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情绪的激发
情绪是人遇到有效刺激时的第一神经反应,是刻意“装”不出来的。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刺激源,引发他人真实情绪,就是撕破他人假面、直击内心真相的关键步骤。
本章按照顺序先后探讨了这几个问题:我们研究的情绪是什么,情绪的重要作用,情绪产生的过程以及情绪在微表情分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篇时文字比较严谨,阅读时要有思想准备。
如果你已经确信,通过微表情能够判断人的心理状态,希望直接开始了解面部的各种微表情形态特征,可以暂时将这一章跳过,从第4章开始阅读。但是,如果你还心存怀疑,质疑微表情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又或者你对微表情很感兴趣,需要基础知识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则请耐着心,将这一章的内容读完。
在读完之后,你会在本章的最后发掘一个小宝藏,而这个宝藏可以将你的微表情分析水平提升到专业水平。
那么,请你从无味的咬文嚼字开始吧。
2.1 情绪的概念
在《新华词典》中,“情绪”这个词有两个解释:
1.心情;心境;情绪不佳;醒来情绪恶。
2.从人对事物的态度中产生的体验。与“情感”一词常通用,但有区别。情绪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一定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的产生伴随着情绪反应,而情绪的变化也受情感的控制。通常那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喜悦、愉快等;反之则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忧愁、恐惧等。
从表面看来,这两个解释之间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区别。但是,如果你希望能够读得懂这本书,还是要仔细地读一下、想一下,尤其是第二条解释。
第一种解释中,“心情”和“心境”常用的语境是“情绪比较低落”或者“情绪高涨”等,是对身体情感状态的一种总体描述。这种“情绪”的持续时间比较长。这里所说的比较长不光是指几个小时、几天这种时间长度,也可以是指几分钟这样的长度。
第二种解释中有两个地方说得很棒,需要重点注意。一是“具有情景性、暂时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二是满足需要的会引起肯定情绪,反之引起否定情绪。“情绪”的这种解释,典型特征是需要具体情境来引发,情境不同引发的情绪也不同,而且所引发的情绪持续时间比较短。
在研究微反应的过程中,我们所关注和使用的“情绪”,只限于第二种解释。因为这种情绪会比较准确地反映当事人内心的真实状态。而第一种情绪,可以作为整体判断的一个参考情况,却不能用来确定真相。
本书中所研究和探讨的情绪,持续时间普遍很短,其中最短的不会超过1秒(惊讶),其他的情绪种类持续时间都以秒计,非常短暂。当然,有一种情绪可以持续好几天——悲伤,但只有这一种情绪特殊,具体的原因会在第8章中解释。也正是因为情绪短暂而真实,才决定了由情绪引发的表情真实可靠。
2.2 情绪的作用
根据第二种解释,情绪的产生需要具备“情景性”“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不同情境刺激可以引发不同性质的情绪。不过仅从词典的标准解释里并不能清楚地了解情绪究竟是怎么被刺激出来的。
人们常说,理智高于情绪。
如果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来看,确实是理智思维做出了更多的决定。不过,往往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会被忽略,那就是大家的社交活动都遵循着相同或者近似的准则,而这种准则本身就是无数人用理智定义出来的。
在微反应研究体系中,我们认为情绪高于理智。
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纯粹的生理活动(比如户外、体育、饮食等),在遇到刺激的时候,第一时间产生的神经反应往往是情绪,随后才是思维取代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刺激太强,思维就退出主导位置,改由情绪来主持全身的工作。重要的表演中会出现笑场,或者明明知道有严重的法律后果,还会冲动地伤害他人,都是情绪做的主。
