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龚宝珣 胡萍
武汉市青年京剧团成立于1953年12月,持续到1969年底。该团创始成员皆由女性组成,活跃在武汉戏码头,深受观众喜爱,是武汉京剧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民众乐园
武汉解放后,汉口民众乐园有两个专业京剧团体长期驻场表演,一是武汉京剧团在“大舞台”(后更名为江夏剧院)演出,一是青年京剧团在二楼剧场演出。由于我国京剧界男女分班的规矩由来已久,男班称之“大京班”,女班称之“小京班”,而这一时期“大京班”指的是武汉京剧团,青年京剧团就被亲切称之“小京班”了。
目前,“小京班”成员大多离世,在世的几位也病痛缠身、记忆含混。2017年,一个机缘巧合,我们认识了曹文慧女士,初晓了这一段历史。曹文慧是青年京剧团首任团长、老生坤伶焦淑良的次女,也是该团并入武昌县京剧团时期的重要老旦演员,至今仍和丈夫、武生演员周友芳活跃于武汉京剧圈,在京剧票房担任艺术指导,从事京剧教学与推广工作。
由此,我们运用口述研究方法,对曹文慧、曹文敏(焦淑良三女)、周友芳,创始成员张明霞、胡文珠,后任团长宋庆生、副团长卜玉兰等知情人,进行深度抢救访谈,为武汉京剧史积累口述史料,填补这一具有重要价值课题的研究空白(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9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武汉青年京剧团(1954—1970)的历史记忆挖掘与研究(19G030)结题成果)。
此处中心百货为银都旧址,50年代上书“银都”。关耳摄
银都茶园“髦儿戏”
清末民初,汉口的戏曲演出形式逐渐演变成“茶园戏院”。1899年,大智门外的如寿里出现了第一家茶园——丹桂茶园演出京剧。
1903年,后城马路与歆生路(今中山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出现了一座群仙茶园,1907年改称怡园,是最早的京剧坤班演出场所。那时,京剧演员男女不许同台,坤班来汉只能在特定的几个茶园演出。坤伶地位低、受歧视,演出的戏被称之“髦儿戏”,多少带有轻蔑的意味。
本来,京剧要在汉口“打码头”,没有过人的真本事是很难立足的,坤班更是难上加难。但“髦儿戏”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如老生孟小冬就在汉口连演三个月,花脸云中雷在老圃茶园唱戏“声震如雷”,因而有着良好的戏迷基础。她们的招式不输须眉,又很少摆谱,更有亲和力,更受武汉人的追捧。怡园之外,后城马路北京街(今中山大道北京路)附近的“新民”等几家茶园均有坤班专门演出。
坤伶多是苦出身,青年京剧团首任团长焦淑良生于1934年,身世悲凉。战乱年代,为躲避日军轰炸汉口,她随家人沿长江逃难至重庆万县,途中走失,由一张姓木匠家庭短暂收留,但因其没有抚养能力,最终被转卖至长江上一户焦姓跑船人家,名字也为焦姓人家所起。
焦淑良十二三岁初识京剧,教戏先生是跑船途中遇到的一个琴师票友,以学习马派老生唱腔为主,唱得最多的便是马派经典《甘露寺》《法门寺》《三娘教子》的唱段。1949年解放,焦姓人家结束漂泊生活定居武汉,住在民众乐园附近的后花楼街。焦淑良参加了政府主办的识字班,才有机会学写字、学文化。
武汉市青年京剧团1963年巡演节目
青年京剧团的女演员出身大多如此,其中孤儿很多,均未进过正规科班,以“家学”为主。为了生计,她们学会一些唱段后,便去茶园慢慢磨炼,直至小有名气。解放初期,这些女演员慢慢聚集起来,在江汉路与江汉二路交汇处(今武汉中心百货商店旁)的银都茶楼固定演出。
银都茶楼起初并非京剧演出场所,解放前是舞厅,解放后逐渐成为京剧茶楼。一些女演员因扮相儒雅、演技熟练、唱腔地道而迅速蹿红,她们分别是马派老生焦淑良、杨派老生周韵琪、武生汤筱华、小生廖明珠、青衣张明霞、铜锤花脸胡文珠、花旦郑美君、小花脸李少芬,名噪一时。
