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山香,教师招聘考前教育学后6章节试卷
第七章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一、选择题
1.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法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叫做( )
A.课外教育 B 校外教育 C 课外校外教育 D 团队教育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扩大学生活动领域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 师生共同参加的 B 学生自愿选择的
C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 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4.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中,学校教育( )
A 起主导作用 B 起决定作用 C 不起主导作用 D 不起作用
5.课外、校外教育是( )
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既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正规的非教育活动
6.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 )相结合的教育
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7.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 ( )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校外教育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8.对课堂教学来说,课外、校外教育 ( )
A.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是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施加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B.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因此要替代课堂教学
C.并不是正规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正规的教育活动
D.是课堂之外的,不可能与课堂教学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9.课外教育是()
A.课外和校外的文体活动 B.课堂教学的延续
C.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D.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10.在课外、校外教育中,教师处于 ( )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1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体部分是 (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12.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13.()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
的教育活动。
A.社会活动 B.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C.体育活动 D.学科活动
14.中小学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 )
A. 自愿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随意性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活动。
A.打扫校园 B.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16.课外、校外教育不包括 (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17.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在 ( )上是统一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方法 D.教育组织形式
1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 )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 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19.文学作品讨论会和某门学科最新动态报告会等都属于 ( )
A.集会活动 B.文体表演活动 C.革命纪念日活动 D.各种类型的学科活动
20.通过艺术欣赏、艺术观摩,以及自身的艺术实践,使学生获得审美知识,树立正确的审
美观点,发展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才能的兴趣小组属于 (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21.属于综合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是 ( )
A.少年之家 B.少年宫 C.儿童乐园 D.少年科学技术站
2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 )
A.小组活动 B.集会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23.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校外教育更有利于 (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24.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 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D.在学校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25.下列家庭教育做法中,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要启发诱导孩子 B.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C.当父母亲的教育观念与爷爷奶奶相抵触时,以父母的观念为准
D.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
26.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的家庭因素是 ( )
A.家庭生活方式 B.家庭经济状况 C.家庭结构 D.家庭主要成员的文化程度
27.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 ( )
A.家庭 B.托儿所 C.幼儿园 D.学前班
28.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外、校外教育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 校外教育( )
A.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 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D.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29.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 ( )
A.咨询活动 B.家长委员会 C.家长学校 D.电话联系
30.下列选项中属于权威型教养方式的是 ( )
A.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 B.倾向拒绝和漠视孩子
C.对儿童缺乏基本的关注 D.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让其随意控制、协调自己的一切行为
31.()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社区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活动中属于科技活动的有 ( )
A.举办科技讲座 B.成立无线电小组
C.成立航模小组 D.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E.成立数学活动小组
2.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群众性活动 B.竞赛活动 C.游戏活动 D.小组活动 E.个人活动
3.下列活动中属于体育活动的是 ( )
A.夏令营 B.春游 C.文艺汇演 D.冬令营 E.实验制作
4.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它的目的在于 ( )
A.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 B.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主体性 D.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向
E.让学生出去赚钱
5.下列属于文学艺术活动的有 ( )
A.美术小组的活动 B.书法小组的活动 C.摄影小组的活动 D.外语小组的活动 E.音乐小组的活动
6.中小学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有 ( )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 内容上的广泛性 C.管理上的计划性 D.活动上的自主性
E.形式上的多样性
7.重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由是 ( )
A.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奠基教育
B.家长最关心孩子,有利于孩子把精力用于学习上
C.家庭教育可以起到影响和调节学校教育的作用
D.家庭教育使儿童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
E.家长掌握教育学的知识
8.下列不是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的有 ( )
A.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制定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C.都是正规的教育活动 D.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 E.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灵活性
9.体育活动的目的包括( )
A.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B.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
C.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D.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E.发展学生文艺方面的才能
10.教育的三结合一般是指 ( )的结合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C.网络教育 D.社会教育 E.个别教育
四、判断题
1.个别活动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能进行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 )
2.群众性活动是学校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 )
3.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在课程计划和
学科课程计划之内的。 ( )
4.课外、校外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小,因此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可有可无。 ( )
5.在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中父母处于主导地位。 ( )
6.处于单亲家庭中的儿童比生活在家庭不和中的儿童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麻烦。 ( )
7.在课外、校外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有知识水平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
这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灵活性。 ( )
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 ( )
9.课外、校外教育是教育学生的基本途径。 ( )
10.在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发
展。 ( )
三.简答题
1.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和特点有哪些?
