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背诵内容,我们从小背诵的朱自清的《春》,咋还有这么多奇怪的谜团?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12-10 古诗词记忆 阅读: 250
摘要: 除了穿过铁路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春》也是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朱自清的知名篇目。今年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语文的开学第一课,就是朱自清的《春》;为什么秋季都来了,第一课却要学《春》呢?经典篇目《春》居然有那么多的疑团......

除了穿过铁路

给儿子买橘子的《背影》,

《春》也是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

朱自清的知名篇目。

今年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语文的开学第一课,

就是朱自清的《春》;

为什么秋季都来了,

第一课却要学《春》呢?

经典篇目《春》居然有那么多的疑团

......

新初一开学的儿子,正摇头晃脑地背诵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瞬间勾起了我对少年读书时的回忆,我在他这个年纪,也是背诵着这篇课文长大的。

朱自清的《春》收编于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

《春》

不算擅长记忆的儿子用了足足一个半小时,背诵完后兴奋地跑来给我“展示成果”。我翻开他的课本,跟随着他的声音走进文字。

这是统编教材的初中语文第一课,我寻思着,明明是秋季,为什么不选一个和季节更相符的文章开篇,比如说金秋九月云云,为什么第一篇课文要讲《春》呢?

编者注:《春》所在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领略四季之美,亲近自然,热爱生活。这一单元选入的课本还有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诗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小时候背的滚瓜烂熟的课文,怎么现在看起来这么普通?尤其是从常规的观察顺序和逻辑顺序来看,还感觉到有几个地方不太对头呢。

比如说,开头点题春天近了,让我们知道是早春的样子,接下来描写的是山、水、太阳的大场景,接着马上又转向了描写小草。描写小草也就算了,接着就变成了几株大树,刚以为是写树,突然笔锋一转,又变成写花了。

写着写着花又转到写春风,刚刚沉浸在春风里的感觉,又一下到了描写雨。雨夜的景刚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想象,又转到了人的描写。

描写人让整个景色灵动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可刚刚写完雨夜,就转到了“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这就让我觉得有点奇怪,下完雨放风筝,就不怕雨把风筝打湿吗?”

尤其是最后面的三个比喻和拟人,为什么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就戛然而止了?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还没有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此前也有老师认为,这是朱自清应邀给中学语文课本写的一篇文章,貌似这篇《春》还属于命题作文。(编者注:邀请他写作的是当时中华书局编辑朱文叔,他是朱自清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人教社副总编辑。在发表《春》从这一册老教材中,朱文叔等编者们约的人不少,有叶绍钧(圣陶)、孙福熙、金兆梓、陆费逵,朱文叔自己也写了一篇。)。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的疑团,都是作者刻意留给我们的吗?

以我曾经阅读过一些写朱自清的文章,印象里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这种对普通人都显而易见的问题,作为文学大师的他,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这些疑团,促使我又翻开了《朱自清传》,认真的围观了一下作者的成长路径,大概捕捉到了一点线索。

以凡人自居的朱自清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父亲对他沉甸甸的希望。朱自清本名自华缘由在此。

后来我们在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名篇《背影》中,看到了他父亲这个慈爱的形象,感受到了中国式含蓄的父爱。

但其实这个时候,老朱家其实已经走上了家道中落的凄凉场景,此时的朱自清特意将名字由自华改成自清,就是为了提醒自己在困顿中,不随波逐流,以此抵御外界诱惑,保持自清的品格,可谓是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

朱自清从小就酷爱读书,说是个书痴也不为过。大多数的时间,他都独自埋头在阁楼里阅读。从小接受私塾的名师教育,朱自清的古文功底,非常扎实。

到了中学毕业的时候,他还被评为全校唯一的优秀毕业生。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中学毕业后的朱自清,考上了北大预科,可家境也越来越困顿,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他提前一年学完了北大的哲学专业毕业回家,按照家里的安排成婚、就业,成了一名中学的“教书匠”,肩负起了家庭的经济重担。

