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背书背得快记得牢,如何五步快速成为专家?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10-15 古诗词记忆 阅读: 162
摘要:


《每周工作4小时》里面提到一个快速成为专家的办法,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他讲的,就是“信用的滚雪球效应”


如何快速成为专家呢?


  1. 加入2-3个响亮的商业组织。

某学会,某组织,某会员,你懂的。


2..阅读该领域3本最畅销、影响力最广的书,每本书总结一页纸。


  1. 通过人脉,求助,宣传等各种办法,得到在某知名机构进行一次免费讲座的机会;然后,在位于同一区域(或领域)的2家著名的大公司的分公司举行同样的讲座,告诉对方,自己之前在XXX做过类似的讲座,强调你是免费讲座,只是为了学术外增加自己的演讲经验,并不销售产品和服务。录制/拍照/记录下讲座。


  1. 宣传,反复宣传,各种宣传,挖空心思宣传。


  1. 可选步骤,给自己关注主题的相关商业杂志/媒体投1、2篇稿子,引用步骤1和3证明你的信用度。如果遭到拒绝,就主动去采访一位知名专家并写一篇报道(你仍然是作者)。


  1. 专家的身份恰到好处的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了。


专家是一个模糊的媒体术语。现代专业定义中,大多数领域的专家技能都是通过群体关系、客户名单、书面证书、媒体报道,而非智商和博士学位。专家没有考试。


用最好的方式展示事实,不要编造,这是这个游戏的本义。


首先,需要强调,

我并不否认,真的有很多专家。

我的意思只是,平时看到的专家分:真材实料的,和绣花枕头。


什么?你说,建筑行业不可能?都是技术专家,有难度?没有畅销书素材?


要学会融会贯通嘛,

我教你!

举例:绿色建筑专家、商业设计专家、

幕墙设计专家、室内设计专家

。。。。。。


  1. 加入5个响当当的组织。


对,没错,不嫌多。5个。很容易的。


现在各种学会组织,名头都特别大,门槛特别低(且越来越低)。曾经听起来高大上的英国、美国、皇家、亚太、世界、大中华区啥的组织,申请起来很容易。都是要恰饭的,都需要增加会员收企业和个人的会员费。给你名号,给你一张证书,给你社交露脸的平台,各取所需。选5个听起来高大上或者特别咋呼的,加入。


甚至,加入后,再混个身份做一下,不是普通会员。来个组织里的分会的负责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嘛。他们也需要有人(免费)干活的。


2. 研究当红和经典的案例。


比如,商业设计专家,那就研究三里屯、太古汇、前滩、太阳宫,再研究几个日本的,泰国的,香港的,新加坡的,这里的廊桥,那里的广场,熟的跟自家院子一样,再结合一些大师的理论名言,结合一些建筑史,结合疫情室外空间,结合元宇宙。


绿色建筑专家,那就研究一些经典的绿色设计方法,加上新出的建筑技术,软件技术,新的科技新的材料,新的建成案例,再结合现在的能源危机,配合数据,绿建专家一定要配合数据,找一些国外的英文的图表。


3. 各种机会宣讲。


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人脉介绍,去大公司宣讲,去知名业主公司宣讲,去协会、学会组织的论坛宣讲。找到一两个突破口,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更多。而且,每次宣讲,都要宣传,记录。


活动不高级但人多,那就拍照的时候烘托人满为患的气氛。活动高级但人少?那就突出逼格,发自己和其他演讲嘉宾的照片,以及合照。


先从鸡头做起,再成为凤尾。

先成为一群不懂商业的人里面最懂商业的,成为他们心目中的专家。一场风暴,也是从一只蝴蝶煽动翅膀开始。从小圈层发展。


啥?太籍籍无名,人脉有限,没有论坛能参加?那就赞助,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从长计议。找“听起来”牛逼的活动,赞助成为演讲嘉宾。现在活动太多了,可选的也很多。找性价比高的。类似于,宇宙城市更新大会,国际幕墙节,亚太绿色建筑高端论坛。。。。只要利用好,参加一次配以多方位宣传,可以一步到位的打出名气。


啥,这种大会,赞助费动辄好几万,没钱。那就自己组织。

先搞个亚太商业地产高端研讨会,请几个同行一起研讨一下。找个场地,备点饮料,邀请一些观众,叫一些同行,周末整一个。


4. 各种媒体宣传。


好的形象照很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去拍一张特别有逼格的,一直用。这张照片一年用几十次,用好多年呢,要好好拍。照片变成你的形象和IP,即使你年华老去渐渐油腻,照片可以依旧光彩照人。


媒体都是好朋友。曝光度很重要。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产生信任四回就成专家了。个人身份,形象照,xx专家,这三点,要形成强链接,反复出现。


5. 可选的有利补充:

a. 成为评委。


报奖?落后了。现在成为评委,去评别人。资质不够?和前面的第3条同理。找难度低的,没有机会创造机会。


b. 成为大牌公司的顾问。


c. 争取加入公司的研发中心。


就可以对公司所有项目指点指点,不用自己动手(要知道,绣花枕头专家就是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自己不会设计,点评头头是道。)然后,公司的所有项目,你就挑成功的,当作自己的案例,就跟成功的基金经理一个道理。


(插一句题外话,以大公司为背书的降维打击法,真的很有效。


我听到很多在大公司混不下去,然后降维到中等的公司,又能高薪混几年的。圈子很小,其实很容易打听到,但真的背调碰到拆台的,不多,除非人品真的太差。


之前某知名民企的因为生活作风原因离开的女总监,就被另一家知名民企接盘了。因为老板认为,至少教育背景光鲜亮丽,且经过前一家知名民企的重重面试而成为总监。结果才发现,烫手的山芋不能要。


我的一个前同事在公司做销售期间,业绩不行,但是长相老成。他也带着“知名民企销售总监,年销售额一个亿”的履历,降维去了另一家国企做总监,又混了好几年。等到终于混不下去了,又带着知名民企和知名国企的总监的身份,去其他公司找总监职位去了。


很多外企的总监的求职经历也是如此。


成为专家容易吗?

