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音五行速算法,历 法 小 常 识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12-15 记忆方法 阅读: 137
摘要: 历 法 小 常 识常用三种历法


历 法 小 常 识


常用三种历法

  一是阳历、即太阳历(按太阳“回归年”计算)、又叫公历,年的首日是元旦(1月1日);

  二是阴历、即太阴历(按月亮“朔望月”计算) ,年的首日是正月初一日;

  三是阴阳合历(按太阳、月亮对地球的影响综合计算,更实用一些)、即干支历, 如:庚寅年(2010年)的首日是立春日(公历2月4日6:05就已经进入虎年了,庚寅年的寅便是虎)。

每年第一天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个回归年的历法是阳历(太阳历、公历),每一年的第一天是元月1日;

  以月亮这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所需时间为一个朔望月的历法是阴历(太阴历),每一年的第一天是正月初一日;

  以回归年和朔望月二者相结合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干支历、农历、夏历),每一年的第一天是立春日。立春是划分“干支年”的依据,也是划分十二属相(子鼠、丑牛------)的依据,计农时或其他应用都更准确、实用。例如:2009年2月4日0时52分立春,此前出生的属鼠,此后出生的属牛。把2010阴历正月初一日0点说成(干支历庚寅年)虎年之始是错的, 再者,把0点作为记时之始,那是阳历的记时方法,阴历是按子时起算, 23点就已经进入子时了。

历法小议

  公历、阳历是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365.2422日,计为一个回归年。重在年、日。);阴历是太阴历(太阴就是月亮,以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29.5306日计为一个朔望月。重在月、日。);农历始用于夏代,又称夏历,它和干支历都是阴阳合历(兼顾回归年和朔望月,以二者相结合。年、月、日都据天象。计农时或其他应用都更准确、实用)。

  由于回归年和朔望月都不是整日数,所以“月”有大、小月之分,“年”有平年、闰年之别。阳历是每4年误差1日左右,闰一日,含闰日的年称为闰年,闰年多一日(每100年废一闰年,每400年又不废,须3200年才能补足此一日之差);阴历是每3年误差1月左右,由节气来决定:哪个月没有中气就闰哪个月,含闰月的年也称为闰年,闰年多1个月(19年7闰------)。24个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农历将24个节气分成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

  立春是“干支年”的首日,是划分“干支年”的依据,也是划分十二属相的依据。(以正月初一来划分阴历年是对的,划分十二属相则是错的,原因是十二属相以“干支年”计,不能把阴历和阴阳合历的农历等同起来)。12个“节气”是12个“干支月”之首日,是划分“干支月”的依据。例:“猴年马月”的“猴年”是从当年立春的时候开始(一般是公历2月4日左右,或差个一、两天);“马月”(午月)是从农历五月第一个“节”(即“芒种”)开始的。

“干支日”是划分三伏、数九、入梅、出梅等的依据。例: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之始,夏至后第4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之始。“干支时”是以23至1时为每日的子时(还须配上天干),是一日之始。干支历早在东汉之前就开始应用了,计年、月、日、时,皆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成60甲子为一个循环周期。

阳历阴历谁重要

  人们填写工作日志、身份证等一般是应用阳历,也叫公历、西历。公历、阳历即太阳历。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365.2422日,计为一个回归年。重在年、日。人们过生日时,大多数人只看阴历。阴历即太阴历。太阴就是月亮,以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29.5306日计为一个朔望月。重在月、日。那么,阴历、阳历谁更重要呢?

  古人早就认识到:太阳、月亮、地球以及宇宙中其他星体对人类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人类需要太阳能量的供给(这是“阳”),需要地球的土壤、水份的滋养(这是“阴”),夜里需要月亮(这也是“阴”)反射的光辉,还需要其他星体的协调与平衡……,未知的客观规律要更多一些。

  从月亮引力引起地球涨潮落潮以及女子月经周期来看,似乎是它比其他星体的影响要大一些,这是由于它距离地球近一些。有时确实是“远水难解近渴”。有的预测先生放弃“天干”只取“地支”,也是基于这一点,这样去预测最多只能做到部分正确。“天干”是考虑包括太阳和远处所有星体的天文大背景的影响,“地支”主要是就近考虑月亮的影响,考虑得不全面嘛,而且只考虑了“时间”,没有考虑“空间”。“宇”指“上下四方”(空间),“宙”指“古往今来”(时间)。不从宇宙全息角度去考虑,难怪有搞迷信之嫌!

 有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这是误解。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农历始用于夏代,又称夏历,它属于“阴阳合历”。“阴阳合历”兼顾了太阳回归年和地球朔望月,以二者相结合。年、月、日都依据客观的天文现象。这样,无论是计农时还是其他应用都更准确、实用。预测先生用的 “干支历”早在东汉之前就开始应用了,计年、月、日、时,皆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成60甲子为一个循环周期。这也是“阴阳合历”。

  阳历闰“日”,阴历闰“月”。 闰“日”一般是四年一闰,逢闰这一年有366天。闰“月”是19年7闰、57年21闰,逢闰这一年有13个月(你注意过吗?梧桐树叶平年时为12个,闰年时却为13个。这就是“泄露天机”)。于是乎,58虚岁即57周岁那一年,你的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是同一天,一生中这样的机会不超过两次吧!换句话说,这叫做“日月合璧”,在(生日)这一天阴历、阳历是重叠的。这也是“阴阳合历”的表现。

  说到这里,“阳历、阴历谁重要”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易经》、《内经》皆云:“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例如:若只有地球土壤、水份,而没有太阳的温度、能量,在阴冷的条件下万物不能生长。这属于“独阴不长”。若只有太阳照射,而没有地球提供土壤、水份,就算存在万物,也会被晒焦。这属于“孤阳不生”。可见,即便古人也早就知道这个辨证关系。可知,少有人知的“阴阳合历”更重要。

