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术的五种方法,为什么你学了很多,却没有带来改变?这样学多元思维模型,才有效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09-19 记忆方法 阅读: 148
摘要:




文 | 职场小九

前言

前阵子和几个朋友聊天,其中聊到一个我们都认识的前同事,现在已经做到了某集团公司的总助,很厉害。然后有人就说,她其实也挺难的,整天要应付很难搞的上司,没日没夜的加班。前两天见到她,都满脸痘痘。然后另外一个人评价道,她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可以忍受高强度的工作和长期熬夜加班。我们就没办法那么拼,还是稳定清闲一点的工作好。

听完我觉得挺感慨的。道不是说八卦别人的酸葡萄心理,而是从朋友的聊天中,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误区,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加班加点的努力,就以为,别人的成功就是源自加班的勤奋。如果靠加班努力就能成功,那就不会有兢兢业业在一个岗位上干了二三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的人了。

我的老板经常对我们说一句话,我很认同。她说,这个世界并不是天道酬勤的,而是天道酬智。这个智不一定是天生的聪明才智,也不一定是需要阅历支撑的智慧,而是人类认知的底层逻辑——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前面聊到的那位前同事,能取得现在成绩,我一点也不惊讶。在早年我们共事的时候,我就发现她的思想很有远见和洞察。很多人加班熬夜是在分内重复做熟悉的工作,而她加班工作是为了加速积累新的经验,提升管理能力,甚至很多事情都不是她分内的事。

因为她的目标是成为管理层,那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要提升管理能力,就要多积累解决各类问题的经验,学习与不同的人相处。她能以终为始,看到事物的本质。

这就是厉害的人和普通人的差别: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个差别,按照这几年比较流程的说法,叫思维模型。


01 什么是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就是思考问题的套路。或者说是我们每个人做决策、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模板,哪怕这个模板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比如一个生意人,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利益交换?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工作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让老板满意,从而获得提拔。

不同的人在思考问题时,由于人生阅历、受教育程度、成长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的思考工具,我们人生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是在这些无形却重要的思维模板下做出的,这些思维模板本质上就是一个思维模型。

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真的无解,或是很困难,而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有问题。这就是你的,思维模板模板。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模板单一,陈旧固化,那么,他人生的可能性和突破的概率,就会小很多。因为他都是用这一套模板去做决策,去思考的,那他所看到的东西,他的思考水平和认知水平就一直会相对僵化,甚至变的不符合时代。

比如,从麦肯锡出来的人,或者学习过麦肯锡方法的人,一说到解决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用金字塔思维解决问题的那一套逻辑,或者是“麦肯锡七步成诗法”。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模型。查理·芒格说,思维模型是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比如我们读书的时候所学的数学模型或公式、生物上的进化论、物理学上的第一性原理、心理学上的各种效应,都是一种思维模型。


02 为什么要学习多元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认为,每个学科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认识各种事物,如果我们同时掌握了多个思维模型,形成多元思维模型体系,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因为用不同学科的原理决策,比个人经验更有效。因为更多人的经验,比一个人的经验更可靠、更广泛,严谨验证过的技能,比个人随机的总结更可靠。那些超越了个人有限经验,被人类研究反复验证的跨学科原理和规律作决策依据,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具体怎么做呢?芒格在演讲当中提到,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重要原理,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只是用几种大多数人只使用学过的一门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是同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为什么学习思维模型,最好去学习那些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用芒格自己的话说,是因为这些理论具有最大的确定性以及普适性,这是获得智慧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最小的路径。

芒格根据这样的认识,总结出了100多个思维模式,包括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思想理论。


03 学习多元思维模型的起点,是解决问题

近几年关于思维模型、多元思维模型的文章和讨论特别多,尤其在查理·芒格提出100个思维模型的影响下,很多爱学习的人都不断地去收集和学习各种思维模型型,可是学完了却没有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为什么?

因为没有真正去用起来,没有去用来解决我们真正遇到的实际的问题。这是人们在学习思维模型时遇到的一个常见误区。

如果只是知道更多的思维模型,却没有管理和应用,甚至让这些思维模型产生化学反应,变成能解决我们实际工作生活当中问题的工具,那么并不能真正改变我们。

没有运用的思维模型充其量只是知识晶体,而不是内化到你大脑的思维武器。

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目标是把所有模型作为分析解决问题的工具,从抽象思维模型洞悉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而不是把这些思维模型当作学习知识一样储存起来。

所以,学习思维模型的起点,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之所以是问题,就是因为你现有的思维模型解决不了,所以在解决的时候你就不得不逼自己换一个思维模型,用你学到的新的思维模型去尝试解决。

如果你不是去解决问题,生活中多半还是会用你惯用的思维模型去思考问题。习惯性思维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那是下意识的你根本来不及判断就用了习以为常的思维套路。

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用运用,而且是在面对实际问题、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时候,把这个思维模型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之一。

成甲2009年5月在美国采访查理芒格时,专门问过他,究竟什么是思维模型,你是如何寻找思维模型的?芒格笑了笑说,其实很简单,你在解决问题时要关注哪些做法有效?哪些无效。

只有那些在遇到问题时能真正用到的策略才是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否则提出来的所有模型却不知道能解决什么问题,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04 如何有效学习并应用多元思维模型?