3.开展课外校外教育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第八章德育
一、单选题
1.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高度发展便合并成( )。
A 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信念D.道德情操
3.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良好行为习惯等的教育是(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4.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心理健康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人生观教育
5.“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 )。
A.道德行为 B道德情感 C 道德认识 D 道德意志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 )。
A榜样示范 B实际锻炼 C.说服教育 D.谈话法
9.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是( )。
A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B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10.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平行影响原则 D.疏导原则
11.有的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
A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2.“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认知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 体谅模式
13道德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 )。
A科尔伯格 B麦克费尔 C.皮亚杰 D班杜拉
1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
A社会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发展性功能
1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品德的教育
C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 D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1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17.所谓的及时复习,是指( )。
A 当天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1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命题学习 B 公式学习 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19,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 共青团活动 C.学科教学 D课外校外活动
20.“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句话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品德评价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陶冶教育
21.“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知行统一的原则
2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要求。
A思想品德 B.政治思想 C.思想德育 D.政治品德
23.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道德意志 B道德行为 C 道德认识 D 道德情感
24.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极因秦,这是(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5.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 共青团活动 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6.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B出发点C.途径 D重要环节
27.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说服教育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28.道德是一种自觉地维护社会秩序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准则,只能通过自己“修炼”,因此具有( )。
A.内省性 B.示范性 C强迫性 D.利他性
29.马克思主义关于提高一切个人修养的根本观点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道德修养的阶级属性 B 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C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D.道德修养的公益属性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C 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教育法
31.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33.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4.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35.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36.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3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3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 )。
A.认识基础 B.关键 C.核心 D.行动指南
39.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4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41.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42.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43.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 )。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模式
44.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二、多选题
1.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 ).
A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 B.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
C 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 D使学生的品质得到质的飞跃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A集体主义B 爱国主义C.民主与法纪观念 D.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
3.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学校德育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影响,具体可以表述为以下哪几个方面?(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教育功能
4.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我国学校德育主要有( )。
A.通识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道德教育
5.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形式可以包括( )
A 学校教育
B通过各种知识媒介,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活动
C.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培养人的活动
D自我教育
6.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个方面?( )
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 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D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8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知 B思 C 行 D.情
9.“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是教师在严谨治学中的典型道理,严谨治学的道德意义有( );。
A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业务要求B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C.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 D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过程中的矛盾决定的
10.要高标准完成德育工作,必须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全员参与性以及( )。
A针对性 B实效性 C个别性 D.统一性
11.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养,必须在两个层面上采取“取法乎上”的策略,即( )。
A在人生层面努力确立自己的终极价值体系,以及生活与人格的理想
B 充分认识教育事业的神圣价值,努力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C.精神高于一切
D 教师的神圣性
三、判断题
1.道德教育的本质是指个体社会人格的塑造或对个体道德人格发展方面所起的推动。( )
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 )
3.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
4.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德育。( )
5.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的。( )
6.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
7.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
8.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比较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
9.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 )
10.德育的教育性功能的实现实质上是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 )
11.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12.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
六、简答题
1.什么是德育?