  “全息派”医圣、明代的张景岳说:善于治病者,必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例如:他的名方“左归丸”、“右归丸”等就是据此配方而疗效独到!《内经》亦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顺从大自然,符合客观规律就生存,违背客观规律就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对于患者来说无异于死亡。 “阴阳”二字,学无止境,其涵义难以尽述,岂能浅尝辄止?兹不多论。

  阳历、阴历谁重要?就象说“阴”、“阳” 谁重要?在指定的条件下,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固定地说“阴” 重要、或者“阳” 重要。“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这是辨证的相互关系。“阴”、“阳”不但不可偏废,还要“阴阳平衡”,才能和谐,这是总的宇宙法则。


“入梅”与“出梅”

  入梅从芒种后第1个丙日算起,出梅从小暑后第1个未日算起。例:2008年“入梅”是6月5日,“出梅”是7月18日。经我推算,1998--2009年间梅雨季节分别为28至43天。

 进入梅雨季节后,湿热交加,应注意室内通风、食物霉变。也是农作物生长最需关照的时候。人体“不怕湿,不怕热,但怕湿热。”湿可祛,热可清,而湿热类型的病则往往缠绵难愈!(风湿、寒湿亦然)

  又如:爬山时,40℃的晴朗天气人们仍可谈笑风生,但37℃的雾天却令人窒息!(前者有热无湿,后者湿热并存,非单一的致病因素当然要困难些)出梅后雨水减少,渐转久晴。但仍处于小暑、大暑的湿热天气,只是湿少热多。真正的干燥天气要到立秋以后了。

学习干支记时法

  我国自古就有连续使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简称干支记时法。干支记时法历史悠久,正证明了这种历法有着许多优点,有必要认真学习掌握。下面是六十甲子历如何推算方法。

一、天干地支和六十甲子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十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见下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二、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至癸亥为一周,共六十年。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只要记住1984甲子年,其余的可照推。

三、干支纪月法

  各月份的地支是固定的,正月为寅,二月为卯,其余照推。月份地天干这样推算: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乙或庚年份,正月为戊寅,其余照推。

四、干支纪日法

甲子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记住1984年元月1日的干支甲午,其余照推。

五、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即若该日干为甲己,子时为甲子;日干为乙庚,子时为丙子;依此类推。

万年历法创建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

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祖乙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介绍心算万年历法

  万年历是一种将公历、农历、干支历相互对应,编排在一起的历学工具书。查用万年历,主要是使用年历中的干支纪时。干支纪时是我国独创的历史最悠久的历法。它以天象为依据,符合物候特点,体现了五行旺衰。在诸多学科中,有着其它历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干支纪时,在中医、气功、周易数术、农作、历法等领域中:有着特殊的实用价值。每当需用干支纪时,而需用者手中没有万年历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

  本文介绍一种方法,只需记住十四字的歌诀,一年中的干支纪时就可迅速算出。这种快速心算万年历的方法,叫“银盘子”,“银盘子”是民间术士创造的万年历速算法,历史悠久,以往采用师徒间口授方法传授,严禁外传,我们在此将“银盘子”合盘端出,公诸於世,以进一步探讨揭秘。“银盘子”是以农历为基础,推算干支纪时的方法。

  农历有大月、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如果不考虑小月因素,农历两个月60天,与一个甲子六十组干支数目相符,即每两个月可重合一个甲子。按照这样一个规律,知道了某年的正月初一的日干支,就等于知道了三月初一,五月初一,七月初一,九月初一,十一月初一的日干支,这几个月的初一的日干支,应是相同的(有闰月者,月分稍有变化)因为农历中存在小月,只要知道某年有几个小月,其分别为哪几个月,所推日期经历了几个小月,干支纪日顺延几天就是了,这样心算干支纪日就变得十分简单了

  心算万年历,必须了解以下四个要点:。 (1)该年岁次;(2)正月初一的日干支;(3)立春的日、时;(4)当年几个小月,分别为哪几个月。

  “银盘子”仅用了十四个字的歌诀,便将以上四个问题圆满地解决了。“银盘子”的创造者,为了保守秘密,在编制口诀时,采用了“加密术”,即对同一地支,往往采用多种称谓。这样做,一是提供了多一些的音韵,使编出的歌诀押韵。而更主要的是为这种心算法采取了“加密”。同一地支众多称谓,变换使用,即便外人听到也不得其解。

先介绍一下“银盘子”对地支的不同称谓:

子—起;子、鼠、福、延

丑—丑、牛、田、下、归

寅—闫、山、虎、狸、豹

卯一宋、临、兔、布、貉

辰—龙;纲,鲛、正、义

巳—女、塘、初、蛇、鳝、印

午—午、周、獐、鹿、马

未—六、禽、羊、英、岸

申—金、申、猴、猿、笼

酉—兆、酉、刀、智、鸡

戌—陆、狗、犬、豺、狼

亥—亥、猪、降、余、祥。

  “银盘子”不但对地支称谓进行了加密处理,为了便于记忆,控制歌诀字数,还设置了一些相关月份的简称。当同一年中,三月、七月、十一月均为小月时,可称“水局”。水局申子辰也,指辰月,申月、子月。当同一年中,正月、五月、九月均为小月时,可简称“火局”。火局寅午戌也,当一年中,二月、六月、十月均为小月时,亦可简称“木局”木局亥卯未也。当一年中,四月、八月、十二月均为小月时,亦可称“金局”;金局巳酉丑也。在简称中,有时还使用了季节中孟、仲、季的称谓。如一年中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均为小月时,可称为“孟月”。在一年中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均为小月时,可称谓“仲月”。在一年中,三月、六月、九月、腊月均为小月时,可称“季月”。“银盘子”还规定:一年中二月、四月、六月为小月时,可称“玉兰”。八月、十月、腊月为小月时,可称“金蝉”。另外遇到闰月,分别以前、后、双表示。如后五,指闰五月,前三,指前三月,双七指前、后两个七月。