不要因为理智做出决定的数量远大于情绪的,就认为理智高于情绪。其实人的心理很脆弱,很容易被带入情绪的冲动中,往往大的错误都是情绪使然,所以情绪的决策更贴近人类的动物本质。更何况,大多数能记住的事情,都是理智的思考(因为记忆和思维属于同种性质的大脑皮层功能),而情绪的冲动并不是主要基于大脑皮层,所以很难被记住。
情绪可以明显被人感知到,并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有的表现很明显,甚至结果很严重;有的则不容易被观察到,比如呼吸、心跳等。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要有情绪,身体一定会有变化,很微小的内部变化也是变化,也可以被设法捕捉到,这就是测谎仪(学名“多道心理记录仪”)的研发原理。
情绪和理智都是神经系统用来处理外部信息的功能。理智适合处理比较理智的情境,而情绪则更接近动物的本能,更适合处理比较强烈的刺激。
情绪是一种进化出来的生存机制,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来解释,情绪更能够保证生存(安全)和繁衍(爱)的顺利进行。所有的情绪都是单层处理逻辑:对我有利,积极应对;对我不利,比较判断,再做出嫌弃、对抗、躲藏、放弃的不同处理。这些判断标准,没有社会标准的干扰,只有生物体的主观感受,所以情绪可以特别直接地反映主体的认知和感受。这也是为什么可以通过判断情绪来分析人的真实想法。
在应对复杂环境的过程中,情绪可以调动身体中的能量并指挥部分运动,以保证身体的内部平衡,尤其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而这些对于理智思维来讲,难度太大了。人无论多聪明,毕竟还是动物。
2.3 情绪的激发原因——预期不符
情绪的产生根源,来自人们遇到的刺激与“主观预期”不符,简称“预期不符”。
2.3.1 什么是主观预期
我们所讲的主观预期,是神经系统按照既往和当前能够接收到的所有信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的判断。如果只读这句话,会觉得这是一个逻辑清楚的思维过程,主观预期貌似非常理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预期”一词,不是指“提问:如果今天下雨,需要携带什么工具出门?”这样逻辑清晰的分析出来的预期。恰恰相反,更多的人会用“感觉”一词来描述这种认知活动,通常是不用“想”的。
“感觉”,实际上是很多条逻辑判断的线索混杂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由神经中枢快速做出的认知评估和判断。感觉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出的判断,行为人无法清晰地想清楚自己的认知过程。
例如,你一早到单位,就发现不止一个同事在用闪烁的目光打量着你,而且一发现你在回看他们,就无一例外地把视线移开。平日,助理会在3分钟之内倒好你最爱喝的茶,送到桌面上,今天助理有点绕着你走,虽然是在奔波办事,但还是有点奇怪。老板屋里坐了个人,背对着你,看不出是谁。老板看到你来了,特意走过来把百叶窗关闭。连平日里最会做好人的老刘,也只是讪讪地笑一下,弯弯腰,后退着转身离开。
任何人置身在这个情境中,都会产生危险的判断。但是,在这个“感觉不对”的过程中,没有“因为……所以……”的“想”的过程,而是像动物一样,用最原始的判断准则——“事情最好或者最正常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来感受周围的一切。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期。更多的时候,主观预期还和理智想法相反,只是不容易被注意到和意识到。
是的,人类是进化出来的一种动物,和普通的动物种属一样,以生存和繁衍为第一需求。为了生存和繁衍,人会根据既往状况,本能地产生大量预期。通过下面的几个例子可以让你更加明白这个貌似晦涩的概念。
1.黑暗环境中的主观预期
如果你走进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会马上让一切行动都慢下来、谨慎起来,这是长期进化出来的本能反应。这时的主观预期是:周围可能存在会伤害你的物体(人,动物,不是人也不是动物的东西),就算没有这些东西,万一碰到什么物体,也会容易受伤害。没有人会觉得黑暗的环境安全而温暖,所以,你会自然收缩身体,派出四肢缓慢地向四周探索。没有人会大大咧咧地快速走动及挥舞肢体。总之,一切要小心。
有人说,那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是因为看不到。