2.简述德育的意义。
3.简述我国德育的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4,简答中小学德育的目标。
七、论述题
1.试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的原因。
2.试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的原因。
3.试分析当前我国中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4.请针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问题,论述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引导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的原因。
第九章课程与新课程改革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5、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6、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0、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1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9、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20、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21、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课程是活动
22、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23、推行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
A、设计课程B、编写课程C、实施课程D、评价课程
24、本次课程改革与教学该所要确立的根本性里念( )
A、素质教育理念B、创新教育理念C、生活教育理念、D、终身教育理念
25、与新课程教改相符合的是( )
A、学课本位论B、学生本位论C、教师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
26、下列名称中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
A、教材B、因特网C、实验室D、师生关系
27、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 )
A、补充B、延伸C、拓展D、深化
28、教学设计是为什么服务的( )
A、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材的传授D、搞活课程
29、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按序列评价多是( )
A、 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30、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是( )
A、 教学内容分析B、教材对象分析C、教学目标制定D、教学身份选择
31、班级教学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2、个别化教学的首要环节是( )
A、研究教材B、了解学生C、选择方法D、设计作业
33、不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 )
A、 综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核心课程
34、综合课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 )
A、 实践性教学B、综合式教学C、开放式教学D、主体式教学
35、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 )
A、 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学习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
36、可以对教学活动的某一细节作出评价是( )
A、 质性评价B、量化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37.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38.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赫尔巴特C布卢姆D布鲁纳
3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为( )。
A实质教育论B.现代教育论C 形式教育论D传统教育论
40.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
A学校课程B地方课程C.选修课程D必修课程
41.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
A实践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D基础型课程
4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
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B社会、知识、儿童
C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43.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
A探索型课程B实践型课程C,综合型课程D拓展型课程
44.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 )。
A 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课程D.教材
45.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
A.教育方剑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
46.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以综合课程为主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47,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是( )。
A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8.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A 学生B教材C校长D 教师
49.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 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5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 B 学科课程 C国家课程 D校本课程
5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2.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性课、隐性课与实践课 D.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53.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其中正确的是( )。
A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55.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C.创新教育理念D.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56.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②教师观的转变。③学生观的转变。④教学观的转变。⑤评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
57.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59.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
A 均衡性、发展性、互补性B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
C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D.针对性、整合性、自主性
6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 )次。
A7 B 8 C 5 D 4
61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刻背景是( )。
A工业经济时代B网络信息时代C知识经济时代D.农业经济时代
62.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 )。
A.守护者 B引领者 C 督促者 D.约束者
6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 )为主。
A综合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D分科课程
64.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的是()。
A 均衡性 B选择性 C.平均性 D综合性
二、多选题
1.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 )。
A 教学计划B教学内容C教育目标D 教科书
2.在国内外,如下观点比较接近课程本质的定义的是( )。
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教育教学本身C课程是标准D课程是经验E课程是活动
3.教师是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制定课程的依据主要有( )。
A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的研究C对教育目的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E对教法的研究
4.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 )。
A技能性课程B知识性课程C.国家课程D实践性课程E初中课程
5.课程评价过程中要经历把焦点集中在所研究的课程对象上,包括( )等步骤。
A分析材料R报告结果C搜集信息D组织材料
6.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B 普遍性C选择性D综合性
7.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可以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可以( )。
A 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 改进教学方式D精选课程内容
8.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
A在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学生积极配合老师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D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
A互动的B 平等的C对话的D.民主的
10.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考试、选拔方式。
A.学生自由选择B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C私下商量D.综合评价
11.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培养学生的个性
C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D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12.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
A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积极完成国家给定的任务
D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3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A.定向者 B促进者 C 学习者 D.定论者
14.新课程应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
A.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15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
A综合性 B 平均性 C选择性 D均衡性
16.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
A 乡土研究资源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信息化课程资源 D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17.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这主要包括了( )。
A家庭资源 B自然资源 C校园资源 D社会资源
18课程变革可以在(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课程内涵的丰富B课程理念的演进C.教师的发展D课程制度的变迁
19.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
A合作 B.调控 C反思 D服务
20.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
A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C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D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21.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
A. 学生是自由的个体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发展的人
22.下列不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学生是自由的个体B.学生是独特的人
C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D 学生是发展的人
22.下列不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D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3.“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A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B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C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D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4.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2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C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6.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
A针对性 B实效性 C.真实性 D主动性
27.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是( )。
A.校本课程 B.家庭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28.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A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B研究教材
C.研究学生特点
D 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29.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德育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能力目标 E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30.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A评价观的转变B 教师观的转变C.学生观的转变
D 教学观的转变 E.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31.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B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C.知识经济初见端倪D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E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32.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A.以学生发展为本B.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C培养环境意识D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33.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A知识与技能 B世界观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过程与方法
34教材是教师必备的物品。教师利用教材可以理解为( )。
A调整教材 B吃透教材C.解读教材 D.整合教材
35.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 )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A理解学生 B提高学生 C尊重学生 D无视学生
36.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 )。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C.劳动与技术教育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7.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 )条件。
A 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B 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
C 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D 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
E.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
