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尔曼式记忆法是什么,分散记忆法,历史难啃?孩子看不下去?那是因为你没用对方法…
本文看点: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对于上学时期死记硬背历史的痛苦仍然记忆深刻,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历史就是“记诵年份和人物”的刻板印象。
但当你刷古装剧,看各类小说时,你不但不会觉得痛苦,你甚至还会主动查阅整理相关知识,讲述起来头头是道。
为什么?因为历史不是考试题,历史是我们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生活。
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件组合演化而成的偶然和必然的组合,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我告诉你,如果你去研究一些历史事物中的关联,你会发现里面乐趣无穷,并且,还会影响你当下和未来的生活。
你是不是就会有兴趣了?
跟对“布道者”,一定会发现无穷的魅力。
近期,童行的对谈就邀请到了这样一位“布道者”:毛毛老师,他从历史地理到人文,再到思辨,深刻的让我们体会到了学科内容是融会贯通的,以及,我们该从哪里下手,全面提高我们的整体文化素养。
这同时也是《少年历史学家》课程理念,想引导孩子们思考、观察,有自己的表达的设计角度。
完整直播回放,请关注童行书院视频号-直播回放,查看“东西方文学艺术的跨界与融合”直播。
嘉宾介绍:
主持人:小七老师
童行书院教研总监
北京大学交互设计硕士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本科
对谈嘉宾:毛鑫
童行课程研发导师、《少年历史学家》主讲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
历史人文课程教师
通识教育策划人
儿童阅读推广人
TIP 1
学历史前,先学地理
毛毛老师:在策划这场对谈的时候,想选一个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彼此文明融合的一个地方,我找到了伊斯坦布尔。
选择伊斯坦布尔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表现文明的“交界、沟通、串联”的地方。伊斯坦布尔最早的一个名字叫拜占庭帝国,后来叫君士坦丁堡,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字,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明,文明的形态换了;伊斯坦布尔正好建于亚欧大陆的分界点上,文明的冲突和交替跟这个有关。
我想给孩子们一个观念:“在学历史课之前,先学地理课”。
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不同的文明。比如在青藏高原上想孕育一个特别发达的商业是很难的,气候冷,没办法进行频繁的物品交换。同样,想孕育一个商业,在地中海沿岸、罗马、希腊半岛就很方便,因为有很多的岛屿。这也是我们引导孩子思考人类文明起源的一个最基础的点。
能够体现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界、沟通、串联的东西方文化,就非常具有吸引力。
比如我在《丝绸之路》的第一课上,并没有讲历史,而是讲草原、陆地和海洋滋养,而是给孩子一个地图,让孩子们看哪里可以滋养出文明,孩子们会结合自己的知识和想法观察出来。文明不是飘在空中的,是落地的。不同的气候和地形就会产生不同的生活习惯。
伊斯坦布尔的地理环境太重要了,扼住来亚欧文明的交叉口,所以历史上充满了征战。
TIP2
从建筑风格感受文明差异
小七老师:
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个集西方教堂和东方清真寺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信仰融合在一起的教堂,是唯一的一个。它代表了城市文明的冲突和融合,基督教徒和清真教徒都会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里做礼拜,很神奇。
毛毛老师:
以前,文明和文明发生冲突的时候,像幼儿园小朋友打架,最开始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互相抢,输了的就哭,找老师主持公道,圣索菲亚大教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圣索菲亚大教堂一开始设计的是教堂,后来被改成了清真寺,因为这是君士坦丁迁都来到拜占庭之后建的,所以它又非常有罗马风格。
罗马风格教堂有厚实的墙、方格式的窗、一个巨大的穹顶。往上看,就感觉360度包围、像仰望星空,四周又很灰暗,只能看到来自天上的光,人置身其中,就会觉得自己特别渺小,激发出崇高、神圣感,让人无条件地信仰神。
后来这种风格被伊斯兰建筑吸收了,呈现出庄严、肃穆、伟岸、沉静的特点。
如果大家附近有教堂,可以参观一下感受下氛围,然后和中国的宫殿进行比较,就能看到中西方文化最不一样的地方。
中国人不讲究来世,讲究今世,来表达心目中美好的祝愿和想法,所以宫殿不会让仰望星空、想过于遥远的地方。
比如故宫最高的太和殿也不会特别高。这不是因为古代没有技术,中国的榫卯、斗拱结构是非常好的。而且故宫建筑的排列和样式体现了礼仪和等级的观念。
伊斯坦布尔地理位置不仅是亚欧大陆文明的交叉口,扼守了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交通的咽喉。把握住咽喉,军事上可以做伏击点,经济上可以收税,获得很多的好处,周围两个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非常容易发达,这个城市的文明一直没有中断,见证了整个文明的发展。
我有一本书推荐给大家,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很适合读,是奥地利作家茨维格写的一本书叫做《人类群星闪耀时》,非常通俗。其中一个章节就写君士坦丁堡是怎么陷落的,苏丹怎么通过一些智谋去攻陷的,攻陷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改造所谓旧城的地标,因为地标代表了城市的精神和核心面貌。
苏丹把圣索菲亚大教堂四周建了非常高的塔,叫做宣礼塔,这是伊斯兰建筑的特色,代表着阿拉对祷告的回应。这就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承接了两个不同的宗教,代表了不同阶段文明的特点,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小七老师:
毛毛老师讲了几个关键词,种族,信仰,文化,文明,我们从建筑外观上可以看出来,冲突融合之前,是有漫长的过程的,如果想要学习跨界思维、文化艺术的融合,都要了解非常多的内容。
TIP 3
为什么是敦煌:
真正、唯一的文明融合
小七老师: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起点,非常重要的商贸之旅就是从敦煌开始的路线,一带一路是文化长河的一条道路。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不叫别的名字,比如棉花之路,胡萝卜之路,茶叶之路,瓷器之路呢?