说容易,容易,其实也挺难的。

心态上,要敢,要自我催眠,我就是专家,

要敢于用俯视的眼光看待下面的观众,

你不需要懂的和“真专家”一样多,

你只需要懂得比台下的观众多。

不露怯,用别人的案例,在右下角看不见的地方标注“案例出处”,

但是口头表述上,模棱两可。

只要在某公司工作过,即使没参与几个项目,

都恨不得把这个公司的所有经典案例拿来分享。


仔细想想身边的,看到的,朋友圈刷到的,

各大会议上宣讲的很多专家,

你甚至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变成专家的,

他到底有多少内容是原创的呢?

当我们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不同机构组织的论坛、不同媒体上,

都看到某人自称专家的宣讲一些观点,

我们是不是想当然的认为,

既然那么多组织都认可他,

那他应该真的是专家吧。


而且很多宣传、摘桃子、抢名分,

不都是先下手为强么?

身边这样的案例,真的不少。

拿着著名案例含糊其辞的各种分析设计理念,

不说明自己和项目的关系,

给人造成他是设计师的误会。


最后,我想说的是 :

我并不贬低这样的专家。


比起没有明确目标,每天重复工作的人,

他们在有计划的经营着自己的形象。

而且,上述5步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和恒心,

虽然是捷径,

也比原地踏步的人要强。


我们了解了“如何快速成为专家”的原理,

只是为了有利于帮我们甄别,

身边到底有多少是别人饰演的专家,

而我们,是否要随大流的去盲目听取“专家”的那些话,

我们是否可以更客观、带有批判性的辩证的方法,

更平等的和他们交流,

更关注于他的真材实料,

而不是身份加持的光环。


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呗

其他相关
如何快速背书,背书方法,小苏享说109:有了这5招,孩子背书就这么简单

如何快速背书,背书方法,小苏享说109:有了这5招,孩子背书就这么简单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2-07 阅读: 128
小苏享说109:有了这5招,孩子背书就这么简单孩子的假期有背书的作业吗?有没有小朋友背书感觉特别难的?还有没有小朋友一说背书就哭的?背书是一种常见的作业形式,通常需要孩子背诵的内容有词句、古诗文、英语、各种定义定理公式等,今天就以背古诗文为例,试试这5招,让孩子背书变得容易!1.有节奏的诵读培养语感。通过有节奏的诵读,是有利于于孩子记忆,如陈琴老师推介的素读,节奏分明、朗朗上口,尤其是适当提高诵读的速度,将古诗文的韵律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怎样背书最有效,如何快速背书,这方法也太太太太上瘾啦!背书真的稳了!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2-07 阅读: 167
背的慢,忘得快。那就来多巴胺背书法!...

怎样背书背的快又熟,高中生物:辛辛苦苦背书成绩却上不去,原来原因出在这,建议收藏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2 阅读: 160
高中生物成绩怎么才能摆脱不及格?那么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有很多生物成绩不好的孩子跟家长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一定要找到给孩子反复观看。总结出来,学不好生物的主要原因呢,首先就是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的,背了忘,忘了背,效率实在太低,越学越乱,而且没有方向。第二呢,就是只会零散地学习,不知道怎么搭建生物知识的大框架,导致完全形成不了对生物知识的一个基本概念。...
背诵有什么方法背得快,背书,最重要的目的,是忘记

背诵有什么方法背得快,背书,最重要的目的,是忘记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2 阅读: 164
背书有什么用?最大限度地站在前人的肩上,用他们的智慧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此,我们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只需要“调兵遣将”,然后让“书”解决问题就好。所以啊,用心背“书”,是提高成绩最简单的方式,没有之一。...

背书过目不忘的10个绝招,产品细节洞察分析,看完这些你离大厂又近了一步(2022-20)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0-15 阅读: 146
编辑导语:在日常产品使用中,一些产品细节的交互会让我们产生不一样的感受,通过观察产品细节,不断积累自己对产品设计的一些认知,也是一种与用户拉进关系的方式。作者总结了自己在生活中使用产品发现的一些细节,与你分享。...

学生背书有什么好方法,这届达人,如何向职业化进击?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0-15 阅读: 148
“天天的一天到晚”是个在抖音上有500多万粉丝的二胎爸爸。当他接到一款SUV汽车的推广需求时,他有点为难:汽车厂商希望他讲解的产品卖点,足足有70页纸。并且,厂商还不愿意删减。“真要一字一字全念完,还不得念到天黑。”他觉得,品牌营销应该和自己的生活“丝滑”地结合,向粉丝分享真实使用感受,而不是堆积数据和形容词。最终,他说服了品牌方,把产品故事放进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植入卖点的口播从将近一小时缩减到了40多秒。发布之后,这支视频“爆了”,播放量位居同一话题榜首,比不少汽车达人的数据还好。...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