“银盘于”还将十天干用五色来代表:

甲乙—青 丙丁—红

戊巳—黄 庚辛—白

壬癸—黑。

  了解了以上规定,“银盘子”就—可以破译了。

举1948年“银盘子”歌诀如下:

戊子(1) 青牛(2) 廿六(3) 临(4)

玉兰(5) 金(6) 狗(7) 子(8) 上寻

解释:

(1)戊子:1948年岁次 ,

(2)青牛;青为木、牛为丑、指乙丑。该年正月初一为乙丑

(3)廿六;即腊月廿六。指立春为腊月二十六。一般立春最早不会早于腊月十五,晚不会晚于正月十五。所以十五后的时期指腊月,十五前的日期均指正月。十五这个日子较为特殊,为了便于区别,腊月十五称一五,正月十五称十五。

(4)临:卯。指卯时立春。

(5)玉兰:指二月、四月、六月是小月。

(6)金:指申月,七月为小月。

(7)狗:指戌月,九月为小月。

(8)子:指十一月为小月。

  歌诀的第一句交待了戊子年正月初一为乙丑日,腊月二十六日卯时立春.第二句说明了有六个小月,分别为二、四、六、七、九、十一月。

  试用心算法推算1948年五月初一日干支通过歌诀知道:正月初一为乙丑,如暂不考虑小月因素,三月初一,五月初一也为乙丑。因五月初一经历了二月、四月两个小月,顺推两天,五月初三为乙丑,五月初一退回两组干支,应为癸

  干支纪时系统,除了干支纪日,还有干 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时.干支纪年不必计算。干支纪时,规律性很强,使用“五鼠遁”简单地即可算出。惟于支纪月稍复杂。以下介绍干支纪月的推算方法。

  干支纪月是指节气月。是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实际上我们是研究从立春时刻推算十二节气的交节日时的方法,节气时间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某一纬度的时间而确定的,是属于太阳历范畴。农历月是以月象为依据,以月球的朔望确定一月,是属.于太阴历的范畴,要做到从立春节开始,推算其它节气交节的农历时间,馀了要考虑小月因素以外,还要在农历月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修正值,使之符合太阳历,笔者曾编著过于支万年历,发现节气与农历月之间,有一定规律可以进行修正,只要加上相应的修正值,从立春节即可推算全年任何一个节气的交节日期。大部分节气不差一个时辰。个别节气在推算中会有几个时辰的误差,但用心算法达到这样的精度,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实用要求了。古人曾规定了一个修正数,不甚精确,经过慎密演算,重新确定了修正值,歌诀是:

立春时刻起根源,

惊蛰倒退时辰三,

要知清明三月节,

不用加减做龙坛。

加八时辰是立夏,

二日退一芒种天,

三日四时为小暑,

五天秋到衣食干。

五日十时交白露,

六日五时寒露天,

六日七时立冬节,

六日四时大雪连。

五日九时交小寒,

推算不会差半天。

  以上是从立春节时间起计算不同节气,需要加上有不同时间修正值。

了解了由立春起,推算十二节气时修正值,再根据“银盘于”歌,即可算出一年中的任何一个节气的交节时间,知道了交节时间,就能确定干支纪月的起始。

  试以1957年为例,推算立冬时间,确定干支纪月。

  “银盘子”歌诀曰:“丁酉癸卯初五蛇,木局后刀四申丑上查”。“银盘子”所表达的意思为:1957年岁次丁酉,正月初一的日干支是癸卯,正月初五巳时立春。十月、二月、六月、闰八月、四月、七月、腊月为小月,该年闰八月。

  立冬节为十月节,因该年闰八月,所以立冬节在阴历九月中,该年正月初五立春,设九个月后的初五(即九月初五)立冬。立冬前经历了五个小月(小月29日,干支月约30日),先补上五日,再加上修正值六日七个时辰,即为立冬时间

  立冬日期为:九月初五巳时+(五日) +(六日七个时辰)=九月十七日子时。

  根据“五虎遁”规定,干支月为辛亥月。再以1938年为例,推算芒种节时间,确定干支纪月。

  “银盘于”歌诀曰:“戊寅癸亥初五戌,印酉龙羊闰前七”。

  “银盘子”所表达的意思为:1938年岁,次戊寅,正月初一日干支为癸亥,该年正月初五戌时立春。该年四月、八月、三月、六月、前七月、十一月为小月,是年闰七月。

  芒种节为五月节。芒种经历了三月、四月两个小月,修正值为二日退一时辰。正月初五立春,设五月初五为芒种节。芒种节交节时间为:五月初五戌时+(两日)+(两日-1时辰)=五月初九酉时。根据“五虎遁”规定:干支月为戊午月

  “银盘子”是中国先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心算万年历法。只要将六十甲子热练掌握,用心记住十四个字,即可推算出一年之历法。记住数百个字(几十个歌诀,就可推算数十年的历法.可以说学会此法,即胸有历书,很有实用价值。现在我们大力提倡学术交流’,不搞门户之见,完全可以去掉“银盘子”的加密做法,重新编制歌诀,使之更简明、易记,让更多的人掌握心算万年历法,使这种隐匿在民间的秘术服务于社会。

速算干支年历歌诀新编

(1941—2000)