1950年代初,这8位名角以女扮男装的特色,在京剧界占了一席之地。据老戏迷和老街坊回忆,银都茶楼的老板专门请了一位教戏先生训练她们,以“唱”“念”为主,主要满足茶客吃茶点戏的需求,故多是唱折子戏,整本演出几乎没有。
这一时期,女演员的收入方式和解放前类似,拿包银,拿赏钱。茶客点戏最多、包银最多的当属铜锤花脸胡文珠、马派老生焦淑良、杨派老生周韵琪和大青衣张明霞了。在北京、上海京剧坤班走向没落之际,武汉这个京剧坤班异军突起,成为我国京剧史上诞生较晚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京剧坤班。
民众乐园戏报138期封面
民众乐园“小京班”
解放初,武汉较为有影响的戏曲剧场共有15个。1951年1月,武汉市戏曲改进协会成立,下设京、汉、楚、评、豫、越等分会。1951年5月,根据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推进以“改戏,改人,改制”为中心的“三改”工作,由周信芳任总团长的中南京剧工作团,将武汉的京剧事业再一次推向巅峰。1952年,因中南军政委员会撤销,中南京剧工作团划归武汉市文化局管理,改名为武汉市京剧院,从此开启了民众乐园改革的序幕。
在市文化局局长巴南冈的领导组织下,武汉戏曲曲艺演出团体陆续组建,民众乐园形成了京、汉、楚、评、豫、越六大剧种齐备的戏曲演出场所。随着私营剧场公有化的推进,银都茶园于1953年12月完成公有制改造,定名武汉市青年京剧团,整体迁入民众乐园,演出场所定于二楼靠中山大道一侧。与其他驻场演出团体略有不同,青年京剧团经营“自负盈亏”,采用与民众乐园折账的方式,规定了茶钱的标准,所有演职人员实行薪金制。
《樊江关》薛金莲,胡美玉饰
青年京剧团阵容初具规模,宋庆生等回忆整理了一份难得的名单:
主要演员:焦淑良(老生)、周韵琪(老生)、汤筱华(武生)、廖明珠(小生)、张明霞(青衣)、胡文珠(铜锤花脸)、郑美君(花旦)、李少芬(小花脸)、王蔷(龙套)
其他演员:卜玉兰(老生)、李韵虹(老生)、李惠芳(青衣)、胡美玉(花旦)、马玲玲(花旦)、王玉萍(武旦)、范云奎(花脸)、陈慧平(花脸)、李少芳(花脸)、龚寿华(小生)、伍巧云(老旦)、郑丽君(老旦)、范秋雯(青衣)、张婉秋(彩旦)、陈丽珍(小生)、王美英(小花脸)、陆翠英(老生)、曾琴芬(龙套)
乐队:马炳泉(司鼓)、张瑞庭(司鼓)、憨广兴(大锣)、王先汉(钹)、赵鸿全(京胡)、陈雪朋(二胡、月琴)、王秋生(三弦)、朱连甫(京胡)、管式达(大锣)
工作人员:许连生(大衣箱)、徐万高(二衣箱)、姚老三(三衣箱)、李文钊(刀枪、把子)、李会中(灯光布景)、顾树堂(会计)、沈文鼎(出纳、字幕)等。
此时,青年京剧团组成了第一届领导班子,团长焦淑良,副团长周韵琪、汤筱华和王蔷,焦淑良年仅19岁。至此,二楼剧场挂上了剧团8位头牌的16张大海报(每人各一张戏装剧照与生活照),来往观众时常驻足谈论:这剧照真的是女同志吗?16张大海报成为“小京班”的名片,无论是驻场演出还是外出巡演,都成为吸引观众捧场的重要宣传手段。8位主演更在戏迷的心中扎下了根,去民众乐园听“小京班”的戏愈发成为乐事。
青年京剧团由民众乐园演出公司负责运营,每月分得固定收入3200元,几年后上涨到4000元。因效益出色,全团40多名职工的工资是相当可观的,其中小生廖明珠最高为每月68.5元,其余主角均在60元以上。
从左至右:前排李少芬、廖明珠、汤筱华,伍巧云、焦淑良、胡美玉、曾琴芬、陈雪朋,后排陈惠平、范秋雯、卜玉兰、龚寿华、范云奎等。
摄于武汉东湖
