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背课文英语,英语课文背诵,怎样才不会“死记硬背”?
作者: 武太白 武太白英语教学
一、英语课文背诵,怎样才不会“死记硬背”?
朋友们都知道,背诵、默写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也即,只有理解了,再去背诵,才不会“死记硬背”。这样一来,我们的问题就归结到:英语课文,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了?
顿时,我感觉这个话题好大。。没关系,我们接着拆解:
每句话的意思都知道,算不算真正理解了?
每句话的意思都知道,当然要比“有些话的意思还不知道”要更理解课文。只是,“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
我想,这个“每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每句话的汉语意思”。
这我也明白的:老师为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听懂,不管前面用英语做过多么精妙的阐述、解释,最终往往还是要落实到汉语意思的交代。或者,哪怕老师实在是没有交代,同学、家长还是要找到课文的译文。
这样一来,“每句话的汉语意思”就可能出现独立于课文、单独存在的“孤悬”状态。这种情况下,学生觉得满足:我也懂呀!老师会想:每句话我都翻译过了!可是,请看下面三个进一步细化出来的问题:
1、能用完整的英语句子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提问吗?
2、朗读课文,能准确读出意群,准确“断句”吗?
3、能精准分析课文组织结构(organization),据以提纲挈领、帮助记忆吗?
这三个问题,正是从内容、形式和结构几方面对课文进行剖析。可以说,只要这三个问题能够解决,课文就得到了深入剖析和充分处理,课文的背诵就不会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顺畅进行了。
1、理解课文的首要标志,是能用完整的英语句子回答出关于课文内容的提问。一般来说,对话类课文可以用以下问题检查理解情况:
Who are talk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ere are they?
What time is it?
What did they do?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will they do?
...
对于篇章类课文,能用来检查理解情况的问题更是多如牛毛。试举几例:
Who are / is in this story / passage?
What did he / she / they do?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Where does the story take plac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story?
....
上列问题,要用完整句回答,而不是仅作简略回答。我们是在进行语言的训练,要求完整句,是正当的、应该的。
非但如此,完整句答问,还能确保即便在这个阶段也有一定程度的“有引导输出”,因为这并不需要孩子有多强的创造力,只需对问句的语序进行简单调整,加上关键信息,即可用完整句答问。
能用完整句回答问题,就给记忆打下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这不仅对于课文的背诵有好处,对以后的英语写作也会大有裨益。
检查课文的理解情况,对于老师来说不难,而家长朋友可能会说,我又不是英语专业的,也不会教英语,该怎么检查孩子的理解呢?
其实很简单,英语课文后面(有的是在前面)一般都已提供这样的问题,我们做家长的,多看看英语课本、多学学课文前后的理解检查问题就可以了。
有的家长朋友又会问:课文后面的理解检查问题,孩子都写了答案在上面,这样还要问吗?
要的!孩子写了答案在上面,但不见得都是孩子自行回答出来的,可能是同学互助完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口授的。家长把这些问题重新问一遍,让孩子在不看书面答案的情况下用完整句重新回答,这既是一个复习的过程,也会是一个重新检查理解的过程。
2、背诵课文,大部分人的主要手段就是朗读。朗读课文,能否准确读出意群——准确“断句”,就决定了背诵课文的过程是否准确、顺畅,这一过程又能不能对语言的掌握起到促进作用。毕竟,如果背诵对语言掌握没有促进,那背诵了干嘛呢?
这里我也试举一例:
It can be very hard sometimes to take care of elderly parents.
这句话,朗读时应该怎么分割意群、进而准确断句呢?我们一眼就看到,这里有一个take care of。然而,别着急,在我看来,意群是这样分的:
It can be very hard
sometimes
to take care
of elderly parents.