41. 辛巳乙亥初九马 前六金蝉龙猴打

42. 壬午黄猪十九鸡 二五九月十一七

43. 癸未甲午当日鼠 正三八十腊月五

44. 甲申戊子十二卯 前四二五猴猪咬

45. 乙酉癸丑廿二午 正二四五猴与鼠

46. 丙戌丁未初三鸡 二三五六八鼠息

47. 丁女辛丑十四夜 后二三五六八亥

48. 戊子乙丑廿六卯 玉兰七九子上找

49. 已丑黄羊初七马 二五九鼠七月俩

50. 庚寅癸未十八酉 正四七八猪与牛

51. 辛卯丁丑廿八夜 二五七九与子月

52. 壬辰黑猴初十虎 正三六九子前五

53. 癸巳丙申廿一蛇 正三四七十腊查

54. 甲午庚寅初二申 二四五七十月真

55. 乙未青鸡十二亥 火局前三七蛇在

56. 丙申己酉廿四虎 正三五六八与猪

57. 丁酉癸卯初五蛇 玉兰后八七十腊

58. 戊戌丙寅十六申 四六七九子月真

59. 己亥辛酉廿七猪 正四六月金蝉出

60. 庚子乙卯初九虎 二四后六金蝉舞

61. 辛丑己卯十九蛇 二四六九子鼠爬

62. 壬寅甲戌三十申 正三四六九腊真

63. 癸卯戊辰十一亥 玉兰后四鸡牛在

64. 甲辰黑龙廿二虎 二四七九再加五

65. 乙巳丁亥初三辰 正月五八季月临

66. 丙午庚辰十五羊 后三五****牛羊

67. 丁未青龙廿五狗 三六七九子上走

68. 戊申己亥初七丑 正三六子后七九

69. 已酉癸亥十八辰 金蝉三五还有寅

70. 庚戌丁巳廿八未 二三五八子月对

71. 辛女壬子初九戌 水局正四后五居

72. 壬子红鼠廿一卯 正三四六八子小

73. 癸丑庚午初二辰 二四五七八子真

74. 甲寅甲子十三羊 后四五八水局长

75. 乙卯戊子廿四酉 三五六八十一九

76. 丙辰壬午初六鼠 五九后八水局主

77. 丁巳丙午十七卯 二五七九子丑找

78. 戊午庚子廿七马 二五八十腊月查

79. 已未木羊初八酉(闰六) 二三五七十与丑

80. 庚申己未十九鼠 二月三月七十五

81. 辛酉甲寅三十兔 正三四六猴与猪

82. 壬戌戊申十一马 玉兰后四七九查

83. 癸亥壬申廿二酉 二四五七亥猪走

84. 甲子丙寅初三夜 二五六****后十

85. 乙丑庚寅一五卯 正四六八狗鼠跑

86. 丙寅甲申廿六午 正四七九牛与鼠

87. 丁卯戊寅初七猴 二四后六九子丑

88. 戊辰壬寅十七亥 九月玉兰丑牛在

89. 已巳丁酉廿八寅 二三五七九月真

90. 庚午壬辰初九蛇 正三四六后五八

91. 辛未丙辰二十.申 正三四六七九真

92. 壬申庚戌当日亥 正四五七鸡猪来

93. 癸酉甲辰十三虎 金蝉后三正七五

94. 甲戌丁卯廿四蛇 四六****子月查

95. 乙亥壬戌初五猴 正四子六后****

96. 丙子红狗十六亥 正三六八鼠牛在

97. 丁丑庚辰廿七虎 二四六九丑牛犊

98. 戊寅乙亥初八辰 二三双五鸡鼠奔

99. 己卯黄猪十九未 二三五六八丑对


心算万年历法

以农历为主推算干支记时的方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历: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时两相配(阳配阳,阴配阴)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组合,故称“六十花甲子”,用“六十花甲子”计数。按出生年、月、日、时立四柱,有八字,即“生辰八字”的由来。推算万年干支历是用干支地支二者并行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表,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六十花甲子”的方法。

年柱,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农历干支表示,是以立春交接时刻划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的。切记!

月住,用农历的干支表示,出生之日所处的节令,不是以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前为上个节令,交后为下个月的节令,切记这一点。

日柱,用农历干支代表人生出的那一天,即以晚上子时开始,顺时针到亥时,十二时辰一天,每时辰两小时,日与日分界线是以子时划分,及晚上十一点。十一点前是上一天的亥时,过了十一点是次日的子时。

六十花甲子纳音表如下:

甲子乙丑 丙寅丁卯 戊辰己巳 庚午辛未 壬申癸酉

海中金 炉中火 大林木 路旁土 剑锋金

甲戌己亥 丙子丁丑 戊寅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癸巳

山头水 .涧下水 城墙土 白蜡金 杨柳木

甲申乙酉 丙戌丁亥 戊子己丑 庚寅辛卯 壬辰癸巳

泉中水 屋上土 霹雷火 松柏木 常流水

甲午乙未 丙申丁酉 戊戌己亥 庚子辛丑 壬寅癸卯

沙中金 山下火 平地木 壁上土 金箔金

甲辰乙巳 丙午丁未 戊申己酉 庚戌辛亥 壬子癸丑

佛灯火 天河水 大驿土 钗钏金 桑松木

甲寅乙卯 丙辰丁卯 戊午己未 庚申辛酉 壬戌癸亥

大溪水 沙中土 太阳火 石榴木 大海水

十二月建:正月建寅 (从立春到惊蛰)

二月建卯(从惊蛰到清明)

三月建辰(从清明到立夏)

四月建巳(从立夏到芒种)

五月建午(从芒种到小暑)

六月建未(从小暑到立秋)

七月建申(丛立秋到白露)

八月建酉(从白露到寒露)

九月建戌(从寒露到立秋)

十月建亥(从立冬到大雪)

  十一月建子 (从大雪到小寒)

  十二月建丑(从小寒到立春)

五虎遁口诀如下: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

丁壬壬寅顺水流,

若问戊癸从何起,

甲寅之上好追求。

年上起月表如下:

