看书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北京、重庆,看书高峰时段是每晚的22-23点。可见大家最喜欢在睡前进行阅读充电。...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