据老戏迷回忆,“小京班”每天下午、晚上各一场戏,演出很敬业,非常受欢迎。剧场常常坐得满满当当,想要个好位子必须提前占座儿,一些熟悉的观众会偷偷塞些糖果给演员的孩子帮忙占座,若是碰上她们的拿手戏,走道上都站满了人,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当家青衣张明霞回忆说:我最喜欢听焦淑良团长和铜锤花脸胡文珠的唱。我进团时十七八岁,焦团长只比我大一岁,既是管理者又是主演,非常不容易。在我的记忆中,团里非常忙,每天都是不停地排戏、搭戏、赶戏。我们团1953年12月一成立,就开始准备元旦演出,忙完元旦又忙春节,一场接着一场,红红火火的。每次终场都有观众舍不得走,好多拉着剧院经理或服务员的手:“请你一定真实告诉我,这到底是不是男同志唱的?这声音怎么可能是女同志唱的?”经理总是耐心回答:“舞台上确实没有男同志,台下的工作人员倒有男同志。”说完哈哈大笑。每当我回忆起这些往事时,总是感到满满的欣慰。
民众乐园介绍青年京剧团的戏报很多,以第138期为例,除封面外还有整整四版。日戏夜戏连轴转,折子戏全本戏都能演,多是看家戏,三国、红娘、杨家将三大系列最受欢迎。女须生、女花脸与男旦类似,有着程式化的舞台语汇,通过自身别具一格的表演风格,争取到大批戏迷的青睐。
民众乐园戏报138期内页
青年京剧团每年都要去外地巡回演出,起初由市文化局或民众乐园安排,由于观众反应热烈而多了起来。巡演途中,陆续自行接一些演出,依靠长江这一黄金水道跑“水码头”,上至荆州、宜昌,下至长沙、岳阳,转战九江、南昌、铜陵、芜湖,“小京班”名气越来越大。
后期担任团长的琴师宋庆生回忆:剧团坚持跑大码头赚名气,跑中小码头提高收入,一个月有八九千块的进账。每年在外演出的时间有五六个月之多,快乐又辛苦。女演员舞台上神采飞扬,转场路上拖儿带女,常有背上捆着没有断奶的孩子,照样抬衣箱、扛道具四处奔忙。
武汉市青年京剧团全体合影,摄于武汉中山公园
现代戏挑战““女扮男”
论传统的做工与唱工,“小京班”大多演员无论本工、应工演来得心应手,各种角色也栩栩如生,但在武戏方面就力不从心了,即使戏中遇到相关情节也只能掐头去尾改掉。张明霞回忆,若武汉京剧团在四楼贴出拿手好戏《大闹天宫》的海报,我们二楼就可以放假休息了,因为观众肯定上楼看热闹去了。
1963年,对青年京剧团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从武汉戏校分来了14名学员,尤其有武生唐幼麟、童康麟等8名男学员,开始上演《十字坡》《三岔口》等精短剧目,武戏也有些看头了。
演员阵容的壮大,使青年京剧团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据宋庆生回忆:新成员都是科班出身,功底是好的,整个剧团的演出更具专业化。1963—1964年期间,接到外地的演出邀请无数,尤其是1963年创下了巡演8个月的记录,我背着胡琴随剧团全国到处跑。最值得自豪的是1964年在安徽铜陵,与杨秋玲老师的中国京剧四团相遇“打对台”,剧目同为《杨门女将》(中国京剧四团原创),可当天他们只卖出9张票,我们卖到满场,最终四团把卖出的票退了,杨秋玲亲自来看我们的演出。
进入1960年代,戏曲界倡导“三并举”,即“大力发展现代剧目,积极整理改编上演优秀的传统剧目,创作新的历史剧目。”从民众乐园的戏报可以看到,1964年3月11日至3月20日,青年京剧团上演的剧目,以《春草闯堂》《包公智斩鲁斋郎》《赤桑镇》《望江亭》等传统戏为主,也出现了《江姐》《芦荡火种》等现代戏。国庆期间,全是现代戏——《革命自有后来人》《两个队长·送肥记》《红色联络站》。到1965年,演出已完全没有传统戏了,当年4月的戏单上是《江姐》《党的女儿》《红管家》等。
民众乐园1964年国庆戏报
京剧坤班饰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有一套传承下来的表演程式,可谓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但是,用坤角塑造现代人物,尤其是男性英雄人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个年代的女性较少剪短发,更没有人剃光头,女演员只能将一头秀发塞进头套里,试图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现代戏坤角演出形式——这是“小京班”在生存与发展中的艰难选择。
