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什么不愿意给学生调班,清代京官是如何考核的?主要看品级,级别越低考核越严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11-29 精品记忆课 阅读: 199
摘要: 御史发布的关于清代官制的文章中,经常会提及“京察”这一概念,最近有读者留言希望能详细讲一讲京察,借着这个机会就来聊一聊京察。

御史发布的关于清代官制的文章中,经常会提及“京察”这一概念,最近有读者留言希望能详细讲一讲京察,借着这个机会就来聊一聊京察。


清代文官考核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在京各衙门官员称之为京察,各省地方官员称为大计。大计的情况下次有机会再单说,这次重点放在京官考核上。

清初时期沿袭明代的做法,对在京官员实行六年一次的考核,称之为京察。但京察经过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至雍正元年形成定制,规定京官每三年实行一次京察。

清代京察的内容基本与明朝相同,每到京察年份,因为丁忧、告假、降调等原因已经离任的官员,就不再参加京察。在京各衙门的官员,按照品级的不同,会有三种不同的京察方式,下面具体来说:

高级官员之列题

京察过程中,在京的一二品大员,包括大学士、六部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总督、巡抚虽然是地方官,但因兼兵部尚书、侍郎衔,因此也被列入京察的范围。


什么是列题呢?按照程序,吏部要向被考察官员任职过的衙门发文,然后各衙门将他们的任内的功过列出一份简要的说明报告。打个比方说,某工部尚书曾在都察院、翰林院、工部任过职,那么这三个衙门都要向吏部呈上该官员的工作报告,然后由吏部统一交到皇帝手上。

吏部在列题的过程中,要把考察的官员列为两班,一班为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副都御史、内阁学士等,另一班则为地方总督、巡抚。

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除了列题以外,大臣还要提交一个自我陈述官方的话叫“自陈”,将自己任内的工作作一个简单的汇报。不过自陈过于形式主义,大臣一般都是虚情假意自称工作不称职,有负圣恩,请求皇上罢免治罪一类的。

乾隆朝时,自陈被彻底废除,乾隆认为在京一二品大员,以及地方督抚,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如果他们不合格,自然早就发现了问题,至于是去还是留,完全取决于朝廷。


客观地说,一二品大员的考核虚多实少,基本上都是在走过场,因为皇帝对他们很了解,根本用不着考核。

中级官员之引见

中级官员指的是三品以下(含三品)京堂,以及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左右春坊庶子、顺天府尹以及各部郎中、员外郎等。

这些官员数量较多,虽然皇帝平日里也会有所接触,但毕竟不像一二品大员那样,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些人平时面圣的机会并不多,对他们的人品、工作能力以及操守等,皇帝并不了解,所以每逢京察之年,都要挨个引见。


挨个引见并不是一个个单独见面,而是分为不同的班次,由吏部带领引见。一般情况下,翰林院、詹事府、内阁等学官为一班;六部郎中为一班;员外郎等再为一班。

被引见的官员数量大致也有三百人之多,所以皇帝在引见的过程中,主要看得还是第一印象,最多也就是问上一两个问题,未必就能火眼金睛看出官员们是否称职。

乾隆皇帝颇具驭人之道,看人也很准,所以乾隆一朝引见制度执行起来还算严格。但到了嘉庆以后,经常会出现皇帝看不准甚至是敷衍了事。

道光时期,有一次京察,吏部带领各部郎中引见,其中有一位户部郎中年龄已经85岁,但他保养得不错,精神焕发表面上看不出有年老体衰之状。本来这个年纪就算是自己不打辞职报告,按照规定这类人属于“年老”是要勒令致休的。


可是道光帝一时大意,居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这个高龄官员据说还干了二任,直到90多岁干不动才退休。

相比于一二品大员,清代对中级官员的考核也不算很严谨,中间的程序也不多,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大致就是走马观花。

低级官员之会核

京察实际上察的就是这些为数众多的低级京官,其对象包括翰、詹、科、道、中书、笔帖式等小京官。由于这些官员多在基层效力,人数也最多,所以考核最严格程序也最复杂。

会核的第一步,是由各衙门对需要参加京察的低级官员进行一次内部的考核,堂官先要给出一个考核评语,然后交给吏部、都察院、六科给事中进行复核。


复核也叫“磨对”,对所有参与京察的官员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查验,确认上报的材料是否属实,各衙门堂官给出的考核评语是否公正,经过复核的官员,才能进入吏部考核的程序。

吏部考核也不是一个衙门说了算,必须要会同满汉大学士、都察院堂官、吏科给事中、京畿道监察御史共同考察讨论,然后拟定会核官员的去留。对于那些不合格或是不能留在原位置的官员,吏部奉旨之后就会张榜宣布。