毛毛老师:
相比较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加法,真正体现人类文明的融合,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在我们中国,那就是小七老师提到的敦煌。
丝绸之路更多起源于中国。为什么叫做丝绸之路?我让孩子们研究丝绸和东方文明的关系,先通过查资料去了解、假设,再逐步深入学习,再回过头去想最初的问题,就会理解为什么是这个名字而不是其他名字,因为丝绸和中国文明本质的东西是符合的。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们就知道了怎么就难一些的话题、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展开研究。
丝绸之路最西边一开始就到了伊斯坦布尔,出了伊斯坦布尔这个“西大门”,就进入了欧洲。
感谢罗马帝国、凯撒等,非常喜欢修基建,“条条大路通罗马”,陆路运输畅通。古代中国人到欧洲探索最远到了地中海的东岸就已经结束了,班超出使西域之后派了副使甘英也是去到了这个地方。
能够体现文化的交流融合、艺术变化,全世界也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敦煌,我们知道它是中国的国宝,民族文化的精粹,艺术的宝库……
季羡林先生说过一句话: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小七老师:
历史上有一段时间,我们自己意识不到文化的珍贵,亲手签字,让外国人把佛头抱走。所以大家走进敦煌沉浸式地去体验,和今天在听直播的感觉安全不一样,在敦煌,感受到的不是自豪感,而是羞辱感,这比自豪感更强烈,更能激发孩子们的自驱、珍惜。这是我自己的感受。所以敦煌营是我们每年都特别火热的营地。
TIP4
思辨地看敦煌,会更全面
毛毛老师:
关于敦煌,历史上有两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一个是西方的斯坦因,另一个就是当时敦煌的守窟人元箓王道士。
我们知道,斯坦因很狡猾,通过钱币、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就把敦煌那么多的宝贝、经卷、佛像、画骗走了。我在课堂上学的时候,我看资料的时候,感到非常愤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觉得可恨、惋惜,因为国力很弱,东西就像被偷走了一样。
而工作后再翻其他史料,发现还有其他原因。
当时清明之后,敦煌就是荒废阶段,由民间的人守护。朱棣宣布放弃嘉峪关以西的地方,国家变得保守。王道士在当时的状态中,是用自己的财力,穷尽一生在保护祖上留下的传统。而斯坦因说自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才去带人开窟。
看到这些,就会发现,不是王道士个人的问题,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中看,会思考为什么当时的政府不能替王道士解决一些问题呢,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童行敦煌营地中,前面会讲敦煌的建筑、壁画、石窟保护等,感受沙漠里旅行的特点,最后会讲到敦煌儿女、敦煌的守护人,就是从讲王道士开始,他的初衷是保护,但是因为种种的原因造成不好的后果,造成背负骂名。我们带着孩子探究历史事件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想要通过这个,来培养孩子思辨、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TIP 5
学习之前,先感受
毛毛老师:
我作为老师,从带学生的角度分享一下课堂的经验。认知一个庞大的话题,是非常困难的,那怎么让他们有兴趣呢?
