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家博物馆中,以各式各样的雕塑展现历史事件。 |
参照客家传统民居建成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
游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的客家菜展区,可通过点击桌面上菜的图案,在视频中了解其制作方法。 |
市民用VR感受客家祠堂的建筑风格。 |
美国著名建筑师萨里宁曾经说过:“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那里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
坐落在梅州城区的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梅州城市文化地标之一,自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一日读懂客家的必游之处。
6月18日,经过一年多的升级改造,中国客家博物馆重新开放。
重新开放的客家博物馆,从内容上看,以“大客家”的视野关注客家文化,陈列结构更清晰;从形式上看,更加重视观众的参观体验,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自重开以来,每日前来看展的人络绎不绝,全新的展馆给了人们全新的体验。
“中国客家博物馆是梅州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基本陈列升级改造开馆仪式上,梅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建说,中国客家博物馆应成为引领梅州文化“科技化”“现代化”的先驱,进一步擦亮“文化之乡”品牌。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王秋珺
客家文化集成之地
“文化之乡”展示之区
虽然近日雨水天气较多,依旧未能降低游客游览客家博物馆的热情,从早上开馆到下午闭馆后,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在圆形土楼造型大门正中央有口井,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影,带队的导游介绍,这口井是客家人不忘本精神的体现,也传达着博物馆建设的初衷:“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走进博物馆广场,大学校长馆、将军馆、梅州名人廉吏馆及主馆等依次映入眼帘,它们皆由富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建筑改造而成,置身其间,仿佛来到了客家建筑的大观园,单是博物馆的各式各样建筑元素就值得细细品味、让人流连忘返。
若是冬末春初来到此处,广场周边的梅花盛开,在粉色、白色的梅花映照下,随手一拍便是景。
走进客家博物馆主馆,一个巨大的“亻厓”雕刻在中央的石壁上,客家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谢静辉介绍,这是文字“我”用客家话的表述,让游子来到此处对自身及家乡有认同感。
客家人从中原而来,自西晋末年开始,由于战乱、饥荒等因素经历了五次大迁徙。从中原进入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再由江州溯赣江而上,来到今天的赣南、闽西等,第三次继续南迁到梅州、惠州一带,部分人在此定居,部分人继续迁徙到了广西、湖南、四川等。
客家人的步履不停。在第五次大迁徙时,客家人来到海南,迁到广西,甚至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生。因而梅州也是著名的侨乡,有着“世界客都”的美誉,不仅是客家先民南迁的最终聚居地、繁衍地,也是向海外衍播的出发地、集散地。
梅州有旅外华侨、华人400万左右,分布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以东南亚国家为多,港澳台同胞100多万。在梅州一直有个说法,旅外华侨、华人与港澳台同胞人数与梅州全市总人口相当。
由于客家人长期居无定所,也由于客家人每到一处都是“客人”,客家先民们分外缺乏“安全感”,客家传统民居多以“全包围”“半包围”的围屋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家和家族也成为了客家人文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沿袭至今的客家话、客家饮食风格等依旧保留着古时的中原元素。
斗转星移,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如何留住先民们的“宝物”,如何更精准地记录客家历史、阐述客家文化的内涵?博物馆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客家博物馆因而诞生。
客家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系统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170.3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
在建成开放的第二年4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冠名为中国客家博物馆。2010年3月20日开始实行免费对外开放,2018年9月被评为第三批国家二级馆。
“它是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统一战线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客家博物馆负责人侯鸿忠说,从迁徙历史、历史名人、红色土地、客都人文各方面进行展示的客家博物馆,是客家文化集成之地,是梅州“文化之乡”的展示之地。
升级改造展馆陈列
全面展示客家人文历史
客家博物馆主馆设有基本陈列《客家人》及《梅州史话》,这两个陈列分别从大客家文化及梅州客家文化两方面进行展示。位于一楼的《梅州史话》是客家博物馆升级改造后新建设的陈列。