月/年 甲乙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十一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十二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此表查法:凡甲年己年(年柱天干为甲或己)正月为丙寅,二月为丁卯,三月为戊辰,以此类推。

时柱:即用农历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两小时一时辰,一天十二时辰,列表如下:

子时 23点——凌晨1点

丑时 1点——凌晨3点

寅时 3点——凌晨5点

卯时 5点——凌晨7点

巳时 7点——上午9点

午时 11点——中午13点

未时 13点——下午15点

申时 15点——下午17点

酉时 17点——下午19点

戌时 19点——晚上21点

亥时 21点——晚上23点前

无鼠遁口诀如下: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午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日上起时法列表如下: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农历有大、小月之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如果不考虑大小月因素,农历两个月60天,与一个大甲子60组干支数相符(即每两个月重合一个甲子)按照这样的规律,如果知道了某年的正月初一的日干支,就等于知道了三月初一、五月初一、七月初一、九月初一、十一月初一的日干支,这几个月初一的日干支应是相同的。(有闰月者月份稍有变化农历存在有几个小月,其分别是哪几个月,干支即顺延几天。)

心算万年历必须了解以下四个要点:1、该年岁次 2、正月初一的干支 3、立春日时 4、当年有几个小月、分别为哪几个月。

心算万年历中对地支不同称谓

子:起子鼠福延 辰:龙纲鲛正义 申:金身猴猿笼

丑:丑牛天下归 巳:女塘出蛇蟮 酉:兆酉刀智鸡

寅:闫山虎狸豹 午:牛周獐鹿马 戌:陆狗犬豺狼

卯:宋临兔布貉 未:六禽羊英岸 亥:还猪降余祥

农历历法推算

  月亮29.53天绕地球一周,(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地球绕太阳一周约为365.25天,这样,月亮要每年转12.37圈才能与地球与太阳的公转对齐.这就是每3年左右农历要闰一个月的原因.(一般是19年7闰)闰哪个月呢?这就要说到24节气.24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家观察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得来的,与月亮无关.简单的说,以太阳为中心,把圆周划成24等分,每等分为一节气. 每一节气平均15,22天.农历一月平均有1.94个节气.不到2个.于是农历就规定:如果哪个月只有一个节气,那下个月就闰一个月.那你可能要问:既然如此,闰哪个月不闰哪个月应该是随机的了,怎不见闰腊月和闰正月呢?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转是椭圆型的,我们北半球冬季时地球离太阳较近,地球绕太阳的速度较快,只有14天半左右,正好农历一月可以有两个节气.所以我们才没有一年过两个腊月三十或两个大年初一

古人如何确定黄道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较早的国家之一,在天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曾处于领先地位。无论在天文仪器、历法、天象观测、宇宙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就,有一些至今还在研究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是世界公认的。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天文学家,他们的许多科学发现至今还有现实意义。中国古典天文学有人归结成4 个特点,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的天文学系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①整个天文学的发展以历法的编纂为基础。中国的历书不仅包括历日的安排,还有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行,日月食推算,各节气日影长短等,是一部天文年历,内容比西方的历书远为丰富。中国天文学由国家官办,颁历权是皇权的象征。

②中国天文学家一般使用代数方法计算日月行星的位置,处理天文数据,而西方一般常用的是几何方法。

③中国占星术的哲学观点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大多占卜国家兴衰、政治事变,掌握于皇室;西方占星术多占卜个人命运,流行于民间。

④中国古代天文学勤于观测,详细记录,对异常天象尤其重视,使中国保存有最系统、最丰富的天象记录。

这些特点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独立起源和发展。

  中国天文学的理论渊源于中国古代的宇宙理论——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盖天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探讨天体结构的学说。最早的盖天说主张天是圆的,象一只扣着的大锅,地是方形的,象一张棋盘,也就是通常说的“天圆地方”。后来的盖天说,把天比喻成一个斗笠,而把地比喻一个倒扣着的盘子,二者呈平行的拱形。宣夜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无限宇宙学说。这个学说可以上溯至战国时代的《庄子》,认为根本不存在有形质的天,天色苍苍,是因为它“高远无极”,不存在一个有形体、有颜色的亮层。日月众星自然地飘浮在无限的太空之中,它们的速度各不相同。宣夜说进一步发展以后,认为日月星辰也是由气组成的,只不过是发光的气。这个学说的思想虽然很先进,但作为一个宇宙结构体系,没有提出独立的计算天体坐标及其运动的量度办法,它的数据是借自浑天说。浑天说的一些看法大约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对这个学说的详细记述的最早著作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的《浑天仪》。他认为天好象一个鸡蛋壳,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有一个硬壳,但硬壳不是宇宙的边界,它以外的宇宙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浑天说在中国流传甚广,天文学家和历算家观测和测量天体视运动时,都以它为基础。所以它不仅是一种宇宙学说,而且是一种测量天体视运动的计算体系。中世纪的中国天文学大致也可以分为隋唐和宋元两个时期。隋唐是两个大一统的帝国。南北朝在天文历法方面的许多创造,经隋唐两代确立和巩固下来;由于统一和疆域的扩大,给天文测量带来许多方便;与周围各国关系的加强,使古老的中国文化又吸收了一些新的营养。这些使得隋唐的天文历法都比南北朝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僧一行(683—727),俗名张遂,魏州昌乐县(今河北省南乐县)人,是唐朝开国名臣张公谨的重孙。他的主要贡献是制订了《大衍历》。此外,他在天文测量如圭表测影技术和理论的改进、对地球子午线长度的首次测量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圭表是发明得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仪器。它就是在地上直立的一根竿子(称为表)和地面上南北方向平放着的尺(称为圭)的总称。根据表投下的日影长度,可以求得许多天文数据,有很多实用价值。参看图6.1。圭表测影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1.由日影长短定二至、二分的所在,验证历法的精确性;