首先要给孩子们空间。孩子们的兴趣点不同,尊重他的兴趣。
非常推荐大家带孩子从兰州开始,沿着河西走廊转一圈,走甘青大环线,感受自然壮丽的风光,山丹马场,大好河山。平时我们讲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文明,都不如身临其中直观感受的冲击力直接。
当漫步在皑皑雪山之下,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马儿悠闲地吃草,就会感受到“壮哉,大好河山”。看到天空中悠悠白云的飘落,就会不由自主地涌现出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的强烈的民族的认同感。不去是不能感受到的。
尽管孩子不像大人有这么复杂的感受,他也会沉浸在那种氛围中。让他欣赏就可以了。
此外还有人文的东西,可以沿着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连串地走下来。从汉朝开始这四个城市就没有改名字,是一个流传了上千年的地方,承载了中华文明很多故事、文化,无论是国家的传统思想儒学的发展和宗教的传播,都是从这条路沟通传播的。这也是丝绸之路中国段最开始的路线。
每个地方的名字都有自己的意义。
武威是因为汉武帝为彰显霍去病大败匈奴“威震武功”而得名,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命名张掖,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敦煌是表示宏大,“敦,大也。煌,盛也”,表示文化和开放的心态。
大家也可以带着孩子自己做一些PBL。敦煌石窟很多人是奔着莫高窟去,个人觉得近些年体验没有前些年好,为了保护文物,窟都是随机开,去看窟像开盲盒。其实敦煌有四个窟,东-西千佛洞、莫高窟、榆林窟(在瓜洲),榆林窟开得比较全,值得去看一下,旁边还有锁阳城遗址。
去玩有几个大原则,最基本的是带孩子们观察。
看的时候,可以建立一个情景和场景,比如可以和孩子玩一个时空穿越游戏、洞内探险游戏,穿越回1000多年前的时空,他在思想上就意识到在石窟里看到的东西会和平时的不一样,就会有目的性、专注性和规则性。同时如果家长能有所引导,孩子也会从中学到观察思考的方法。
家长可能说自己不太懂人文历史艺术,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叫做《如何给孩子讲艺术》,讲了一些欣赏艺术的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对于欣赏艺术来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理解它,最重要的其实是感受它。有了感性之后,才会有心情欲望去分析它,掌握它背后的东西。感受没有对错。艺术不是有没有用,而是好不好玩。
对于某个事物,孩子总有一个点是感兴趣的,比如到了雍和宫,要么就是对佛高感兴趣,要么对建筑是红色的感兴趣,要么对藏传文化感兴趣,总会有一个相对印象深刻。
哪怕孩子说没有一个印象深刻,那可以继续提问:你在哪里停的时间最长?这个总归是知道的。家长也要在旁边观察兴趣点,找到兴趣点,然后带孩子感受。
一上来就灌输知识就会磨灭他的兴趣,因为他没有从内而外的感受,而去接受你的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你的。
孩子不爱学习等等的问题,好多时候都是,孩子有一些好的体验,都被身边的某些大人、家长不经意地否定了,就让孩子产生一些负面或者抵触心理。
如果学习有一个壳的话,知识只在最外层,知识是由于一个人想要去学、探索的时候附带获得的东西。最核心的是帮助孩子找到最感兴趣的东西。
老师家长不要觉得复杂。比如我上周布置作业让孩子们调研不同地形的不同特点,这很难,那么怎么调动孩子做呢,那就是把项目分解、拆解。
比如我让一个孩子找“三山夹两盘”,一个比较小的孩子一开始只告诉我他在的地方有几座山,有几条河。站在标准层面看,他还没搞清什么是“三山夹两盘”。那我们不能认为他做的和你期望的有差距,就觉得他做的不好,要给他远的目标,让他把这个东西做好,我们每天和他沟通,每天给他一个小目标,他做得也很有成就感,一个礼拜,他就把什么是“三山夹两盘”一步步做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找材料,体验是非常关键的,这是知识学习的前阶段。
景芳老师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
把孩子们表现的优点作为常态,作为惯性,把缺点作为偶然。这样会有不同的发现,而且至少会收获比较好的亲子关系。
TIP6
《少年历史学家》:
整体的历史观
毛毛老师:
我们想打造不一样的历史课。现在的历史课基本就是中国史、世界史,中国近现代,世界近现代,是中间分开的。但其实作为历史来讲,同一时间世界各地都在同一时间上,通用公元纪年。
我们在课程中有希望给孩子更全面的视野,不希望孩子只看到中国,或者只看到世界,因为一个人只有很全面地认识才能有客观的评价,正确的认知,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形成相对正确的认识。
人文通识课程,为什么叫人文通识,有了通识才有更全面的视野,对事情的判断不容易犯错或者规避掉风险。
那历史怎么讲全球的视野呢?我们不能只讲一半,只讲一个国家,要从最开始讲。所以我们选择了丝绸之路这第一个主题。
童行的夏令营其实是线上课程的补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还要看到、感受到才行,反过来再去学知识感受知识,不仅会记得更牢,还会内化。
TIP 7
教育的核心:让孩子成为“人”
小七老师:
毛毛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大话题:
1、为什么讲到东西方文化融合时会说,不仅是学知识,更多是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是学习到一种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
2、我们学习历史,给孩子带来的启示,对于孩子思维搭建来说有什么作用?