他那时就对宗教、古典诗词等内容都有大量的摄入,阅读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渺小与平凡,越珍惜自己小世界里的人和事。

学生们起初看到,这个个子不高且微胖、其貌不扬的老师,再加上说话略带口音,也没太把他当回事。

可过不了多久,所有人都会被他渊博的学识以及细致负责的教学态度深深感动,深深喜爱这位老师。

他的教学相当深入,而且善于反思。有的时候已经教过的课程,他想起来有什么疏漏的地方,都会再次跟同学们订正。

尽管他只是一个自诩的凡人,但他似乎用一种似乎宗教般虔诚的精神,严格的对待自己的教学,把教育当成一种信仰。

这么严谨的朱自清,怎么可能在自己写给中学国文的文章《春》里,留下这么多看似明显的疏漏?

细致入微的暖男朱自清

他是一个性格不争不抢的人,有点“得知我幸,不得我命”的味道。尽管接受了新式教育,但他的思想却保持着传统,就连家里安排的婚事,他也没有因此去刻意抗争。

结果缘分天注定,武钟谦和他情投意合。这位妻子极力地扶持丈夫做学问,两个人先后还拥有了六个子女。

朱自清的第一位夫人—武钟谦

朱自清的很多文章里,都记录了和这位妻子以及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也时常流露出在外地教学,思念家乡妻儿的愁绪。

从他少年时期,真正懂事开始,这个家经济压力就很沉重,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多一点收入,朱自清总是不得不到外地学校教学,一次次被迫和妻儿分离。

武钟谦为了节省家里的开支,一直瞒着丈夫、拖着自己的病,在31岁那年因病离世,留下伤心欲绝的朱自清和六个没有成年的子女。

很长一段时间,朱自清都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就连吃饭,他也坚持邀请他一起搭伙的老师,每月15大洋。失去家人的他,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问。

最后,清华的老师们都觉得朱自清长期这样生活太不方便,也太寂寞,张罗着把后来的妻子陈竹隐介绍给他。

陈竹隐是四川成都人,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还会画画懂戏曲,很容易就与朱自清达到共同的精神高度。

可是考虑到自己的经济负担重,孩子多,朱自清总怕拖累年轻的陈竹隐,两个人的关系缓慢增热。

后来陈竹隐克服了心理压力,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和学识更重要,接受了这个丈夫以及前妻留下的六个孩子。

而《春》的大致写作时间,发生在朱自清从欧洲游学回来之后,他被校长梅贻琦任命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又和妻子陈竹隐的感情稳定又甜蜜的阶段,那时陈竹隐正在孕期,全家人都在等着迎接小生命的时刻。

“悲观”的积极主义者

写《春》的时刻,是朱自清人生最为平静而幸福的短暂时光。对比后来连连遭遇的各种战乱,长期和家人分离,这段时光可以说是朱自清人生最好的小时光。

据学者考证,《春》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上半年。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和陈竹隐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成为了他为数不多的内容欢快的作品。

作为应邀写给中学课本的《春》,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文法和描写景致的匠心,他将各种修辞手法的集中应用,是为了有强烈的冲击力,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修辞之美。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但在作者生前,它却没有收入朱先生的散文集中。据一位叫陈杰的学者考证,《春》最早发表于《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该书1933年7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印行。陈说:“在篇名的右上角都注有标记。编者在课文目录后附注,凡有此标记者‘系特约撰述之作品’,可见是《读本》的编者当时特约朱先生等撰写给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关于〈春〉的出处》,《临沂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

《春》最早发表于中华书局出版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1933年第一版)。

几个看似并不连贯的画面,也是朱自清独特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我在他的另一篇散文《冬天》里,也发现了类似的风格。