38.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有( )。
A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B 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C.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D突破学科中心
E.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39.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是( )。
A.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 B 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
C 地方特色 D社会需求
40.“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 )。
A 关注每一位学生,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B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不能满足于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D.当学科知识的增长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发生矛盾时,教师应当调整方法
4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42.长期以来学校忽视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
A校外图书馆 B.科技馆 C博物馆 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43.“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
A关注每一位学生 B.关注对知识的认知,轻视育人过程
C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44.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能决定他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自由学习 C.探究学习 D.合作学习
45.新课程从哪三方面进行整合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A知识与技能 B教师与学生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过程与方法
46.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 )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主体性
47.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 )的和谐发展。
A.过程、方法 B.知识、能力 C.精神、方法 D.情感、态度
48.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
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C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9. ( )既是新一轮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
A选择性 B.综合性 C.研究性D均衡性
50.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 )问题
A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B.要善于从以往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C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
D.评价要以赞赏和正面评价为主
51.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的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表现在( )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C对考试结果做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判断题
1.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2.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即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指导性。( )
3.新课程反对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 )
4.教材等同于教科书,教科书也等同于课本。( )
5.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6.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
7,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9.学科课程是以知(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
10.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11.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出现和成熟。( )
12.完整的课程理论,应当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
13.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
14.课程结构主要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与配合,它涉及课程的基本学习范畴的确定。( )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创新要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
六、简答题
1.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
2.简述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学生观。
3.简述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4.简述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七、论述题
1.论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2.试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论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
4论述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的特点。
5.论述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6.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7.分别论述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的内涵。
八、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试说明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案例】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有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我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得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2.阅读案例,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案例】 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 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来班级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3.阅读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雪花变成了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了一只后,树上还剩下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众人解释说:“爸爸被打死了,妈妈被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也是一个极现实的回答。可是,教师断然认为不对,
4.【案例】 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书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书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第十章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
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
3.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5.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6.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1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3.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4、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15、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 非指导教学模式 B 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 发展性教学模式 D 最优化教学模式
16、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论争。
A 知识与能力 B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 分科与综合 D 知识与思想
17、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
A 信号图式法 B 探究—发现法 C 暗示教学法 D 五段教学法
18、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 讨论法 B 谈话法 C 讲授法 D 实践法
19、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 发现学习教学法 B 探究—研讨法 C 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 暗示教学法
20、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练习法
2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
A 教育 B 教学 C 教授 D 学习
22、( A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实习作业法 D 参观法
23、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A 探究—研讨法 B 发现学习 C 暗示教学法 D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24、“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 )提出。
A 孔子 B 孟子 C 朱熹 D 老子
25、“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 )教学原则
A 巩固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26、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2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8、直观的具体手段一般有( )
A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B实物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C实物直观、模像直观、挂图直观 D模像直观、挂图直观、语言直观
29、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发现法
3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31、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32、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3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3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计分法和等级制计分法
B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方便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用百分制较方便
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36、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境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7、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 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B 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C 教学就是智育 D 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进行
38、教学要受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制约,依据这一规律所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30、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顺序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0、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1、大班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 演示法 B 练习法 C 讲授法 D 谈话法
42、社会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所决定的教学原则是( )
A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3、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 )
A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B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C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D要充分运用三种直观教学的手段
44、下面哪一条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
A 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 高速度原则 D高难度原则
45、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时,要( )。
A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D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46、以下哪一条不是教师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
A 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B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C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D实事求是
47、下面哪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
A凯洛夫 B赞科夫 C维果斯基 D巴班斯基
4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试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A 练习法 B 实习作业法 C 实验法 D 谈话法
49、“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 知识的传授 B 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50、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51、“拔苗助长”违背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着手,坚持正面教育,这体现了( )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5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A 有领导认识 B 有个性认识 C 有差异的认识 D 有基本的认识
54、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 启发式教育 B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55、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陶冶法
56、《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5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属于( )
A 谈话法 B 讲授法 C 演示法 D 讨论法
58、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 )
A 主要手段 B 辅助手段 C 中心手段 D 内在手段
59、实质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60、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一切均来自经验”,“行”先于“知”,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因此教学应分为“情景一问题一观察一解决一应用”五个步骤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6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 )而提出的教学规律。