这种解释方法,认为“恐惧产生的根源=未知(看不到)”。为什么未知就会产生恐惧呢?二者之间为什么就存在着这个必然的关联?按照这个方向继续想,答案就会自己跑出来了。因为未知(看不到),所以认为可能会有危险。这就是主观预期。
因为未知,就不会预期可能出现对自己有利的物体吗?有的时候可以,但那需要前面有其他信息做铺垫,比如生日当天大家神神秘秘的,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个充满惊喜的庆祝聚会。这种情况不是真的完全未知。如果没有前面的信息做铺垫,在没有任何相关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进入未知情境,人类的追求生存本能,一定会第一时间产生负面预期,不会想到有好事,而是想着怎么保命。作为一种生物,求生才是常态,奢求好事并非常态。
盲人一直看不见,却不会一直恐惧,由于他们对黑暗环境的熟悉程度和信息获取方式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对这种环境的主观预期就要比视力正常的人更安全,黑暗对他来说是习以为常的。某些精神病患者面对未知的危险局面时,比如他人愤怒的肢体姿态威胁,也不会产生恐惧,因为他们对这样的刺激源不能认知,不会产生主观预期。所以,未知不是恐惧的根源,预期可能存在伤害才是恐惧的根源。
2.光明环境中的主观预期
反过来,如果之前没有其他信息暗示,你推开门,走进一间灯光明亮的房间,每个角落都能看得非常清楚,通常就不会有什么警惕,会比较轻松自如。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尽收眼底,主观预期是:没什么负面刺激会出现。
3.紧张事件的主观预期
老板走进办公隔断大间,高声宣布公司年底财务困难,需要裁撤2/5的员工。紧张的氛围瞬间产生,大家面面相觑,人人自危。此时绝大多数人的主观预期是:自己存在被辞退的危险。即使是理智地分析、判断,认定自己不属于被裁撤的那部分人,也很少有人能完全相信自己的理智,丝毫不紧张。
直到最终的结果落实,包括确定被裁撤的人在内,所有的人才能彻底松一口气。之后的情况自有分别,留下的庆幸,被裁撤的垂头丧气或者据理力争,但肯定没有了之前的担心。高考后估分即使很高,也会在录取结果出来之后才能彻底放松。所以,二者是一样的。没有得知确认的结果时,内心的预期总会是:有可能发生不好的结果。
4.轻松事件的主观预期
最典型的轻松事件,莫过于过元旦的时候,和一大堆人一起傻傻地倒数10秒,迎接新的一年。我们在这里要谈的预期,并不是新年中的新希望,那个是虚无的。我们只讲人们对这10秒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的主观预期。那是什么呢?欢呼雀跃,周围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挂满欢乐的笑容,当然也会有哭的,但肯定是兴奋的、积极的氛围包围着大家。
这个预期,不需要用清晰的思维来分析和判断,不用专门去想,对吧?
其实,黑暗环境和紧张事件有相同性质,都是会产生不好的主观预期,虽然引发预期的原因复杂程度不同,但结果非常相似——害怕受到伤害。另外,光明环境和轻松事件也有相同性质,都是因为自认为比较有掌控感和安全感(比如环境、事件很简单,或者当事人对局面的掌控能力很强),而会产生一个平静主观预期或者积极主观预期。其中,积极主观预期需要更多的辅助信息做铺垫,才会油然而生。更多的时候,人在很有掌控感的时候,也只会产生平静主观预期。
所以,人类的精神状态处于消极状态的时候更多一些。不过这并不是坏事,因为这些消极主观预期的存在,会让人生存得更安全,同时渴望开心,心怀希望,一旦开心的事情来了,开心的感觉就会弥足珍贵,以至于很多人都把快乐作为毕生的追求。
如果开心是常态,正常的人类心理是承受不了的。失去了生存和繁衍的压力,人就会追求虚幻的精神快乐,各种玩物丧志就不在此处一一列举了。有真知的人,会竭力控制压力(负面主观预期)和快乐之间的平衡,不是量的平衡,是质的平衡。
常言说,人生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句话里的“意”,也并不是我们所讲的预期,而是理智思维之后决定的“意”,可以翻译成“目的”“希望”等。这种思考过的愿望,往往要比生存本能所产生的预期复杂很多,立意高远。也正因如此,往往十之八九不能如了“意”。
小结:
如果一定要把前文中描述的“主观预期”翻译成白话,比较贴近的是“隐隐感到有……的可能”,但又与“预感”不同,因为预感是想出来的,通常会经过大脑思维。而对于预期来说,更多的时候,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具备了这种判断。