《梅州史话》陈列从六个篇章来介绍梅州的历史和现状,分别是先秦梅州、建置变迁、土客交融、客都形成、历史名人、红色土地。
在先秦梅州这一篇章里,讲述了首批来到梅州的客家先民的生活情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征服岭南百越之地。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秦军主帅任嚣病亡,将领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秦朝灭亡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
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赵佗一共统治岭南81年。
在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挖掘出来的狮雄山遗址,被认为是赵佗攻打南越时的军事要地及成为南越王后所设立的城邑或城堡。而赵佗及他的部队被认为是较早进入梅州地区的人。
客家博物馆《梅州史话》陈列中先秦梅州部分,展出的封泥、建筑材料、植物种子标本等在玻璃罩中静静摆放着,残缺的部分是历史的留痕。“升级改造后,主馆新建成的《梅州史话》陈列是客家博物馆的一大重要特色,其中先秦梅州的部分展示了五华狮雄山遗址挖掘出来的文物,是那时客家先民生活的重要见证。”谢静辉说。
《客家人》陈列是建馆之初便已存在的基本陈列,此次博物馆升级改造,将此陈列进行重新布置,内容更全,形式更活,与观展者的互动性更强。
《客家人》陈列以“大客家”的视野关注客家文化,从地缘、血缘和文化的联系来诠释遍布华夏的客家人,以史叙事、以事串人。整个陈列分源流篇、人文篇、客魂篇三大篇章,全面展示客家民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客家人》不仅仅局限于梅州客家人的视角,而是将视野放置于整个客家地区,将客家的迁徙历史、人文发展等进行展示。”谢静辉说。在《客家人》陈列中,就像是看到了客家历史的一个缩影。
在围屋的展厅里,展示了圆形土楼、四方土楼和围龙屋等多种仍大量存在及不复存在的典型客家民居的建筑模型。对于不同客家人聚居区,为什么会选用不同的建筑样式的问题,在这里会找到答案。
例如在闽西地区,历史上这一带比较闭塞,交通不便,家族武装冲突和匪患都很多,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这里的客家人选择了圆形土楼这种易守难攻、聚族而居的建筑形式。围龙屋则是为了劳动生产而产生的,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兼顾了生活、生产和休闲的需要,可谓一举三得,表现出客家人的人居智慧。
记者参观当天,遇到了一个从广州来的旅行团,在《客家人》陈列,他们看得格外投入,津津有味。“客家人和客家文化好特别啊。”一个男孩子边看边说。
除此之外,与主馆一河之隔,位于黄遵宪纪念馆的《黄遵宪生平事迹展》陈列及设有《乡愁映像·一客一故乡》陈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也在此次升级改造中进行新建或重新布置。
科技化互动式体验
让博物馆“活”起来
在《客家人》陈列客家祠堂展区内,实物祠堂大门两旁的桌子上放着两台电脑。电脑前排起了长队,只见队伍最前端的人,头上戴着一个VR眼镜,手上拿着控制器,他一会儿抬头,一会儿转身。“好像走进了真实的客家祠堂一般。”拿下眼镜后,他与一同前来的同伴说道。
在陈列的另一边,讲述客家人迁徙历史的展区。长长的玻璃展柜前围满了游客,只见展柜里放着陶泥制成的人物,他们的动作定格在攀山越岭的瞬间。玻璃上有块正在播放视频的屏幕,慢慢地从左端移向右端。随着屏幕的移动,展柜里的泥陶人像表演一般向人们展现了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妈妈,太有意思,太形象生动了。”一个小孩向身边的母亲说道。
在《乡愁映像·一客一故乡》陈列的客家菜展区里,盐焗鸡、黄粄等每道客家菜拥有一间厨房,厨房里放着制作这道菜所需要的用具,墙上贴着制作方法。观展的人跃跃欲试。“看着制作方法就很想去试一下。”参观群众表示。
在陈列区的另一边,客家民俗音乐小型“KTV”里,悦耳的客家山歌传来,一位游客拿起话筒,挑了里面熟悉的山歌唱了起来。“哎呦,还是熟悉的味道,传统的山歌。”放下话筒,她对着身边的同伴说道。
……
中国客家博物馆升级改造后的陈列更加重视参观体验,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
“在展陈形式上,客家博物馆综合运用‘文物+图文+场景+VR+AR+互动’等多种手段,丰富不同类型观众的观展体验。”侯鸿忠说,除此之外,在讲解服务上,客家博物馆采用“人工讲解+智能语音讲解+定点感应讲解+手机导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满足各类型观众的观展需求。“而在安全维护上,全面采用智能安检系统及监控系统,充分保证参观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维护展厅内的参观秩序。”
更现代化、更科技化、互动性更强的体验获得游客的好评。按照导游的指引,观赏到《乡愁映像·一客一故乡》陈列最后一篇章“乡信”时,游客可在电子屏幕上进行留言。有不少游客便留下了:“体验太棒了!”“参观了一个‘会动’的博物馆”“喜欢这么有趣的博物馆”等赞美字样。
基本陈列升级改造开馆仪式上,陈晓建指出,文化旅游部门、博物馆要从“大客家”的角度出发,融入高新科技,进一步规划建设好相关配套工程,抓好文物资源研究和开发,让文化传承“活”起来;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紧密对接省有关部门,对标休闲湾区的先进经验做法,让梅州文旅“热”起来;要将文物同文创产业紧密结合,以文物为原型,依托馆藏资源,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让文创产品“火”起来。
“‘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就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侯鸿忠说,接下来,博物馆还将引进更多更有创意的客家文创产品进行布展,也将在非遗展示馆进行客家非遗演出的展演。同时,博物馆内设有客博学堂、学术报告厅等,为不同年龄层的人群进行客家文化的传扬。