A 教学的概念 B 学生身心发展 C 教学任务 D 师生的地位与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 )
A 指导 B 裁判 C 维持 D 促进 E 定位
2、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
A 认识的直接性 B 认识的间接性 C 认识的教育性
D 认识的交往性 E 有指导的认识
3、下面对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 掌握知识是为了发展智力 C 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 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E 二者统一于学生的发展
5、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所划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阶段有( )
A 引起学习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E 检查知识
6、以下属于教学原则的是( )
A 教学相长 B 启发诱导 C 教与学相统一 D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E 理论联系实际
7、下面强调巩固性原则的说法有( )
A 学而时习之 B 一石激起千层浪 C 温故而知新 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E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提出的依据有( )
A 教学规律的需要 B 学生所学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C 人类认识规律的需要
D 教学目标的需要 E 教学自身的需要
9、关于教学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有( )
A 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活动 B 教学实质是一种认识活动
C 教学的本质就是智育 D 教学不等于课堂教学
E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活动
10、教学中学生的智力活动,主要指为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 )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A 观察 B 思维 C 记忆 D 想象 E 兴趣
11、学生个体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
A 认识的间接性 B 认识的交往性 C 认识的教育性 D 认识的直接性 E 认识的有领导性
1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包括( )
A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 B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E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3、教学过程的矛盾包括( )
A 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B 新旧知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D 学生个性发展与认知发展的矛盾
E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1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 )
A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D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E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教材相适应
15、一般来说,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应包括( )。
A 教师 B 教学内容 C 学生 D 教学手段 E 教学环境
1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20、引导学生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 )
A熟悉教材 B感知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E分析教材
17、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作业 B复习 C预习 D社会实践 E课外活动
18、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
A准备好问题 B准备好谈话计划 C提问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D善于启发诱导 E做好归纳、小结
19、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 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 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 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 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20、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
A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21、学生认识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接性 B目的性 C交往性 D教育性 E简洁性
22、下列关于实验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法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
B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C要求教师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D要求目的明确,精选内容
E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作用
23、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2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练习法 E谈话法
25、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因为( )
A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B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
C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D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26、巩固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当做到( )
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B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C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D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2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要遵循那些基本要求( )
A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8、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发展了铠洛夫所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补充了哪些新的原则( )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9、在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 )
A 重视理论知识的 B 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C 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30、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哪几点( )
A 做好充分的准备 B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
C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D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31、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
A 讲述 B 讲读 C 讲解 D解读
32、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在于( )
A 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
B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 有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D 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33、讨论法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进行学习。教师在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 )
A 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 选好讨论题目
C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 D 善于引导
34、实验法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要注意以下哪几点( )
A 准备工作充分 B及时、具体地指 C 帮助学生总结 D提出明确要求
35、教学的作用是( )
A 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B 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 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D 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36、教学的任务包括( )
A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C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D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37、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包括( )
A 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B 为他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C 使他们形成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
D 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8、教学过程的实质即( )
A 师生之间的互动 B 特殊的认识活动
C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D 特殊的情感活动
三、判断题
1、智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教学内容来进行。( )
2、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具有主导作用。( )
3、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坚持以教学为主,不能有其他教育形式。( )
4、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
5、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
6、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
7、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思想政治方向,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8、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所以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
9、因材施教就是照顾个别同学的差异。( )
10、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活动。( )
11、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相同。( )
12、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
13、实践说强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14、由于教学活动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 )
15、直观性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
16、巩固性原则又可称为接受性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
17、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 )
18、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
19、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发展。( )
20、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的。( )
21、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
22、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 )
23、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师生的关系问题。( )
24、教学过程的结构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
25、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孟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
26、我国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
27、17世纪捷克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
28、“因材施教”源于宋代朱熹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才”。( )
29、“授人以渔”说明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传授。( )
30、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
3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夸美纽斯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
32、“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
33、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因材施教原则。( )
3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练习法。( )
35、谈话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
3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 )
37、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
38、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
39、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
4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主体的作用。( )
4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
42、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谈话法可以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
43、知识并不代表智力,人的智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 )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2.什么是教学过程?列举中外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主要观点(至少四个)。
3.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4.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6.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区别与联系。
7.简述学与教的过程的基本要素。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
1.论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原因及其表现。
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结合教学实际,试论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4.论述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六、案例分析
1.【案例】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位老师每天睡觉前都要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今天我想了吗?今天我读了吗?今天我写了吗?
请你对这位老师的这种做法加以评价.