2.在汉代和南北朝之前,人们曾由日影千里差一寸的原则,通过圭表量日影

长短,计算天体大小。唐朝建立后,疆域空前扩大,社会安定。于是,开元年间(713—714),在僧一行的主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日影测量。结果表明日影与距离的关系随地区而不同。南部变化小而北部变化大;而且随季节不同而异,夏季变化小,冬季变化大。这就证明了用日影长短计算天体大小是不可能的。自唐以后,不再有人用日影长短测天大小,这在天文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进步。在普测天下日影的过程中,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他首先选择4 个观测点:滑台白马(今河南滑台县)、浚仪岳台(今河南开封西北)、扶沟(今河南扶沟)、上蔡武津(河南上蔡县东),这四个观测点几乎在同一经度上。他归算出南北两地相距351 里80 步,两地的北极出地高相差1 度,这个数据就是地球子午线1 度的长度。他的误差虽然很大,但却是世界上第一次的子午线长度实测。隋唐时期,天文仪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如李淳风于665 年制造木浑天图,用来测黄道;公元679 年姚元按古法在阳城测景台立8 尺的表;公元723 年,僧一行和梁令瓒造黄道铜浑仪等仪器。唐代梁令瓒制造的水运浑天俯视仪是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水运浑天俯视仪用水激轮,每昼夜自转一周,一半在木柜内,表示在地平线下。另立两木人,每刻击鼓,每辰敲钟。水运浑天俯视仪机械精巧,安装在柜内,已粗具近代自鸣钟的规模。比欧洲于13 世纪后半期发明的自鸣钟要早500 多年。另外,唐代以前的浑仪只有三辰、四游两种重环,唐代的李淳风又加上六合,形成三环;最外为六合仪,中为三辰仪,内为四游仪。这样就可以测定黄道坐标、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至此,中国历代传统制造并使用的浑仪,就成了一架比较完备的天文观测仪器了。隋唐时期的历法也有了长足进步。历法是人们为了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立的长时间的计时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年、月、日、时的安排。中国最迟在殷商时代起采用于支纪日。它以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而成。从甲子、乙丑⋯⋯直至癸亥,一日一个干支名号,日复一日,循环使用。中国的历史很长,但只要顺着干支往上推,历史时期就清清楚楚,这是中国古代创用干支法的功绩。此外,中国历法还有纪年、纪月、纪时的方法,并创造了24 节气和闰月。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部分,在二十四史中有专门的篇章,记载历代历法的资料,称为“历志”或“律历志”。南北朝是中国历法史上发生重大变革时期,许多重要理论和实践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和实现的。但是由于政治的分割与不稳定,许多成果没有固定下来。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稳定,为以往成就的巩固提供了条件,出现了两部能集南北朝历法理论之大成的历法:隋代刘焯的《皇极历》,唐代僧一行的《大衍历》。刘焯(544—610),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武强县西南)人。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 年),他制定了《皇极历》。这一历法的优点是:(1)同时考虑了月球视运动和太阳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二次差内插公式来计算定朔校正数,用定朔代替平朔;(2)改岁差为75 年相差1 古度,这比虞喜和祖冲之的推算更接近真值;(3)首次提出了“当食不食”和“不当食而食”,实际上是涉及到视差对交食的影响问题;(4)首次提出用定气来制历的设想,他设想从冬至开始将周天分成24 等分,太阳每到一个分点就是差一“气”,以此代替把一年时间等间隔地分成二十四“气”的平均方法,这就更符合太阳的实际运动和能更准确地预报交食。僧一行从开元九年(公元721 年)开始《大衍历》的制订工作,到727年编成,呕尽了他全部的心血。书成的同年,他不幸去世。《大衍历》共有历术7 篇,略例3 篇,分别包括了平朔望和平气、七十二候、太阳和月亮每日的位置和运动,每天看到的星和昼夜时刻,日食、月食和五大行星的位置等,这种编排方式成了后世历法家的典范。《大衍历》采用平气注民用历谱,而以定气来计算太阳视运动,推算交食。僧一行还在《大衍历》中提出了“食差”的概念,并对不同地方、不同季节分别创立了被称为“九服食差”的计算公式。这些经验公式实际上是对周日视差影响交差的一种修正,使日月食的预报更精确了。《大衍历》对日、月食的食分和亏起方位角都作了既简洁又具体的阐明。它还指出,日月交食时,由于月亮比太阳近,当某地见到全食时,另一地只能见到偏食,这实际上是有关“食带”问题的首次记载。总之,历法的许多重大理论开始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然而到隋唐时才变成一种制度确定下来。自隋唐起,对历法的贡献主要是改进算法,如参数的选择、内插法的使用和改进等。因此有人认为南北朝历法的进步是理论的,隋唐是方法的;南北朝是天文的,隋唐是数学的。这也间接表明,到隋唐时期旧历已经成熟。尽管隋唐时期的天文历法有了高度的发展,中国学者仍然对唐代传入的印度天文历法进行了研究,吸取了其中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中国对这一时期来华的印度天文工作者十分尊重。他们当中许多人在当时的中央天文机构——司天台任负责工作。唐代的历法也传入了朝鲜和日本,对朝鲜和日本两国天文历法的工作有着良好的影响。隋唐天文学延续到五代十国,尽管处在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但天文学工作的广泛传播仍在继续。例如在后晋、后周、蜀、南唐、闽等地区,都编制过各自的历法。各地也涌现出一些民间天文历法家,这为宋元时期天文学的高度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改历最频繁的一个时代,平均约20 年即行修改一次。这种情况对历法的精确性要求提高了,也提高了对天文观测的要求。星占迷信也是宋代统治者重视天文观测的一个动机。尤其在北宋时代,由于经常受到契丹和西夏的侵扰,国势较弱,又因为纵容地主进行土地兼并,致使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时举行起义。内外交困下,统治者迷信于占星术,希望从观测到的天象中获得一些老天的“警告”和“意向”。北宋对中央天文机构——司天监的异常天象的监视工作抓得很紧,甚至在皇城之内还设立了天文机构,以考验校核司天监送来的报告。这种非常的劲头,不能不影响到对天文观测的重视。因此,宋代对恒星位置的观测次数特别多,仅北宋100 多年间进行了5 次左右的系统观测。其中特别是为历法服务的二十八宿距度的测定进行得比较细致,精密度也是日益提高。宋代在行星和月亮的运动,日食和月食以及其他异常天象的记录方面极为勤恳,留下了丰富的天象记录。例如,关于1054 年金牛座超新星的记录,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极为宝贵的资料。宋元时期在天文仪器上的制作发明,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中,中国的浑仪制造在宋代达到高峰。浑仪是用来测量天体的位置和两天体之间的角度的古代天文仪器,它的创制已有2000 年的历史。浑仪的结构大体上有三部分,为了观测天体用的照准镜,即望筒或窥衡。通过前后两个小孔对准要测的天体,照准器在各种环圈(代表各种坐标系统)中的位置就能用数字表示出来,这就是要测天体的坐标。各种环圈中有代表赤道的、地平的、黄道的,就使浑仪有多种功用。浑仪还有一些支承结构,雕铸成蟠龙环绕,显示出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人们所说的四大浑仪(韩显符、周琮和舒易简、沈括以及苏颂等人的四个浑仪),都是在北宋时期(公元995—1092 年)造成的。在浑仪的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增加一个新的重要天文概念,就要在浑仪上增加一个环圈来表现这个概念。这样,仪器上的环越来越多,相互交错的环圈遮掩了很大的天区,缩小了观测范围。北宋沈括大胆地取消了白道环,借助数学工具来求月亮的位置。到了元代郭守敬时,又进行了大胆的革新。郭守敬不仅取消了白道环,而且又取消了黄道环,并且把地平坐标和赤道坐标分别安装。虽然可以认为它是“拆散了的浑仪”,实际上是一种赤道式装置的先驱,称为简仪。郭守敬是赤道装置的创始人。德雷尔在评价简仪的历史重要性时说:“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例证,说明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往往早于西方成就若干世。我们在这里看到,中国在13 世纪时已有第谷(1546—1601)式赤道浑仪,更惊人的是,他们还有同第谷用以观测1585 年的慧星以及观测慧星和行星的大赤道浑仪相似的仪器”。约翰逊也认为“无论是亚历山大里亚城或马拉加天文台,都没有一件仪器象郭守敬的简仪那样完善、有效而又简单。实际上,我们今天的赤道装置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改进”。此外,由苏颂领导,韩公廉等人在太平浑仪的基础上设计了水运仪象台。它不仅是一个大型仪器,也是一个小型观测台。这个观测台可以自由摘脱,这可以说是近代天文台上赤道仪室活动圆顶的先声。观测台内装有浑仪和机械转动装置结合在一起,起了赤道仪装置的转仪钟的作用。其中天关、天锁等一套机构是近代钟表中关键零件擒纵器的先声。这也是宋元时期在天文仪器方面的贡献之一。宋代对于漏壶和圭表的测量精度也作了很大的努力。宋元时期历法频更。宋代18 位天子,历法也有18 种。宋代历法频频更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能与天象符合,而且皇帝大臣不关心历法科学的进步,而只把颁历这件事看作他们行使权力的象征。所以古时易姓则易历,宋代每个皇帝即位也要改历,与历法准确与否无关,制历仅是例行公事而已,