■参观攻略
一、出行小贴士: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大道2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后停止进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公共交通:可乘1、2、6、12路市内公交车。
购票指南:免费参观,主馆、黄遵宪纪念馆和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需要凭票参观,带身份证可领票。
二、中国客家博物馆各大展馆介绍
1.升级改造后的主馆客家博物馆设有主题陈列《客家人》以及梅州地方通史展览《梅州史话》。其中《客家人》陈列以“大客家”的视野,从“源流篇”“人文篇”“客魂篇”三大部分全面展示客家民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梅州史话》展览分别从远古梅州、建置变迁、土客交融、客都形成、历史名人、红色土地六个部分展示梅州的历史文化。
2.黄遵宪纪念馆是专题收藏、陈列、研究黄遵宪的主题馆,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境庐和荣禄第组成,升级后的《黄遵宪生平事迹》陈列,从黄遵宪的家世渊源、青少年时期、随使日本时期、出使美欧亚时期、江宁入幕时期、湖南新政时期、革职放归时期等七个部分,展示一代先驱黄遵宪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事迹和贡献。
3.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设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恩元第内,以“乡愁映像·一客一故乡”为主题,从乡音、乡饮、乡风、乡艺、乡情、乡信等六个部分展示梅州的333项各级非遗项目。
4.大学校长馆主要介绍和展示晚清以来249位梅州籍海内外校长、书记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主要贡献。
5.将军馆主要介绍和展示自辛亥革命以来的梅州籍将军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风貌和历史功绩,共展陈482位将军,其中上将10人,中将99人,少将373人。
6.梅州名人廉吏馆以“景仰先贤、忠孝清廉”为主题,挖掘19位客家先贤赤诚报国、行廉志洁的光辉事迹,以宣传忠孝清廉精神,弘扬浩然正气,营造崇俭尚廉的社会新风尚。
7.华侨馆内设《海丝寻梦》展览,从出洋篇、创业篇、传承篇、融合篇、故土篇五个部分,以大量详实而丰富的史料、图文及各种珍贵的华侨文物,展现客属侨胞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展示历代侨贤爱国爱乡的贡献史。
本版摄影:袁群华
客家人能听懂粤语吗,客家招牌菜有哪些,客家人真真真系有料!
客家人性格有什么特点,客家人能听懂粤语吗,追寻客家文化,沉淀记忆的时光场所
赣州客家记忆餐厅图片,客家人聪明吗,走进深圳现存最大客家围屋,寻觅古风浓郁的客家记忆!
客家话学老古是什么意思,哪里才是正宗的客家人,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梅州」感受客家文化 重温红色记忆
精选推荐
- [记忆方法] 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法考如何备考,2021年高考备考:8种高效记忆方法
- [记忆方法] 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最有效的备考方法,考前冲刺:一消备考也要动脑筋,这样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并不知道
- [记忆方法]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会计从业备考不放假,六大归纳记忆法带你飞!
- [记忆方法] 快速记忆方法的小窍门,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这些记忆方法让你学习、备考的效率大大提升!
- [精品记忆课]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记忆力课程,“超强记忆”吸引家长买了课,没上几节校长就失联,41名家长能要回16万余元的培训费用吗?
- [精品记忆课] 最强大脑记忆训练法视频,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底层逻辑篇 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 [古诗词记忆] 孩子记忆力差,背书困难怎么办,有什么快速背书的方法,有用的背书方法,快收藏码住吧~
- [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 [记忆方法]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 [古诗词记忆] 文科怎么背怎样才能记得住,文科背书怎么背得快又牢固,文科成绩难提高?你需要这12个方法
最新文章
年度爆文
热门标签
随机文章
- 费曼学习法,费曼学习法:世界公认最好学习法,这篇文章,手把手教你掌握它
- 默背和出声背诵哪个好,背文艺常识背到怀疑人生?那是你还不知道这些背诵雷区和技巧
- 36化学元素口诀顺口溜,鬼才化学老师:把元素周期表编成“顺口溜”,全班基础“0”扣分
- 讲课紧张怎么克服,一说话就紧张?心理学教授教你5招让你侃侃而谈
- 7_12岁大脑发育最佳时期,孩子几岁时大脑发育最快?了解这张脑时间表,才能因脑施教
- 23个省快速记忆法,教你用身体定桩法快速记忆56个民族
- 孩子脑子笨记不住东西怎么办,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读书读不进去,试试这方法,解决记不住的问题
- 增加大脑记忆力的食物,记性衰退?平时不妨吃6种食物,保护大脑健康提高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