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忆的特点,​自我监控的3大策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金钥匙”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3-06-03 提升记忆力 阅读: 87
摘要: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动机激发和认知冲突两个基本原理,《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让素养真正落地》一文中,也为我们详尽地介绍了自主建构这一教学的核心环节。本文将视野转移到思维型教学的另一基本原理——自我监控。新课标的灵魂是核心素养,反思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必经途径,而总结反思反映的是一种自我监控能力。本文介绍了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3大策略,无论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及素养内化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动机激发和认知冲突两个基本原理,《如何引导学生自主与合作,让素养真正落地》一文中,也为我们详尽地介绍了自主建构这一教学的核心环节。本文将视野转移到思维型教学的另一基本原理——自我监控。

新课标的灵魂是核心素养,反思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必经途径,而总结反思反映的是一种自我监控能力。本文介绍了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3大策略,无论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及素养内化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共5562字,仔细阅读需14分钟

编辑/肖静 统筹/孙习涵

本文为思维智汇746篇原创文章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了解自我监控的内涵及三大特征

※ 明晰实施自我监控对教师与学生的意义

※ 有效实施自我监控的三个策略

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五大基本原理中,自我监控体现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同时也为应用迁移奠定了基础。它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存在一定的研究基础。

从已有研究出发,认识“自我监控”

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为,已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自我检查和分析、主动纠正偏差和及时反馈信息。

认知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指出元认知是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调节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元认知知识是基础,元认知调节即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成分。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对于个体的自我状态作出调整以便问题顺利进行,包括对个体认知过程的计划、监控及检查能力。

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思维是教学的核心,那么我们就需要深刻把握思维的心理结构。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提出了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这一结构为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研究,可用于解释很多教学理论。


在“三棱结构”模型的底面,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以及思维的材料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思维的目的。教学本质上是思维活动,思维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而思维是有目的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有目标。我们能够借以解释、推演出布鲁姆的目标教学分类法,尽管在内容上存在不同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分类之上,目标教学分类法同样强调了“教学应该有目标”这一观点。

思维的过程。思维是有过程的,所以教学要强调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的过程,我们可以借以理解三维目标中提及的“过程与方法”。当然,我认为过程不属于目标,但是过程对于实现目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思维的材料。思维是有一定材料的,所以教学就要有教学内容,要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要从学生原有经验出发,建构其新的知识,其中的原有经验就是思维的材料。


在“三棱结构”模型底面的三角形之外有两个椭圆。外椭圆代表了环境,思维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因此教学需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与情境教学理论相关。

而与三角形相接的内椭圆则代表了思维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与智力因素相关,但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因素,它是智力因素之外的因素,但是又对智力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兴趣、动机、理想、情感、态度、世界观等。情感教学理论就可以与这个角度有关。

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中,最关键的是顶点——思维的监控。它反映了主体的自我监控,监控着所有的心理活动,这是提出自我监控原理的依据。

自我监控的三个特点

我们基于这些已有理论研究提出自我监控的教学原理。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教师或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能够把教与学的活动作为自我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自我监控包括三大特点:

第一,自主性。自我监控要求主体在动机、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均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地、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和教学活动,而不是在外界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和教学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活动。

第二,反馈性。自我监控要求主体不断地去获取教与学的活动系统各要素变化情况的有关信息,审视和检查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和效果,总结和反思教与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并据此及时调节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第三,迁移性。从广泛的角度分析,虽然活动千差万别,但是对各种活动的自我监控都有共同的特征、过程、机制和规律。所以在学习与教学某一内容过程中形成的自我监控能力,不仅可以迁移到其它内容的学习与教学,而且可以迁移到更广的活动和领域中,提高一般的自我监控能力,用于主体解决更一般的问题和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


与思维型教学理论中“应用迁移”的基本原理不同,这里的迁移性是指自我监控能力的迁移。我认为有意义的人生少不了两件事——目标和自我监控的能力。目标能让人避免碌碌无为地度日,而自我监控则是助人达成目标的能力。

例如放假期间,如果孩子能够通过这一能力去计划、实施、调节学习,那么家庭中的亲子矛盾是不是可以少一些?如果每一节课都能渗透自我监控的教学原理,那么必定有利于学生这种能力的养成。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自我监控分别意味着什么?

刚才讲自我监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意识对象的活动是教和学,那么当我们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又该如何理解自我监控?