我相信,不少朋友可能会感到诧异:take care of怎么能这样分开呢?这不是一个词组吗?
take care of是个词组,没错,但“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各构成一个紧密结构,take care和of elderly parents各是一个意群,这也是没问题的。take care of是一个词组,但它必须有宾语,不能孤悬空中,就是因为of需要宾语来构成紧密结构。
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take care在口语中经常单独使用,而of结构的书名并不鲜见:Of Human Bondage,Of Mice and Men……
当然,我们不能按照上面这种方式一步一顿地朗读,那就不是正常的英语语流了。不过,这样分意群,还是大有用处的。我们只要稍微看看句子重读位置所在(用绿色加粗标明),就知道这是一种很有节奏的语流:
It can be very hard sometimes to take care of elderly parents.
我们看到,这句话的前半截到times这个音节结束,节奏是“弱强 弱强 弱强 弱强”,四个“循环”——我们把这种“循环”称为“音步(foot)”;后半截从to这个非重读音节开始,到结尾就形成了“弱弱强 弱强 弱弱强”三个音步。
这句话的重读结构转换成图片,大体上是这样的(有一个“弱强”音节因为空间所限没放进去):
上图中,小蓝点分为两行,上一行是重读,下一行是非重读。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句话的节奏明快、整齐,和意群也正好踩在基本一致的点上。(当然,我不是音韵学专家,这里的分析可能有不妥之处,有方家看到的话请予指正,点击本文右下角“写留言”按钮即可赐教。)
看到这里,估计朋友们、尤其是家长朋友们要叫了:我们又不是专业人士,怎么知道意群怎么分、重读放哪里?
朋友们!我也没让你们去划分意群、寻找重读呀。我只是说,经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准确地读出意群和节奏。
当然,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如果不是特别强调节奏的语体(如诗歌、歌曲等),日常对话、常规文章语流的意群和节奏区分都不是那么明显,想清晰地听出来、读明白,都是不容易的。不过,也正因如此,掌握它才更有价值。学会了这些,英语语言就不再是干巴巴的题目,而是从内在就散发着魅力的活体,每读一个词、一句话,都能体会到语言的音韵之美——前提是文章写得的确美。
怎么学会呢?当然是跟着老师学了。一般来说,课堂上老师会讲一些与意群、重音、节奏相关的知识,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不太可能在课堂上帮学生仔细琢磨,这就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多关注这方面的讲解,并多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实践——尤其是,抱着听明白意群的目的反复听录音,不断深化对这些方面的认识。
3、背诵课文,往往会出现一时间“卡(qia3)壳”的情况。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卡壳的地方往往并不是难读的词——难读,大不了随便读一个音就是了,——而是那些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和句子与句子之间起到递进、转折等作用的词和词组。
这就说明,能否分析清楚课文的组织结构——英语里叫organization,据以提纲挈领地整体把握课文的走向,从而避免在意义的接合部出现卡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这样的“重点词”可能是关联词,比如hardly had ... when,as soon as,because,however, although等;可能是时间词,比如one day,the next day,the third day,the following evening;可能是方位词,比如at the gate,in the courtyard,in the living room;也可能是一组数字概念,比如the smoking population,the drinking population,Britain's poor等。
这些“缝合”文章的“线”和“索”,如果理不清楚,容易使背诵活动陷入卡壳。另一方面,它们也正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逻辑走向的关键。抓住这些线索,加以充分学习、研究,就能够避免卡壳,把背诵流畅地进行到底。
那么,家长朋友们可能又要问,这些东西家里我也教不了呀!怎么办呢?
其实,真的不用家里教,学校里老师讲课,这些都不新鲜,关键是孩子是不是认真听课。告诉孩子,这和课文背诵紧密相关,听好了课,课文背诵时间减半,说服工作差不多就能见效了!
------------------------
说了这么多,究竟“死记硬背”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效果上有什么区别呢?