  所以在科学上也无大创新。然而到了元代,郭守敬主持创制的《授时历》是中国古历中最精良的历法。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代大天文学家、仪器制造家和水利专家。我们已提到他发明简仪,他在历法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郭守敬作为13 世纪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1977 年7 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授时历》采用的一些法数在当时世界上几乎是最精确、最先进的。这一历法因古语“敬授民时”而得名,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 年)颁行。后来,明朝颁行的《大绕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果把两种历法看成一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历时364 年。《授时历》完全以实测为根据。为配合编制,郭守敬制造了许多出色的天文仪器。1279 年,在忽必烈的支持下,郭守敬等人在南起南海、北至北海,南北长11000 公里、东西宽6000 公里的广阔地带上,建立了27 个观测站,测量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日影长度、昼夜长短、北极出地高度等。这实际上是继僧一行之后,中国更大规模的一次天文大地测量。通过这次测量,为制订历法积累了许多宝贵资料。郭守敬通过实测,求得一年为365.2425 日,并将它用于《授时历》中。为编制《授时历》,他还重新对黄赤夹角和二十八宿距度进行了实测,精度都很高。此外,《授时历》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采用了百进位制)来简化过去历法中繁琐的数学运算,并提出了用三次差内插法(招差术)来计算星体运动。这些方法的采用,保证了《授时历》成为我国古代精度最高的一部历法。元代中国与中亚、西亚的阿拉伯国家来往频繁,因此天文学的交流也十分发达。中国天文学家到过中亚和西亚。著名的《乌鲁伯星表》和《伊儿汉表》中,都载有中国的天文历法。同时,阿拉伯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等也为中国带来了阿拉伯民族的天文仪器。札马鲁丁还撰万年历,忽必烈曾命令颁行过。中国少数民族中有不少信奉伊斯兰教,元朝政府为了满足这些教徒的需要,设立了回回司天文台,每年颁行回回历书。纵观中世纪的中国天文历法,成就斐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可惜没有持续下去,以至到明末时,中国的天文历法已落后于欧洲了,公转、自转与四季地球以椭圆形的轨道绕日公转。地球的赤道面与它的公转轨道面成23度26分的夹角(黄赤交角)。四季由此角产生。因此,在北半球可以观测到: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公历 3月21日(约) 6月21日(约) 9月21日(约) 12月21日(约)