通俗来说,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就是他们能针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和反思的能力。


自我监控的范围和时间上来看,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包括对自己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学习的自我监控,例如对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的监控;也包括对自己某一短时间内正在进行的具体学习活动的监控,例如基于特定的学习目标,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效果评价等的监控。

自我监控对象的性质来看,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可分为对认知因素的监控和对非认知因素的监控。例如前者主要是指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注意程度、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非认知因素进行计划、监察和调控;后者主要是指对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学习材料的使用、学习结果的检查和修正等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察和调控。

自我监控不仅针对学,还针对教。我们同样可以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身上,更深入、具体地理解自我监控这一原理。


对于教师而言,最核心的活动是教学活动,所以教师教学的自我监控是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自我监控的对象,包括课前的计划与准备、课中的反馈与评价、控制与调节性和课后的反思。

教学设计环节,不仅要设计每节课,还要有一个长期的教学规划,包括知识教学、能力和非智力的培养,此外也应有系统的教学设计。

例如就某节课进行研讨,得出一些适用于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案。我们不仅要有知识的、教学的规划,还要有方法和学习的规划,整体体系的、进阶的规划。同时,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的规划也要与教学规划相结合。这样的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实际上也为学校未来的深度发展提供了课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教学实施环节,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难度、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特别是要设计教学反思环节。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活动将近结束时,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所学知识和方法等,进行总结和反思。要通过总结和反思,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自己的认知策略,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的三大实施策略

自我监控存在计划阶段、控制阶段、反思阶段的循环。计划阶段包括了目标设定和策略计划;控制阶段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控制;反思阶段包括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这也是自我监控的机制。


在自我监控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基于其机制提出三大实施策略。

1.强化目标意识

首先,我们可以将目标分解为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而学习目标实现的路径则是从近期目标开始,逐渐达成中期和长期目标。

其次,要建构具体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体系。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总目标横向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当每一个小目标实现后,总目标自然就达成了;也可以将总目标纵向分解成多个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任务和目标状态主动选择有效手段和策略。通过学会学习策略,让学生意识到任务或目标不同时,所采取的手段和策略也不同。由此让学生主动地根据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的不同选择最佳的策略和手段。这也要求学生了解自已的特点,如此才能针对自身特点采取高效的策略。

以《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为例。在下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能引导学生从整篇课文入手,抓住孙膑的动作、神态、语言,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知道田忌取胜是因为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在此基础上进入“孙膑献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了解人物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印象。了解孙膑是用推理组合的方法突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一般难以突破思维定式,从而采用不恰当的办法解决问题,知道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片段:学习“孙膑献计”

①师: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②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在朗读时注意课件中出示的词语,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语气和神态的变化。

③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④师: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画出来,想一想。

⑤指名多个学生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a.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善于观察,知己知彼)

b.“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善于思考)

⑥师: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自我评价目标体系,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所确定的目标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调节自己下一步的学习;注意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完善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习成为最优化的学习。实际上,很多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时提及的纠错本就是发挥了这样的功能。


2.掌握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涉及知识之间的组织等内容,方法五花八门,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思维工具来辅助。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策略:

第一,记忆策略。让学生加强理解,形成结构;同时,根据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关于记忆的知识。

第二,组织策略,包括分类法和结构法。组织就是按照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具体方式、方法或途径。它是将信息由繁到简、由无序到有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学习中有效地应用组织策略,不仅有利于材料的识记与提取,也有利于材料的理解与表达。

第三,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包括了类比、比较、拓展等方法。

下面以高中地理选修二《河流地貌的发育》单元教学为例。

教师活动

1.阐述:物质运动和能量传输因区域不同而表现的侧重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河流地貌,为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不同的河流地貌,使聚落在选址、形态、规模上呈现差异。

2.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从物质运动和能量传输角度梳理河流地貌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学生活动

*建构思维导图。

上述环节让学生通过从物质运动和能量传输角度建构思维导图,从更高层面认识河流地貌的形成,尤其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在自我建构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善,加强自我监控和应用迁移。该环节作为单元的最后一节,既起到小结提升作用,又从新的视角认识了人地协调观。


3.重视监控调节

自我监控需要经过确定目标,制订目标,实施计划,总结反思四个环节。在确定目标和制订目标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情境与资源,研究任务与特点;在实施计划的时候要监管行为与资源,维持或调整活动与策略;在总结反思的时候,要总结过程与结果,反思经验与教训。总结反思之后,再确定下一步的目标或者是调整原来的目标。

以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为例。

教学片段

师:水的体积是一个圆柱,可以直接求出,但空气的体积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如何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呢?哪个小组愿意到讲台上面分享展示你们的方法?