很简单。曾经风靡一时的“疯狂英语”教主李阳曾经说过,一篇课文,如果你读100遍能背诵出来,那么你是正常人;如果你读十遍就能背出来,那么你是神!实际上,正常人要背诵一篇所学阶段中等难度英语文章,就算朗读十遍不够,也绝对要不了100遍。李阳是在唬人,不过他所说的,差不多就是死记硬背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之间的效率差别。
只要其他科目学习都正常进行,需要远超常规的努力才能完成背诵的,一般来说就是陷入了不得不“死记硬背”的境地。从上文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实际上就是英语学习、尤其是听课出了问题,要从根源上查找、解决,不是仅仅着急上火就能解决的。
------------------------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再辅以下列“技巧”,一般来说十遍朗读就够了。
二、多快好省背诵,贵在“尽早尝试”
事实上,不要说十遍了,内容不多的话,朗读两三遍、三四遍,就可以开始试着背诵了。这就叫“尽早尝试”。实在自信心不足,那就读到五遍再开始尝试背诵。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很简单,一来,节省时间——这是正确的废话;二来,尽早尝试,一旦成功背出来,必将大大增强自信心;三来,即便不成功,也不可能完全不成功的!这样就能迅速找出难点所在,同时也不会打击自信。
this couple let their child try to walk as early as possible
那有的朋友又要问了,你说“内容不多的话”,我看咱们家孩子每次要背的都一大篇,那又怎么办呢?
那也不难,我们可以化整为零嘛!把一大篇文章分成若干段落;把一大段文字分成若干小段……
如此这般,大事可成矣!
三、“边背边忘”不怕,做好复习安排(所谓按照科学的遗忘曲线安排,无非如此)
这一条,有三个方面:
1、“尽早尝试”,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后面的内容刚会背,前面背过的又忘记了。其实这也不奇怪,遗忘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不必惊慌。怎么办呢?可以安排“滚动背诵”,也即:
背完第二小段,完整背一遍一、二两段;
背完第三小段,完整背一遍一、二、三三段;
背完第四小段,完整背一遍二、三、四三段。
以此类推,滚动背诵,可以弥补“尽早尝试”背诵的不足。
事实上,即便不背诵,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也完全可以这样“滚动朗读”。这样的效果是很好的,我就经常这么干。如果能把这种朗读方式和一遍读完长文的方式结合起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2、一篇课文全背完了,第二天发现有不少内容已经忘记,等到一周后,会发现忘记得更多。“一边背、一边忘”,“背了就忘”,“怎么也记不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很正常的!谁能背了永不忘?要有更好的效果,就得靠科学地安排复习巩固。
现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大行其道,经常被拿来证明某学习方法、某培训班、某英语学习App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事实上,做好合理的复习安排,难道不是我们中国人从古代就明白的道理吗?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至于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真的,很难完全按照那种安排去做的。
人的学习是发生在现实的生活中的,除非是以记忆、背诵为第一要务,排除万难也要做好,否则是很少有人能真的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去记忆的。背诵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六小时、十二小时各背一遍,那我还要做别的事情吗?
所以,没关系了,学完之后先歇歇,别弄得那么累!24小时后可以复习一下,一周后再复习一下,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重点不在于遗忘曲线,在于放平心态,跟遗忘和平共处。
3、如上文所说,记忆并非发生在真空中,而是在真实的、具体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发生的。记忆的效果,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而且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记忆、背诵、复习巩固时的心态、心情是否平和、稳定、轻松,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复习——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回想——可以放在晚上临睡前,因为这时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工作,即将休息,在美好的期待中完成最后一件事情,效率会比较高,效果也会更好。特别是,如果再有良好的亲子互动,孩子在爸妈的怀抱里完成这件事,那就完美了!