2.【案例】 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里,照明灯突然熄灭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只好叫来 电工。电工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有办法了,不得不再叫来 电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根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这个案例。
3.指出下面案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案例】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节。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还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4.【案例】 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再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再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5.阅读案例,在下列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发展会有什么差异?
【案例】 在课堂组织教学方面,大多数教师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将课堂纪律组织好,让学生进入“听讲”的状态;二是把学生的思维“组织”到教师的思维之下,使每个学生能顺利“接收”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有的教师则努力把思维推向自己的反面,促进学生在听课时对教师保持一种怀疑和警惕的状态。
第十一章 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8.课的类型是由( )课的种类。
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 B.课的任务决定的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 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
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1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1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 )较高。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厦
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17、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18、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 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19、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2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22、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
A 形成性测验 B 诊断性测验 C 总结性测验 D 安置性测验
23、(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组织形式
24、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
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
式( )
A 教学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模式 D 教学方式
25、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 小班教学 D 小组合作学习
26、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 )
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27、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 )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洛克的《教育漫画》 D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28、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属于( )
A 个别教学法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29、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30、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31、( )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
A 教学大纲 B 教科书 C 参考书 D 教学进度
3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3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3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3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
A卢梭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36、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
A 教学任务 B 课程标准 C 教学目标 D 教学内容
37、( )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A课外辅导 B备课 C上课 D布置和批改作业
38、( )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A 教学基本步骤 B教学程序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39、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 D道尔顿制
40、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41、具有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的特点,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
较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个别教学制 B 分组教学制 C 现场教学 D 复式教学
42、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其他场所,通过观
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 )
A 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43、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
A 了解学生 B 阅读参考书 C 上网 D 制定教学计划
44、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 )
A 知识的传授者 B 学者和学习者 C 集体的领导者 D 学生的榜样
45、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 课后练
46、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 )
A 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 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 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 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47、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48、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49、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二、多项选择题
1、学年计划的内容包括( )
A 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B 本学年教学的要求
C 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 D 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
E 各个课题需要的直观教具
2、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 )
A 传授新知识课 B 巩固新知识课 C 培养技能技巧课
D 培养思想品德课 E 检查知识课
3、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 )
A 讲授课 B 演示课 C 练习课 D 实验课 E 复习课
4、考查的基本方式有( )
A 口头提问 B 期中学期测验 C 检查书面作业
D 阶段学绩测验 E 期末学绩测验
5、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 )
A 新授课 B复习课 C练习课 D实验课 E测验课
6、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试教学
7、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方面( )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设立小组目标
C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D个人责任的明确和均等的成功机会
8、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它的优点是( )
A便于管理 B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
C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
D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
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主要从哪几个
面为上课做好准备( )
A钻研教材 B教学目的明确 C了解学生 D设计教学过程
10、一般来说,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 )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过程紧凑
11、学生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
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口头作业 C书面作业 D实践作业
12、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布置作业
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
A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
C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 D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13、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有哪些( )
A全面批改 B重点批改 C轮流批改 D当面批改和指导学生互相批改
14、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E批改作业
15、班级授课制的五个固定是指( )
A学生固定 B教师固定 C内容固定 D时间固定 E场所固定
16、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E设计教学法
17、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局限性表现在( )
A难以因材施教 B不能大面积培养人才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缺乏灵活性 E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18、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布置课外作业 D检查复习 E巩固新教材
19、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
A 班级、学科名称 B授课时间、题目 C 教学目的、课的类型
D 教学方法、教具 E 教学进程、备注
2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课可分为( )
A 单一课 B 综合课 C 实验课 D 检查课 E 技能课
2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
A 综合性 B 可操作性 C 灵活性 D 层次性 E 指向性
三、判断题
1、组织教学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
2、一节课成败与否,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
3、分组教学是个别教学的一种形式。( )
4、备课首先要做的就是钻研教材,即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 )
5、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
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
7、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
8、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讲授法。( )
9、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
10、复式教学是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形式。( )
11、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模式。( )
12、古代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 )
13、在教学工作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 )
14、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
15、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16、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
17、教科书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 )
18、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
19、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的参考书。( )
2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
21、老师在备学生时,只需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
22、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前可以不用写课时计划。( )
23、备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
24、分组教学制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
25、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是上课必要的补充。( )
26、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
2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
28、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与测验的难度无关。( )
2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
30、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 )
31、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
32、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我们把他的这种教学称为产婆术。( )
33、班级授课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
3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普通教育学 》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 )
35、班级授课是集体教学的代表,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必须随时代发展而变革。( )
36、分组教学制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
37、1862年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授课制,使得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
38、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
四、简答题
1布置作业应遵循哪些要求?