生(边演示边说):“水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水的体积是一个圆柱,空气的体积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无法直接求出。我们可以把瓶子倒置,这时空气部分的体积就转化成了一个圆柱。因为瓶子的容积是不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也不变,所以倒置前后空气的体积也是相等的。这样只要把倒置前水的体积和倒置后空气的体积加起来,就是瓶子的容积。

师:你们把瓶子倒置的目的是什么?

生:是为了把不规则的空气部分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圆柱体积。

师:同学们手中的水瓶,有的装的水多,有的装的水少,都能求出瓶子的容积吗?

生:只要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就都可以求出。反之,若瓶子里的水太少,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不是圆柱,那就不行。

师:那我们来看一个具体问题。一个内直径是8cm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cm,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18cm。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请你根据刚才我们探讨的方法自己尝试解答。

生自己解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方法?

生1:我们知道瓶子的容积=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

V瓶=V水+V空=πr²h₁+πr²h2

=3.14×(8÷2)²×7+3.14×(8÷2)²×18

=1256(mL)

生2:因为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同,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瓶子的容积看成一个底面直径是8cm,高是(7+18)cm的圆柱的体积。由此可以直接列式为:

3.14×(8÷2)²×(7+18)=1256(mL)

师: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们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来计算。

师:是的,其实转化的方法我们在小学阶段很多地方都用到过,比如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测量一个梨的体积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理解。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学生充分经历了“自我监控,展学反思”的过程。首先在讨论“如何求矿泉水瓶体积”时,通过小组展学汇报,进行全班层面的思维互动、方法交流,最终得出结论:可以把瓶子倒置,把原来空气部分的体积转化成了一个圆柱,这样瓶子的容积就等于“倒置前水的体积十倒置后空气的体积”。

在之后代入数据、解决具体问题时,再一次进行全班层面的方法汇报。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反思,总结“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和方法的形成过程,在一次次的体验与反思中主动收获知识、习得方法。


编辑 | 肖静

统筹 | 孙习涵

其他相关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培养,英语老师支招,如何高效记忆小学单词!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06-03 阅读: 97
学习英语,总是离不开背单词,纵然你听力再好,说得再棒,不会写也是不行的,而拼写单词是基础。很多家长和kbao反映,背单词就是孩子学习英语的“一道坎”,让孩子痛苦,也让家长煎熬。...
怎样培养小学生记忆力,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中学思维方式

怎样培养小学生记忆力,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中学思维方式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06-03 阅读: 94
小学语文教育是打好中学基础的重要阶段,要想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初中,就需要从小学时期就注重培养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很多高年级的孩子在升入初一后容易出现迷茫和压力山大的情况,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进行过适应初中学习要求的准备。他们往往还停留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方式,仅仅靠刷题和多上课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应对初中的学习挑战,首先需要注重积累和运用字词。孩子们需要学会扩展自己熟悉的词语,仿句子以及理解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手法。要让孩子去理解记忆,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去解释内容,并通过反复阅读加深记忆。...

如何使学生集中记忆力,锻炼记忆力前孩子必备的两种能力,你得知道!(《记忆力》上篇)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06-03 阅读: 96
第一节 什么是记忆力1. 记忆力是孩子的加速器。在正式性的学习中,记忆力好的孩子更容易成绩好,综合能力表现更优异。2. 记忆力是天生还是后天养成?孩子天生脑基础是不同的,但后天的锻炼更有用。记忆力更重要的是方法...
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吗,古典音乐能提高人的智力?所谓“莫扎特效应”究竟是什么

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吗,古典音乐能提高人的智力?所谓“莫扎特效应”究竟是什么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1-12-28 阅读: 741
相信有不少人都听说过“莫扎特效应”这个名字,所谓的“莫扎特效应”很简单,就是指听了莫扎特的音乐后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传来传去,就成了“听莫扎特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甚至有人说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让还没出生的宝宝都变得比其他宝宝更聪明,那么“莫扎特效应“到底是否存在呢?古典音乐又能不能真正提高人的智力?故事还要从1993年说起。...
最新五笔字根表2021,独特稀少男孩名字大全2021

最新五笔字根表2021,独特稀少男孩名字大全2021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1-12-29 阅读: 867
2021年男孩儿更有意义的名称...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