四、背诵难点聚焦,关注“中间地带”
我们背诵课文,一整篇也好,一大段也好,往往开头和结尾都不难记住,就是中间部分,难以牢记。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开头和结尾分别伴随着清晰的头脑和良好的期待,当然容易记;中间地带遭遇的是昏昏的头脑和“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这三大哲学难题,当然难以记牢。
对此,我想也不难破解。请注意,不是把中间部分多背两遍了事!当然,多背两遍肯定是有用的,但是,要解决问题,不止于此。
中间地带难以突破,与整个文章的逻辑关系没有理清、作者思路未能辨明有极大关系。要突破,就要从这两方面着手。中间地带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开头、结尾都有联系。不妨用思维导图把中间部分和首尾的关联画一画,理清楚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前面第一部分说到的“篇章结构”分析,对此也有帮助,朋友们可以再看看。
Isengard occupies a "middle place"
五、赋予背诵“意义”,注意后续衔接
前面说到,背诵、记忆时的心情、心态,对背诵的效果影响不小。我们也会注意到,100以内加减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容易掌握,需要反复练习,而对于大部分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难倒他们的已经不再是这种简单的计算了。
同样,如果有一种学习活动,能够超越背诵、利用背诵,把成功背诵当成其先决条件,那么我们在背诵的时候,注意力会转移到后续活动上去,而不是紧盯着背诵本身,从而背诵更容易快速成功。
那么,这种“超越背诵、利用背诵”的活动,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人需要经常性地、大量地背诵文本——两类:演员和演说家。虽然现在也有演员不背台词,演说家也有了提词器,但一般来说,这两类人对于背诵应该说是比较熟悉的,基本上如同家常便饭。他们背诵的目的,非常简单,是表演。演讲者也是需要表演能力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背诵活动。如果我们能给孩子安排一种表演活动,一种以成功背诵文章为前提的表演活动,那么毫无疑问,孩子的背诵将不成问题,哪怕这种背诵的量比平时还要大一些。对后续活动的期待,将冲淡、甚至抵消背诵要求带来的心理压力。
所以,家长、老师要做的,很简单,有三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事:
1、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表演,比如跟孩子“对台词”,一人说一句。这对孩子将是一种很好的鼓舞。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表演,或者分角色朗读等,也能有类似的效果。
2、可以布置学生把对话改写成文章,或者把文章改写成对话,然后进行朗诵或者表演。有了改写的空间,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3、在改写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加入一些自己的创意,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会进一步高涨,所以老师们,可以告诉学生:
Be as silly as you like!
------------------------
随着本文行将结束,掩卷沉思,我必须说:
背诵再怎么有用,也是一种机械式重复活动,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手段,更不能将其当作教学的主体。相比之下,有目的地进行多遍朗读可能更加符合我们的实际教学和学习需求。
关于课文背诵,我要说的就这些。事实上,不仅仅是英语课文背诵需要有条理、有技巧地去做,语文的背诵又何尝不是如此?
那些认为学英语“不就是死记硬背?”的人,他们不会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弯弯绕。今后再有人这么说话,朋友们,拿我这篇文章砸他脸上!
如何高效背英语课文,背英语课文最快的方法,高效背诵英语课文及课外阅读的8种方法
怎样快速的背诵英语课文,如何背诵初中英语课文最有效
大悲咒简便记忆,“别人伤心的时候听情歌,她却听了几年的《大悲咒》”
小孩子补脑和提高智力吃什么,十大儿童大脑开发食品,孩子经常吃,大脑发育好,孩子更聪明
精选推荐
- [记忆方法] 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法考如何备考,2021年高考备考:8种高效记忆方法
- [记忆方法] 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最有效的备考方法,考前冲刺:一消备考也要动脑筋,这样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并不知道
- [记忆方法]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会计从业备考不放假,六大归纳记忆法带你飞!
- [记忆方法] 快速记忆方法的小窍门,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这些记忆方法让你学习、备考的效率大大提升!
- [精品记忆课]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记忆力课程,“超强记忆”吸引家长买了课,没上几节校长就失联,41名家长能要回16万余元的培训费用吗?
- [精品记忆课] 最强大脑记忆训练法视频,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底层逻辑篇 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 [古诗词记忆] 孩子记忆力差,背书困难怎么办,有什么快速背书的方法,有用的背书方法,快收藏码住吧~
- [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 [记忆方法]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 [古诗词记忆] 文科怎么背怎样才能记得住,文科背书怎么背得快又牢固,文科成绩难提高?你需要这12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