2.简述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
3.简述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目的。
4.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论述分组教学制,
2,试分析我国小学教育评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六、案例分析
1.【案例】 学期伊始,为了上好课,一位教师特地搜集了许多特级教师的有关教案,准备照着这些教案的内容去上课。试评价该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
2.阅读案例,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式解决?
【案例】 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 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 克的情况。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结果相差10倍的原因解释为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3.阅读案例,试分析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案例】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 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一样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的’,才读得通。 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4.阅读案例,请说明案例中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案例】 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道:“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了。这可是我上初中以来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
5.【案例】 一位同学课堂发言精彩,教师说:“表扬他!”同学一起竖起大拇指,说:“棒棒,你真棒!”你认为这样的表扬方式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6.阅读案例,请对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行为予以分析。
【案例】 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好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最喜欢点我发言了,因为我书读得多,想象力也不错,敢于说与众不同的东西。可一考试,老师就看不上我了。她常 常教训我,“考试的时候不要自作聪明,要写自己有把握的答案。遇到什么默写自己喜欢的成语、段落、古诗,或者选做一个作文题之类可以自由选择的题目,就要写简单的、自己有把握的,才不会出错”。有几篇课文,老师还规定我们统一背哪一段,都是字少的,说如果要考默写就默它,不会失分。有一次默写成语吧,我默的都是课外书上看来的。我读的课外书是我们班上最多的,但写了一些错别字,结果一个错别字扣 o.5分,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成语等于白写,结果只考了84.5分。别小看这o.5分,多了它,我的等第就是“优”了。老师还把我批评了一通,说这又不是上课,要逞什么能,冒什么险,还说我不听话,不懂考试的技巧,考这个分数是对我的惩罚!我真的想不通,净默书上默烂的成语,有什么意思?‘看到那些考高分的同学,我心里真委屈。
第十二章 班级管理与学校管理
一、单选题
1.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C.教育学生努力学习D 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2.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正式提出了“班级”一词。
A 马卡连柯 B杜威 C埃拉斯莫斯 D 夸美纽斯
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 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泰勒 D凯洛夫
4.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 共青团组织 B班级 C总务处 D教导处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进行教学工作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6.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 共同的活动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奋斗目标
7.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自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单元活动的教学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制
8.班级里的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
A.也有问题行为B没有问题行为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D.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 教育个别学生C.组建班集体 D了解和研究学生
10.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
A重要表现 B辅助条件 C必要条件 D主要过程
11.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
A.监控与管理 B.限制与规范C.限制性影时 D.准则与控制
12.在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 赫尔巴特 B怀特海 C瓦,根舍因 nD克伯屈
13.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课堂结构 B课堂情境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14.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A.课堂约定 B课堂纪律 C课堂行为准则 D课堂行为
15.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 –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B.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C –定的组织结构D明确的共同目标
1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
A民主管理 B常规管理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 )。
A 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18.提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的心理学家是( )。
A.凯洛夫 B布鲁纳C-赞可夫 D布卢姆
19.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思想教育作用 C促进和维持功能 D培养纪律功能
2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政治影响 D学校绩效
21.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沟通 B 教学活动C 教劳结合D.协调
22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 )。
A后勤职工 B 教师 C 学生 D行政干部
2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 形成了正确舆论 B.开展了班级工作C成立了班委会D 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2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C.培养优良的班风D 全面了解学生
25.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民国初期 C清末D.新中国成立
26.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谈话法
2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 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2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课堂 B 学习 C.交往D课外活动
29.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D班级制度与规范
3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31.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生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校
32.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 平行管理 B 常规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3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 )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应当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A 兴趣小组 B 娱乐 C.自习D课外活动
34.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任务是( )。
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B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 学习习惯的养成D拥有健康的身体
36.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目的是( )。
A提高教师地位 B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C.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D满足学校发展