2.3.2 什么叫作预期不符
很简单,就是接下来事情发展的状况与你的主观预期不符合。预期不符,既有质的不符,也有量的不符。预期不符的出现,就会导致情绪油然而生。高于(优于、积极于)预期的情况发生,会让人产生美好的、积极的感觉,从而产生积极性情绪;低于预期的情况发生,会让人产生不满、消极的感觉,从而产生负面情绪。
1.黑暗环境中的预期不符
如果你走进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神经系统会自然假设周围可能会存在伤害你的物体,所以,你会自然收缩身体,派出四肢缓慢地向四周探索。你会本能地告诉自己,要小心。
刺激一:如果灯被打开,房间里站着一群朋友,手捧鲜花,你会有什么反应?不但紧张的神经立即松弛,而且还会产生强烈的愉悦心情。由于反差太大,刺激能产生巨大的惊喜。
刺激二:如果你慢慢向灯的开关方向挪去,一路上遇到了沙发、桌子等熟悉的家具,然后顺利地打开了灯,发现房屋里面没有什么异常,你会有什么反应?除了身体松弛下来,应该没有其他反应,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负面刺激,也没有积极刺激。
刺激三:如果你突然听到一个阴恻恻的笑声,并感到耳畔有微风拂过,你会有什么反应?恐惧瞬间增强,比单纯黑暗引发的恐惧更甚,也比单纯阴笑与阴风引发的恐惧更甚。在这种情境中,引发恐惧情绪的预期不符,是负面预期的绝对值与恐惧刺激源的刺激绝对值的累加。
2.光明环境中的预期不符
反过来,如果走进一间灯光明亮的房间,每个角落都能看得非常清楚,人会比较轻松自如地行走和运动。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尽收眼底,主观预期是:没什么负面刺激会发生。
刺激一:如果什么都没发生,你会怎么反应?没什么反应。
刺激二:如果朋友们已经手捧着鲜花站在这间灯火通明的房间里了,你会?有惊喜,但惊喜的程度肯定没有黑暗环境中的相同情境那么强烈。
刺激三:你转过身,突然发现一个人用锋利的剪刀抵住了你的小腹,并捂住了你的嘴,你会?产生强烈的恐惧。之前的安全预期与恐惧的事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仍然是绝对值相加。
3.紧张事件的预期不符
老板走进办公隔断大间,高声宣布公司年底财务困难,需要裁撤1/5的员工。紧张的氛围瞬间产生,大家面面相觑,人人自危。什么叫人人自危?就是说人人都会不同程度地紧张、不安、恐惧。这时候,你的主观预期是:可能我会倒霉。
刺激一:裁撤的员工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你会?松一口气,居然感到些许快乐。
刺激二:裁撤的员工名单中有你的名字,但没有那个比你差的人的名字,你会?沮丧加愤怒。沮丧来自被淘汰,愤怒来自淘汰的不合理。
刺激三:如果几天后又通知不用裁撤了,大家还会因为新的融资到位而普遍加薪,你会?那当然是快乐啦。
有一个笑话,领导A走进办公室:“今年效益不好,年终奖每人100元。”众人愤愤然。领导B走进办公室:“今年效益不好,头儿说要裁人。”众人默然,面面相觑。领导B继续说:“不过,因为我据理力争,我们部门不裁人了,每人还有100元年终奖。”众人皆雀跃。
这个笑话讲的是怎么做领导,其实,就是怎么设定主观预期。如果能把主观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拉得越大,那么对人的刺激力度也就越大。
4.轻松事件的预期不符
元旦的时候,和一大堆人一起傻傻地倒数10秒,迎接新的一年。我们的预期是大家会在最后一刻一同欢呼雀跃,兴奋的、积极的氛围包围着大家。
刺激一: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周围所有的人都没有按照你想象的那样欢呼雀跃,而是匪夷所思地静默,你会?感到非常奇怪,甚至还会敏感地感到应该是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迅速更换预期)。
刺激二: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除了大家顺理成章地欢呼雀跃,还从天而降很多糖果,你会?惊喜,更加快乐!
读到现在,如果你仍然不明白什么是我们所讲的主观预期,那么只好动用我们的王牌案例了。
所谓的“我没有预期”,实质上是你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某种预期。这样的主观预期通常是不需要值得注意的(值得用脑子想的)事情。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正在用电脑上网,兴趣盎然地玩着网络游戏或者繁忙地收发着公务邮件。这样普通的情境下有预期吗?会有什么预期呢?