毛毛老师:
我和童行接触比较多的是人文类课程,一类是人文通识教育,一类是PBL。
PBL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路径,基于孩子兴趣和出发点主动探索的过程,符合教育规律。
而我们光有路径是不够的,我们只把孩子培养成会考试的人,而如果人本身充满问题,那是很可悲的。那是因为他的目标是没有定的。
人文教育为何叫“人文”,而非“文人”,所有教育最核心的点是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人”,这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底层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底层文明共通的点。
西方文明源自文艺复兴,后面有了西方文明的解放,有了思想启蒙,有了科学的发展,有了现代社会的形态,现代文明的今天。
但是西方文明的底色,也是把人当作人看,而不是把人当作神的奴仆看。
中华文明最开始经历了夏商周,周时开始讲天命、天人合一、人要适应天,规定要做什么样的人,从孔子儒家到后面历史的发展。
为什么中华文明要独尊儒术,因为只有儒家思想才是教导人“成为一个人”的思想。
我觉得语文课本设计是很好的,到了初一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有一些独立的思想了,开始给孩子们讲《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什么是人,什么是道,中华文明中道是什么,怎么做人。
我们由此可以想,人可以随便网暴别人吗?一个文明的人、接受过教育的人会做这样的事情吗?
我觉得要有基本的爱心,不是从爱祖国、爱人民这样宽泛的东西,而是从爱自己、爱身边的人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只能感受到自己的痛苦,只能证明你活着;如果你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才具有灵魂,才称得上是一个人。
包括雨果、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陶渊明、范仲淹……这些作家,为什么我们能记住他们,是因为他们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更接近人的形象,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够去坚守自己的人格尊严和道德情操,传承人的底色。这也是我希望自己在课程中能传递给孩子、下一代的。
首先知道认识自己、感受别人,有基本的同情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其次,作为一个人来讲,不被别人控制,有自己的自由,有自己的想法,这就牵扯到通识教育的核心——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怎么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怎么形成呢?就是PBL的过程。
人文是目标,通识是目的,训练是方法。
小七老师:
毛毛老师最后讲到了“人”的部分,这就是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最本质的区别,通识教育可能不能立即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我们想要让孩子眼中有光,找到自己人生的底色,
从地理到历史到人文到文明,这里面涵盖了语文、地理、历史……
学科也是可以融会贯通,认知可以更高,孩子也可以学到更多。
这也是童行的“通识教育”理念。您想要了解通识教育么?
体验童行「共学营」,这些知识,从3岁起,就可以让孩子感受!
互动话题
你是如何看待各学科学习的?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东西方文学艺术的跨界融合E1
文学艺术创作启蒙要不要专业老师?这篇文章会颠覆你的认知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训练记忆力的培训机构,记忆法训练十大原理,“显微镜”还是“哈哈镜”-数智时代文化记忆机构的数据技术赋能
培养幼儿记忆的策略,视觉想象法,《视觉笔记7堂课》:7个步骤,教你从0学会做视觉笔记
图像记忆法怎么训练,学前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哪些,「干货」视觉化技术记忆法的底层原理
精选推荐
- [记忆方法] 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法考如何备考,2021年高考备考:8种高效记忆方法
- [记忆方法] 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最有效的备考方法,考前冲刺:一消备考也要动脑筋,这样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并不知道
- [记忆方法]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会计从业备考不放假,六大归纳记忆法带你飞!
- [记忆方法] 快速记忆方法的小窍门,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这些记忆方法让你学习、备考的效率大大提升!
- [精品记忆课]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记忆力课程,“超强记忆”吸引家长买了课,没上几节校长就失联,41名家长能要回16万余元的培训费用吗?
- [精品记忆课] 最强大脑记忆训练法视频,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底层逻辑篇 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 [古诗词记忆] 孩子记忆力差,背书困难怎么办,有什么快速背书的方法,有用的背书方法,快收藏码住吧~
- [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 [记忆方法]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 [古诗词记忆] 文科怎么背怎样才能记得住,文科背书怎么背得快又牢固,文科成绩难提高?你需要这12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