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后感600字,教师阅读:暑期阅读不妨来点“自助餐”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03-03 超级记忆术 阅读: 233
摘要:
教师阅读:暑期阅读不妨来点“自助餐”


■暑期阅读建议 教师篇

又是一年盛夏时,成为亮丽文化风景的教师暑期阅读即将拉开大幕。假期是为师生休养生息准备的,不过作为读书人的教师,阅读正当时。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也会有“一千种阅读”。

可以啃读。朱光潜先生有言:“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对教师而言,平时忙于教学、管理,拿不出大块的时间来,也不能安静地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上一本书。暑假来了,总算有了整块的时间,您可以沏上一杯香茗,咬定一部经典,慢慢地去啃读。经过千百年淬炼的经典,不好好啃读,哪会有大的收获呢?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也说,教师要真正读一点“磨脑子的书”,读一点经典。啃读经典,会助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锻炼出一个清醒的头脑,辨世事人情,育生命自觉,克服自卑、琐细、无知、狂妄。啃读经典,会助你贯通古今,增添人生的厚度。

经典必须慢慢读,且需要反反复复地读。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如果能反复读,那么深藏在文字背后的精华就会如泉水般汩汩而出,润泽你的思想,陶冶你的情操。

庄子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人生是有限的,但书籍是海量的,我们不妨选自己喜欢的,比如《论语》《学记》、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等教育经典,好好读,好好用!

可以悦读。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在暑假这个能够“独处”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受用书籍带来的无边的“荷香月色”了。

喜欢读自己喜爱的书,没有指令性,没有强迫性,率性而为。喜欢读国学的,不妨读读冯国超先生注译的“国学经典规范读本”丛书。这套国学启蒙丛书,严谨、细致、完美、规范、权威、美观、大方,老少皆宜,都可以无障碍地阅读这些蒙学经典。喜欢读历史的,不妨读读司马迁的《史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喜欢科幻的,不妨读读刘慈欣的《三体》。喜欢诗歌的,不妨读读唐诗、宋词这些中华瑰宝……

可以亲子共读。所谓“亲子共读”就是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中国教育报资深编辑张贵勇用8年多的共读经验告诉我们,亲子共读是家庭教育中最美的双赢。

其实,亲子共读,读不是目的,交流才是根本。正如张贵勇所言:“在我看来,与孩子探讨故事更重要。在此过程中,你才能知道他的小脑瓜在想什么,也才能摸清他的思维特点、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他的所爱所好等,毕竟好的教育首先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深入了解上。”融洽的亲子共读还可以弥补教师与子女因“灯下黑”产生的裂痕。

可以补读。平时想读,因为各种原因没读的书,现在可以读了;平时读了但因有事耽搁下来的书,现在可以接着读了;平时读了但又有困惑的,现在可以更好地思考了。“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古训告诉我们,欠什么账也不要欠读书的账。这个暑假,笔者决定把欠账多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完。

可以整理阅读碎片。有的教师平时抽时间阅读,记下不少笔记或是写下不少心得,可是没时间整理,阅读“成果”好像一盘散沙。暑假来了,正好整理。对平时写下的碎语、短章、教学感悟、管理体会及笔记、摘抄,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假以时日,文章会问世,著述也会问世。

教师阅读:暑期阅读不妨来点“自助餐”


暑期读书,教师们也会遇到“想读书又不知道读什么书”的难题。我们可以从中国教育报最近几年推出的“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选择,可以从“教师书房”推荐的书、名师倾情推荐的书单中选择。

去年暑假前,笔者看见了语文界名师黄玉峰倾情推荐的书单,其中有岳南著的《南渡北归》。我便选定了这本书,书读完后也就有了《大师的启示》这篇小文:“读书多年,还没有遇到这样一部书令我读后心中滋味万千,无以言表亦难以言明。书的封面印刻着醒目惊人的‘大师远去再无大师’,但大师们一个个如雕像一般已经竖立在历史的时空里,也会铭刻在人们的心中。读这样的书可以擦亮你的眼睛,祛除蒙在心灵上的遮蔽,更可以让你看清中国文化长河之中流砥柱,触摸到真正知识分子的脊梁……”

另外,读书贵有法,方能事半功倍。“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弟子规》)胡适也撰文告诫读者:“读书不但要眼到、口到、心到,最要紧的是手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是一向赞成的。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读书后也要留“痕”。“痕迹”可以有大小,有深浅,形式也不拘。可以是读书评论、读后感、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圈点批注、精彩摘抄、只言片语;可以用活页本记,也可以用微博、说说、日志、博文、简书等网络工具留痕。

与常人的读书不同,教师读书还是要有目的的。锯响就应有末,读书就要有收获。比如笔者再次读《论语》,对“怀才不遇”有了彻悟。孔子陈蔡绝粮,子路质疑“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孔子是这样回答的:“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是否怀才,是个人品质修为所成,能不能怀才有遇,这是由时势所决定。君子有才不遇者众矣,哪里独有我孔丘一人!