至于在京察中获得优等的,那么吏部就会启动程序,应升应调者就会被调整到更高级别的工作岗位。如果是京察一等者,那么百分之一百会升官。


不难看出,清代的京察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细密的,尤其是对低级官员的考核,在制度上保证了严肃和公正。而那些高级官员,其实京察不京察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官能做到这个份上,除了自身原因以外,都少不了皇上的信任。

其他相关
想换班级怎么说才能不被拒绝,河南台前:“小餐车”推出好日子

想换班级怎么说才能不被拒绝,河南台前:“小餐车”推出好日子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1-29 阅读: 220
来源:经济日报“扶贫餐车政策好,脱贫致富离不了。要不是政府救助的这辆流动餐车,就没有俺今天的好生活。”河南省台前县夹河乡南丁桥村居民张秀花对记者说。这些年,张秀花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同时还要打零工和操持家务,生活非常困难。去年冬天,张秀花报名参加了在乡里举办的扶贫技能培训班,学成烹饪技能后就领取了一辆免费餐车,在夹河乡卫生院门口卖早餐,月收入3000元左右,实现了全家稳定脱贫。同样,吴坝镇居民陆福科因患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依靠扶贫餐车带领全家四口经营早餐,已稳定脱贫;独自带着3个年幼孩子、两位老人生活的夹河乡张安村居民姜海焕,依靠扶贫餐车有了收入来源;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年幼的儿女、两位老人生活的夹河乡张安村居民王四菊,依靠扶贫餐车让全家的生活有了依靠……...

为什么老师都不喜欢插班生,党员教育工作典型案例 - 甘肃深入实施乡村党组织书记省级轮训三年计划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1-29 阅读: 151
“这次培训质量很高,授课的老师都是省直厅局的领导或者知名专家,把中央和省上的政策要求讲得很透彻,对我们做好工作很有帮助。”这是甘肃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叶家滩村党总支书记姜砚露写在轮训班学思践悟集里的话。2020年以来,甘肃省委组织部制定实施乡村党组织书记省级轮训三年计划,由省党员教育中心整合全省优质培训资源,直接对乡村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截至2022年6月,共举办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培训班67期,全省1229个乡镇的党委书记轮训任务已全面完成,1.6万名村党组织书记已轮训1.37万名,对全省开展党员普遍轮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小学能换班吗老师太差了,网络维权有方 受害索赔有道-民法典带来的新变化

小学能换班吗老师太差了,网络维权有方 受害索赔有道-民法典带来的新变化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1-29 阅读: 140
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网络购物、公交出行、住房租赁等都涉及各式各样的合同。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1260条,其中合同编就占据了526条,可见其分量之重。而侵权责任编,不仅对高空抛物坠物、医疗损害责任、生态环境破坏等民生热点问题作出规定,而且更明确了让违法者承担惩罚性的侵权赔偿责任。是否接受格式条款 弱势方说了算李丽花亮点 1“绿色原则”引导理性环保消费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并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已成为民法典的重要使命。此次民法典首次将“绿色原则”规定为民事活动及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并且将旧物回收规定为合同的附属义务。...

转班会不会很尴尬,海报|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我们都是答卷人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1-29 阅读: 176
也是这万物将萌的季节,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谆谆嘱托,响彻云岭。“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从洱海之滨到独龙江畔,云南4720万人同秉此心,将其化为中老铁路建设中的日夜兼程、边境疫情防控中的岿然坚守、法律公益路上的孜孜不倦……蓝图变为现实,梦想终成生活。新岁又至,云岭“答卷人”,交卷——...

被孤立了想转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何不让人民做一下选择和评判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1-29 阅读: 152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国家的教育理念,也是一个学校最高的追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出台了很多措施,听取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多渠道加强家校沟通,设立家长开放日等。这些措施对于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想换班怎么给两个班主任说,是否分层走班? 华政附中:"学生立法"说了算

想换班怎么给两个班主任说,是否分层走班? 华政附中:"学生立法"说了算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1-29 阅读: 211
摘要:在长宁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分层走班、作业自主、无校服日等,都由学生“立法”说了算。针对这种倾向,年级学生事务中心下发调查问卷,举行听证,制定并出台了分层走班流动制度。校园制度建设搞得好,即使没有校长,学校一样可以正常运转,达到无为而治。在长宁区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分层走班、作业自主、无校服日等,都由学生“立法”说了算。学生怎么立法?校长潘敬芳告诉记者,学校成立了学生事务中心,从学生中招募志愿者担任校长助理、教导处、德育处、科研及总务处助理和干事,让学生成为学校事务的管理者、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学校事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也由学校学生事务中心经过调研、听证、模拟立法与试行等,制定相应“法案”,并在校园内公示、实施。“学生立法”让学校行政部门和老师们感觉到了学生倒逼学校改革的压力。...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