白昼 12小时 最长 12小时 最短

黑夜 12小时 最短 12小时 最长

二十四节气

节气 公历 黄经 中气 公历 黄经

1 立春 2月4/5日 315 雨水 2月18/19日 330

2 惊蛰 3月5/6日 345 春分 3月20/21日 0/360

3 清明 4月4/5日 15 谷雨 4月19/20日 30

4 立夏 5月5/6日 45 小满 5月20/21日 60

5 芒种 6月5/6日 75 夏至 6月21/22日 90

6 小暑 7月7/8日 105 大暑 7月22/23日 120

7 立秋 8月7/8日 135 处暑 8月23/24日 150

8 白露 9月7/8日 165 秋分 9月22/23日 180

9 寒露 10月8/9日 195 霜降 10月23/24日 210

10 立冬 11月7/8日 225 小雪 11月22/23日 240

11 大雪 12月7/8日 255 冬至 12月21/22日 270

12 小寒 1月5/6日 285 大寒 1月20/21日 300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时历计算法: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表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干支纪年法

农历纪年法叫干支纪年法。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它以十位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配对纪年,周而复始。这是古圣先贤利用数学上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这个规律编制而成的。2001年为农历辛巳年。

其他相关
60花甲子纳音表规律,不少易友问我:易学难吗 该从哪里入手?

60花甲子纳音表规律,不少易友问我:易学难吗 该从哪里入手?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5 阅读: 177
兰宇 /文(微信:18603061770)昨晚在头条号发把第一篇文章发出去的时候心里是没多少底气的,三更半夜的会有多少人看呢?上午还有点忐忑不安, 出乎意料的是,到了中午特别是下午,哈哈 得到一百五十左右的订阅和收藏,瞬间像是油箱加满了油,充满自信,令我感动的是有几十个朋友加了我的威信,交流得都不错,非常的感恩感谢大伙的支持让我动力十足。欢迎持续关注订阅我!...

六十甲子纳音歌记忆法,我来告诉你易经是什么 (4)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5 阅读: 377
...
60纳音表快速记忆,金口真解特殊课法心法点解金口诀五行生克先掌握五行神煞取象干支

60纳音表快速记忆,金口真解特殊课法心法点解金口诀五行生克先掌握五行神煞取象干支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5 阅读: 181
第三章 金口特殊课法◎隐课◎连课◎传课◎变课◎第四章金口心法点解◎金口诀预测首先是以五行生克为主,所以在《消息妙论》,《入式歌解》里,主要讲了金口诀预测中强调一个“克”字,为什么强调“克”字,没有起课前先讲五行问题。五行取自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有句话必须记下来:五行相生为父子,阴阳相制为夫妻。也就是说五行总共只有两种关系,再没有任何别的关系,如我们平时看到的,比如甲与乙,是平等的兄弟关系,实质也是阴阳相制的关系,在讲到课的时候我会提到这些关系。在整个金口诀预测中,只有生、克两种关系,不是生,就是克,不是克,就是生,而且生往往是看不见。我们平时预测一个人的时候,他对他一辈子记忆最深的不是得到什么好处,而是哪年受到什么灾。这是克在自然界的体现,不论任何一门预测学都是以克为主的,在金口诀里我可以做这样结论。金口诀有克无生。因为用道家的观点,克是无,生是有。所以预测学本身就是无中生有。比如造房子,必须要有窗户,要不然就废了。如果人没有七窍的话,就不能称之为人,肯定不能存活了,所以门,窗都是虚的东西,没有的东西,不是实体。但是因为无的存在,才能导致房子能够使用,自然界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打这个比方,包括人物事情都可以。以克为主。五行生克,牢牢记住这两句话:五行相生为父子,阴阳相制为夫妻。在断的过程中,怎样使用,在讲入式歌解时候会详细解释。...

60纳音快速记忆法,易经入门教程一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5 阅读: 201
#真知新坐标#...
六十甲子纳音掌上速记,六十甲子纳音解析

六十甲子纳音掌上速记,六十甲子纳音解析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5 阅读: 236
六十甲子纳音,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提出,把甲子归纳为对应的意象,是汉代东方朔完成。纳音是中国古乐中的一个术语。中国的古乐有十二乐律,它们分别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大吕、丧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每种乐律中,又分别有宫、商、角、徽、羽五个音调。共六十音。后来,中国古代的命相学家利用古乐中的六十音,与六十甲子配合在一起,按照金、火、木、水、土的顺序旋转为宫。这就是纳音的原理。纳音是古人探索声音与人事的一种认知尝试,好似外星人留给地球人类的礼物。六十甲子纳音有着很深的喻义,干为天,支为地,音为人。纳音是对人综合描述的概括。璧如“甲子乙丑海中金”,我们有一句话叫“石沉大海”形容一直没有消息,金比石头的比重更重,在大海中隐藏更深。“甲午乙未沙中金”,明的,看见了沙,沙中金光闪闪,但金并不多。性格来说,一个沉重,一个浮夸,作用来说形容贵重、漂亮。纳音五行有它的推算规律。推算诀窍: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巳亥——四。大衍之数为49。水——1,火——2,木——3,金——4,土——5。大衍之数减和余数为几,再用五行生得年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比如:甲子乙丑,9+9+8+8=34, 49-34=5, 5是土,土生金。所以,甲子乙丑为金属性。此方法为2个2个推算。六十甲子纳音,也称六十花甲纳音,所谓“花”,是说没有规律,其实很有规律。...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