一个人的真正成长,就是要学会担当,特别是对委屈的担当。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孟子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也云:“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就是古人行事之真理,透彻领悟此理,何来怀才不遇?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但我要说,“悄悄成为自己”就是读书带给你的好运! 对作为新时代阅读的“领读者”而言,“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学知识,而是要发现自己,发现良知”。也就是说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如此,才能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

(作者 吴奇 系天津市天津中学高级教师)

教师阅读:暑期阅读不妨来点“自助餐”


其他相关

20多岁脑子记不住事情,大脑记不住东西?因为你还不知道记忆规律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1-12-27 阅读: 903
互联网时代,脑力劳动占比越来越高,人们从以前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每天都需要记忆大量的内容,或是学习的知识,或是工作的文案,亦或是人名地名等等。...

帮助背书的软件有哪些,翰林阅背书宝背书神器风靡来袭,学生的最爱、记忆党的福音来了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1-01 阅读: 1038
大脑两半球记忆法 我们平时读书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那些附有插图、图表之类图文并茂的书报,学习起来记忆就特别深刻。反之,阅读那些没有插图或图表的书报的时候,同于只使用词语进行逻辑思维,即只命名用大脑左半球,而右半球闲着,因而记忆就不如同时使用大脑两半球深刻。...
专注力培训班有效果吗,警惕被“注意力训练课”收割韭菜

专注力培训班有效果吗,警惕被“注意力训练课”收割韭菜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1-02 阅读: 532
“上课走神?作业拖拉?一看书就喝水上厕所?孩子可能注意力有问题。”这个暑期,学科类培训机构遇冷,但“注意力训练课”等花式辅导却悄然升温。这些一周期动辄两三万元的“训练课”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驱使家长甘愿自掏腰包让幼儿坐在电脑前玩“小游戏”?(据7月26日《北京晚报》)...
小孩老是记不住东西怎么办,为啥3岁以前的事都记不清?科学家们这样解释

小孩老是记不住东西怎么办,为啥3岁以前的事都记不清?科学家们这样解释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1-02 阅读: 715
来源:人民网微信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到牙牙学语,再到第一次学会吃饭,第一次走进幼儿园,这些宝贵的人生记忆,你还有印象吗?其实,即便是我们已经有了完善的记忆功能,可还是难以回忆起这些早期的人生片段。这是什么原因呢?为啥3岁以前的事都记不清?100年前,心理治疗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有类似的困惑。他首先提出了“婴儿失忆”(infant amnesia)这个短语,也就是所谓的“童年失忆症”,指的是成年人无法提取2到4岁之前的情景性记忆(对情景或事件的记忆),以及随着时间流逝,成年人对10岁之前的记忆可能会比想象中还差。...
如何刺激大脑提高智商,英媒:科学家揭秘六个让大脑保持敏锐的好习惯

如何刺激大脑提高智商,英媒:科学家揭秘六个让大脑保持敏锐的好习惯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01-02 阅读: 772
英国广播公司《科学焦点杂志》网站11月12日发表题为《神经科学家揭秘保持大脑健康、愉悦和敏锐的6个好习惯》的报道,记者为克里斯蒂安·贾里特,全文摘编如下:如果你有时候感到自己不像过去那样敏锐——比如,你可能会对自己叫不出一个演员或新闻里政治家的名字感到沮丧,或者你心算速度可能不像过去那么快——这或许会让你停下来想想大脑的健康状况,以及从现在起是否一切都在走下坡路。诚然,大脑通常在20多岁时完成发育,之后认知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放缓,因此尽早开始思考这些事情是有益的。在晚年,还存在因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导致痴呆症的风险。人口老龄化国家现在不可避免经历着痴呆症发病率上升。...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