“文革”开始不久,“女扮男”难以为继,加之民众乐园歇业,境遇每况愈下。1970年元月,青年京剧团大部分演员下放至武昌县(今江夏区),与武昌县楚剧团合并组建新的武昌县京剧团,宋庆生任团长。这个中国最后的京剧坤班,就这样结束了历史使命。
1980年代 ,市文化局有恢复青年京剧团的想法,组织原主要演员汇演,赢得了老戏迷的热烈反响。但由于全国京剧出现下滑之势,武汉又有武汉市京剧团和湖北省京剧院两个专业团体,本地市场过于饱和,最终未能重建。
1980年代武汉市青年京剧团重组汇演合影。
从左至右,前排:京剧名家许连生,后排廖明珠,李少芬,焦淑良
武汉市青年京剧团这个京剧坤班,与武汉的码头文化、戏曲茶园文化、城市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汉派京剧”的创造者之一。本文首次梳理了其发展历程,初步还原它打下的文化烙印,希望能抛砖引玉,触发对武汉戏码头及坤伶相关历史记忆的进一步挖掘。
作者:龚宝珣,江汉大学音乐学院讲师;胡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原载《武汉文史资料》2022.12期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35年,新市场(民众乐园)
编辑:水手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超强记忆力训练法,记忆力可以训练出来吗,新手开车要反复训练的8种肌肉记忆,关键时刻靠本能就能避免事故
有必要花钱学记忆法吗,训练记忆力的书籍哪一本最好,做了挺久练习册,原来精髓藏在教材里
记忆术的五种类型,艾宾浩斯超循环30天背诵大表,进入分蜂高峰期,如何从分蜂群位置确定蜂窝位置?方法在这里
世界公认四大记忆法,记忆术的五种类型,教大家30秒内记住方位对应的字母
精选推荐
- [记忆方法] 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法考如何备考,2021年高考备考:8种高效记忆方法
- [记忆方法] 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最有效的备考方法,考前冲刺:一消备考也要动脑筋,这样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并不知道
- [记忆方法]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会计从业备考不放假,六大归纳记忆法带你飞!
- [记忆方法] 快速记忆方法的小窍门,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这些记忆方法让你学习、备考的效率大大提升!
- [精品记忆课]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记忆力课程,“超强记忆”吸引家长买了课,没上几节校长就失联,41名家长能要回16万余元的培训费用吗?
- [精品记忆课] 最强大脑记忆训练法视频,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底层逻辑篇 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 [古诗词记忆] 孩子记忆力差,背书困难怎么办,有什么快速背书的方法,有用的背书方法,快收藏码住吧~
- [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 [记忆方法]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 [古诗词记忆] 文科怎么背怎样才能记得住,文科背书怎么背得快又牢固,文科成绩难提高?你需要这12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