突然网就断了,网页打不开了,游戏挂在那儿了,只能干瞪眼。你会是什么反应?骂娘!如果确认断网是人为因素(网管人员无能的不作为或恶意破坏),你会产生轻蔑(对没能力的)或愤怒(对恶意破坏的)。如果对方还雄赳赳,气昂昂,理直气壮,你的愤怒会引发战斗反应。这是因为,你此时的主观预期是“网络一直会通畅下去,我一直可以做我的事情”。
所以,主观预期是一种趋势判断——“事情最好或者最正常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光人类有,动物也有。如果失去了这种重要的神经反应机制,完全靠理智思维来维持对外反应的话,不用说没有复杂思维的动物没办法生存,人也一样。
在遭遇到预期不符的时候,最先直接导致情绪的产生。
2.3.3 预期的差异性——以驾驶汽车为例
预期是主观的,所以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有过开车或者坐车经验的人都知道,在驾驶座位上很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除了在非常拥堵之后,路况突然变得一路畅通时,驾驶员会产生积极情绪外,基本上轻蔑、无奈、急躁、恐惧和愤怒都会出现。我们把这称为“驾驶的坏情绪”。
究其原因,是因为驾驶车辆有明确的规则,这种规则不仅指官方发布的法律、法规,还包括驾驶员头脑中的主观预期——其他车辆合理驾驶、安全、通畅等。
当你平白无故被别人追尾时,头脑中关于其他车辆合理驾驶以及安全的预期被事故否定,你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愤怒;当有人驾驶不合理,强行掉头、并线、抢道,或者明明前面没有车辆挡着,偏偏缓慢行驶挡在你前面,甚至频频无故刹车时,这些情况违背了你头脑中关于其他车辆合理驾驶和通畅的预期,你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轻蔑和愤怒;当道路拥堵,车辆排队时,爬行的速度违背了你头脑中关于通畅的预期,你的第一反应是愤怒,然后在承认无力改变现状之后转为无奈。
但主观预期这东西很复杂,具体的人在具体的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预期,因而会引发多样性的情绪。
1.美国公路规则
我在美国期间,曾经在华盛顿、丹佛、洛杉矶三座城市驾驶过汽车。不知是否全美国都遵守同一部交通法规,至少我到过、见过和驾驶过汽车的地方,并不是每条公路的路口都有红绿灯,但大多数路口都会有一个“STOP”(停)的标志。在没有红绿灯的约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没有摄像头的监视状况下,我见过的美国司机都会自觉遵守一个共识性规则,即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大家都自觉停在路口,每个方向交替前行一辆车。如图2-1所示。
图2-1
按规定,在路口看见“停”的标志,必须将车辆完全停住(速度为零),不管路面实际状况如何,这是美国考取驾驶执照的硬标准。而排队轮流走这样的共识性规则(不确认是否被美国交通法规明文规定),也成为美国司机的普通主观预期。大家都认为这样通行是应该的,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
2.预期不符的多样性
(1)正常的美国司机在美国
正常的美国司机在上述环境中驾驶汽车,会以法规和常识为预期,遇到路口按规则行驶。如果有一辆车不遵守这样的规则,其他司机一般倒也不会太过计较,但鄙视肯定是有的。要是遇到脾气不好的,可能还会有愤怒。
(2)正常的美国司机初到中国
正常的美国司机如果刚开始在中国开车,除了学习交规之外,并不知道中国没有这种路口依次行驶的“潜规则”,所以他会等着其他方向的车辆按照顺序走。结果,等来等去,发现别人并不会等,而这又不违反交通规则。多年的习惯性预期,遭到了陌生的道路行驶现状的否定,依次会出现惊讶、鄙视、愤怒、无奈,最终可能会被同化。
(3)有经验的中国司机在中国
但是,中国的路况和司机驾驶习惯,在大多数有经验的中国司机心中,是自成体系的一套规则。除了遵守交通规则之外,真实的路面行驶还会存在很多“变通”,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所以,一般的中国司机在路面上遇到了复杂的情况时,就不太会出现美国司机初到中国那样的预期不符。虽然也会在遇到特别不讲道理的司机时出现负面情绪,但总体来讲,普通中国司机的主观预期与道路实际状况基本吻合,所以,正常的中国路况不会引起有经验的司机过多的情绪波动。
(4)“成熟”的中国司机在美国
熟悉中国道路状况和行驶习惯的司机,比如我,第一次在美国驾车时,会遇到很多与主观预期不符的情况,通俗点讲,就是会受到很多刺激。
第一次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排队停车,惊讶加困惑!为什么大家都停下来了呢?没有红灯啊?