他非常喜欢欣赏绘画,且对画面研究很有深度,能从中西方的美学角度体会到不一样的细腻之美。

因此他的写景散文中,常常会有如同照相机式的镜头风格去记录景色。

而几个不同的画面更像是电影中的平行蒙太奇手法,这几个不同场景画面的快速切换,更像是突出景致本身并无高下之分,用这种并列的方式,让人们体会春天之美。

这就与他一贯严谨的治学和善于启发别人的特点紧密相联,他喜欢为大家不带倾向性的呈现多个角度。

对比他此前带着一点小愁绪的《荷塘月色》,很多人会认为他是一个略有悲观主义情绪的人。但《春》所表现出的状态,完全是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尽管他的人生大多充满着各种失意,但他为学生却永远呈现出最为积极的一面。

对于眼前不停流逝的时间,他既有“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反思。

对于《刹那》,他指“极短的现在”,既有作者对逝去时间的哀伤,却又有把刹那当作一个进行时,用一个不停止的动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理解这些,再看《春》的这篇文章里,才会有那么多生机。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三句,“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隐隐地透出自己人生的难得的幸事。

毕竟孤独那么久之后,重新拥有了家庭生活,有了所爱的人和新的小生命,也许朱自清还特别渴望是个可爱漂亮的小女孩呢,也许他自己也会因为抚养和陪伴这个孩子,从中年回归到青年的活力。

这就是生命的力量。“春华秋实”的意境,也正是作者一生都在努力珍惜时间,始终用“一年之计在于春”勉励读者,不辜负当下的每一个好时光的隐喻。

听,“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愿你的生命四季里,也能如沐春风。

文章转载自 | 妮妮小屋,有增删

作者 | 妮妮

为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今年10月,由北大中文系教授商金林主编的《朱自清教育文存》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敬请期待!

END

设计:李虹洁(实习)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比较想你关注我(* ̄∇ ̄*)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给我们一个赞吧!

其他相关

初二上册语文要背诵的课文,经典课文背诵,那些年的课本,你全文背诵过几篇?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1-06 阅读: 125
又是一年六一时,看着身边的各种05后,你会发现原来00后也长大了。作为80后、90后,不少被叫阿姨叔叔吧?但是谁还没有个童年呢,对吧。还记得当初小学时。那些要求全文背诵的课文以及他们的插图吗?下图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那下面那图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一年级上册背诵课文,初二上册语文要背诵的课文,中学课本中最该全文背诵的一首诗,句句都是千古名句,冠绝古今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1-06 阅读: 128
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阅读古诗词的好处,远不止附庸文雅那么简单。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民族精神和血脉的传递。一些特别有价值的诗词,老师们往往是要求学生们全文背诵。...
六上课本背诵一览表,一年级上册背诵课文,语文课本里面的「全文背诵」,真有人能全部背下来吗?

六上课本背诵一览表,一年级上册背诵课文,语文课本里面的「全文背诵」,真有人能全部背下来吗?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1-06 阅读: 110
尽管也会有抽象地硬背的可能,但最终原理可以被还原到舞蹈里对动作模仿的感受,实际能转化为身体记忆。只要你想象一下跳舞时如何记住繁复的编舞套路的,就能理解如何背诵了。但同时,套路化对文学赏析起到阻碍作用的,这里就算能背也没必要去背。...

语文背诵内容,即使没选进课本也想背诵的词:新诗旧梦,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0 阅读: 186
诗到处洋溢着,凡是有美和生命的地方就有诗。朝中措·梅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经典课文背诵,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本背诵内容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0 阅读: 168
第一单元1 观潮3.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初中要求背诵的所有课文内容,语文课本中最容易背诵的10首诗,中国人全部都能背过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10 阅读: 248
我曾经分享过课本中最难背诵的7首诗,引起大家的共鸣,尤其以《离骚》最难,得到公认。有朋友在评论区建议我再整理、分享一下课本中最容易背诵的诗,所以我就写了这篇文章。课本中最容易背诵的10首诗都有哪些?读完本文相信大家会有切身感受,这10首诗上过小学的朋友都知道,甚至没上过小学的幼儿园小朋友也都能背下来。...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