37.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A人性养育 B师生交流 C 学生成才D.情感体验
二、多选题
1.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主要采用哪几种形式?( )
A撰写评语 B.评定操行等级 C.记分法D分数排序法
2.实施有效管理的课堂管理策略包括( )。
A有秩序的课堂环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
B学生学习内驱力是有效管理的生命力体现
C和谐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是有效管理的生产力
D树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威信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E.课堂纪律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
3培养班干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责任。培养班干部,班主任应该做到( )。
A.严格的要求B耐心引导C.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D注意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4.组建班集体是班主任智慧发挥之所在,所以其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的。但在通常情况下,如下哪些工作环节还是被认为是必需的?( )
A建立组织B对全班同学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C制定规章制度D.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
5.班级组织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班级组织建构应当坚持哪些原则?(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D.小规模原则
6.“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活动形式主要有( )。
A队会B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C 游戏D少先队的阵地活动
7.班主任对本班团、队的工作要求应该包括( )。
A.指导团、队组织,要从本班的具体情况出发,完成上级团、队组织的基本任务
B班主任要尽可能参加本班的团、队会议
C.关心和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
D.班主任要指导超龄队员积极入团,指导超龄团员努力入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8.班集体是按一定的组织机构形成的,并且有相应的组织形式。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B直线式C参谋制D 职能式
9.班主任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包括( )。
A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10.班级中的“人事”并不复杂,主要包括( )。
A.学习事件 B.情绪事件 C暴力事件 D 偷窃事件
三、判断题
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克伯屈。( )
2.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3.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 )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
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3 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
6班级是学生发展的一面镜子,它通过群体作用在镜子中所形成的影像,即班级组织的镜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要研究班级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
8.班级授课制是最有效的授课形式。( )
四、简单题
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班主任如何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
3.简述我国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5.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五、论述题
1.论述班主任的含义及其任务和职责。
2.你怎么看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你是班主任,怎么用好“惩罚”这把双刃剑?
3.论述班主任应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5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自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教育?
6.试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六、案例分析
1.【案例】 一个学生偷了东西被抓,却认为那不叫“偷”而叫“拿”。班主任了解情况后,见他也没有悔改之心。
试用教育学的知识分析,作为该同学的班主任应该如何面对这个学生、如何教育这个学生。
2.【案例】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一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膀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它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了,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膀,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1)读了这个案例,你能否就“刺”与“花”的关系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你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3.【案例】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G岁那年,他的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让我防不胜防,心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是最坏的孩 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4.【案例】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口。吸烟后,他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经他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费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同学说脏话、粗话,乱扔纸屑杂物的现象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青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5.阅读以下案例,假如你是胡老师,你该怎么办?
【案例】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胡老师走进八年级(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 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6,【案例】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走上讲台开始上课。 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王老师说自己是任课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1) 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7.【案例】 某中学八年级(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传》中的人物,爱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请分析说明:
(1) 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
关注——私信(教育学答案)——领取后6章答案
增强记忆力有什么技巧,得了健忘症怎么办?六招助你提高记忆力
中医方剂汤头歌诀500首,中医基础:307首方剂汤头歌诀(七言背诵版)
世界三大记忆法,5种高效记忆法,哈佛耶鲁双料学霸亲测好用
超级记忆术这书是真的吗,家有背诵困难娃,可以试试《超级记忆术》
精选推荐
- [记忆方法] 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法考如何备考,2021年高考备考:8种高效记忆方法
- [记忆方法] 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最有效的备考方法,考前冲刺:一消备考也要动脑筋,这样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并不知道
- [记忆方法]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会计从业备考不放假,六大归纳记忆法带你飞!
- [记忆方法] 快速记忆方法的小窍门,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这些记忆方法让你学习、备考的效率大大提升!
- [精品记忆课]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记忆力课程,“超强记忆”吸引家长买了课,没上几节校长就失联,41名家长能要回16万余元的培训费用吗?
- [精品记忆课] 最强大脑记忆训练法视频,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底层逻辑篇 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 [古诗词记忆] 孩子记忆力差,背书困难怎么办,有什么快速背书的方法,有用的背书方法,快收藏码住吧~
- [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 [记忆方法]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 [古诗词记忆] 文科怎么背怎样才能记得住,文科背书怎么背得快又牢固,文科成绩难提高?你需要这12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