等到我排到第一的时候,还没有注意到交替通行的“潜规则”,直接就冲过了停车线,同时看到了左侧的汽车也在启动,恐惧!这不是要撞了吗?
还是我的速度快,没看到左侧车辆的司机后面有什么反应,倒是看到了对面车辆里的司机睁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随后皱眉表示不解,上唇提起,鼻孔向两侧轻微拉开,表达了轻微厌恶。困惑加深!咋了?又没有红绿灯!
后来同行跟我讲了美国的驾驶习惯后,我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所见的厌恶来源。
就事论事,仅为研究情绪的起源,我举了这样一个不同环境、不同人会导致不同预期不符,最终产生不同情绪和反应的例子。因为这种多样性的存在,所以在设计微表情测试方案和分析测试结果时,要特别注意被测试人和测试情境的个案特征。
2.4 宝藏般的核心价值——研究预期不符的作用
如果你能耐着性子读到这里,恭喜你得到了一套非常重要的宝藏!
为什么要专门花费一章的文字解释情绪产生的“预期不符”原理呢?因为这个原理将在心理测试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
只有设计出有效的刺激源,才能引发被测试人的真实情绪,之后才可能捕捉到面孔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最终判断出谎言与真相。
实施有效刺激,特别是有方向性的有效刺激,需要先分析被测试人的主观预期。一旦能假设被测试人的主观预期,就可以通过制造预期不符来刺激对方,而不符即可,刺激的方向(也就是情绪方向)是掌握在测试人手中的,给对方高于预期的信息(评价),会引导他产生积极情绪;给对方低于预期的评价信息,会造成他产生负面情绪,随着评价性质的不同,负面情绪的种类也不同。
通常,我们会用角色代入和决策模拟还原的方法来分析被测试人的主观预期。此方法另著文讨论。刺激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除了用最常见的言语提问之外,还可以是视觉刺激、动作和表演,以及情境塑造等。(详见《微反应》一书中关于刺激源的论述)
世界公认四大记忆法,新手如何建立记忆宫殿,宫殿记忆法:独家记忆宫殿构建技巧
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脑力训练app排行榜,6款学霸手机必备APP,家有学生党逆袭必备
举例说明什么是形象记忆,形象记忆举三个例子,形象记忆法:开启记忆宝库,释放无限潜能
怎么记忆最有效,举例说明什么是形象记忆,视觉记忆篇:形象记忆法
记忆力训练18种方法,π值怎么记忆,数学符号派pi(π)即简单又精彩
精选推荐
- [记忆方法] 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法考如何备考,2021年高考备考:8种高效记忆方法
- [记忆方法] 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最有效的备考方法,考前冲刺:一消备考也要动脑筋,这样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并不知道
- [记忆方法]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会计从业备考不放假,六大归纳记忆法带你飞!
- [记忆方法] 快速记忆方法的小窍门,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这些记忆方法让你学习、备考的效率大大提升!
- [精品记忆课]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记忆力课程,“超强记忆”吸引家长买了课,没上几节校长就失联,41名家长能要回16万余元的培训费用吗?
- [精品记忆课] 最强大脑记忆训练法视频,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底层逻辑篇 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 [古诗词记忆] 孩子记忆力差,背书困难怎么办,有什么快速背书的方法,有用的背书方法,快收藏码住吧~
- [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 [记忆方法]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 [古诗词记忆] 文科怎么背怎样才能记得住,文科背书怎么背得快又牢固,文科成绩难提高?你需要这12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