了解了学习多元思维模型的起点是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说说,如何基于某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多元思维模型的学习和应用。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问题,深度思考,寻找或提炼模型

面对问题,要学会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有两个特点:

第一,目的是洞悉问题的本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花很多时间去分析问题的本质,需要积累跨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够准确的看到问题的本质。

第二,需要掌握大量原理和规律。不是靠自己一个人实践摸索,而是花时间学习前人发现的、自己还没掌握的原理和规律,丰富自己的知识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和解决问题。

前百度副总裁李靖,研究生还没毕业,就一举成为百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凭什么李靖有如此快的进步、远超同龄人?因为他的学习方法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他的口头禅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他习惯于不断思考一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寻找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连小时候和人打架这件事,他都研究过怎么才能打得过身强体壮的人?最后他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用自己最强壮的地方(拳头),去打对方最软弱的地方(肚子)。

罗辑思维、得到 APP 创始人罗振宇用一句话评价对李靖的印象,罗振宇老师答:凡事不直接找解决方法,而是退回去找(得出)解决方案背后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思维模型。


那么思维模型从哪里找呢?三个途径。

第一,通过读书寻找思维模型,特别是经典好书。

比如要解决营销的问题,你就去读《消费者行为学》、《营销管理》等经典著作,里面有很多行业专家牛人总结的底层思维。

第二,在工作中学习和提炼思维模型。

工作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要关注哪些做法有效,哪些无效。然后从有效的方法中总结提炼出思维模型。

第三,在向超级人脉寻找答案中获得模型。

古典、成甲都曾说过,真正高效解决问题的方式、高效学习的方式,不是读书和观察,而是直接求教又能力的高手。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条件找到专家高手,所以才通过更通用的读书和观察的方式。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主动积累解决各种问题的高手,这就是超级人脉。对方给到你的建议和答案,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思维模型。比如职业规划师给到你突破职业瓶颈的职场建议,他分析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可能就是这个领域的常用思维模型。

第二阶段:多维记忆,牢记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的掌握,关键不在于技术概念,而是要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中灵活的运用,记住只是掌握思维模型的第一步。成甲在《好好思考》一书中,介绍了如何从多维度记忆一个思维模型。

我们在记忆信息的时候不仅记住了事情,本身还会把和事件相关的环境乃至自己的情绪一并记录下来,因此除了思维模型本身应用知识的环境背景、自己的心情、所处的时机,以及当时想到的其他知识和经历的,都可以成为我们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的维度。

在实际应用中至少有三种促进多维记忆的方法,分别是情境学习、交替学习和回顾测试。

1、情境学习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尽可能在不同场景下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变换场景学习,记忆的效率更高。比如同样是读书,有时在办公室读书,有时在咖啡馆,甚至和朋友一起办个读书会,你学习这本书的效率会明显增高。

切换场景学习是比较初级的技巧,更有效的方法是提前构建需要唤醒记忆之时的场景,也就是说未来怎么用知识,现在就怎么记知识。

举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很多人在商场地下停车场停车后,回来就找不到车停在哪儿了,经常要转半天才能找到,如果你懂得“未来怎么用知识,现在用什么机制”的原则的话,这个问题会很好解决。

人们之所以回来找不到之前的位置,是因为我们离开停车场时眼睛看到的场景,和我们返回时看到的角度正好是反的,所以不容易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离开停车位的时候,你每到一个转弯路口就回头看看,甚至是拿手机拍个照,这样回来的时候就有很多熟悉的标志性物体,供我们快速的找到停车位。当然还有更简便的,就是用手机拍下停车位的序号。

2、交替学习

交替变换学习的内容。长时间单纯的学习一门学科效果并不好,因为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自己脑神经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大脑相应区域很容易由于负担过重而疲劳。这时候反而会出现出现的不集中等问题,这是一种休息的策略。

有意识地把不同思考技术和策略的问题来回转换,交替学习,会大大的提高效率。曾经看过一个TED演讲,主要讲一个人去研究课题的时候他发现多个课题去同时研究会,给你的大脑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说是不要同时。多任务处理,但是你其实他不是在做多任务处理,而是在。同时进行几个大的课题,这两个性质是不一样的。这个也是我自己在工作当中的一个,如果说我一直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很难说有什么灵感,那我回去看看书,他其实就是一个交替学习的过程,或者再去做一做其他的工作,那我发现它有些太单调,其实创造力会降低,适度的混乱交错多样反而有助于创新高效。

3、回顾测试

所谓回顾测试,其实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我们要定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已经告诉我们这个这个原理,你不回顾你就会被遗忘。另一方面就是要避免机械单调的回顾,要主动运用效应测试来提高内化的效率。也就是说当我们带着测试目的进行回顾时,要比单纯的再看一遍效果好得多。

《认知天性》这本书里面讲了,你要把书关起来去回忆,能回忆多少算多少。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但是越痛苦效果会越好。直接翻开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会很轻松,而且感觉自己都记住了,但其实你可能记住的非常非常少。我们要在回顾的时候,通过给自己提问来增强记忆,不要单纯重复地看书。



第三阶段:举一反三,理解模型

举一反三这个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那是真的难,

把掌握的思维模型,制作成一张张应用卡片。找个筐把这些卡片都装起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从中抽出一张或几张,思考所选卡片上的思维模型,是否能够用到现在的问题里。

卡片可以随时提醒我们。如何制作思维模型卡片(简称思模卡)呢?

第一,制作卡片时,核心不是写下思维模型的概念,而是提炼思维模型的用途。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快速地联系到应用场景。

比如锚定效应,意思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信息,会像沉到海底的锚一样,把认知固定在某处。简单说,就是“先入为主”。

比如商场里所有的特价商品,一定会把原价标在旁边,这个原价就是锚,它让我们觉得这才是真实价格,我们趁特价下手绝对是赚到了。

那么锚定的这个卡片就可以如下图这样写,案例1就可以写:商场促销原价标签,案例2可以是:在薪资谈判的时候,主动提出薪资要求。案例3可以写:谈生意时第一个报价等等。


来自成甲的《好好思考》


第二,反复拿卡片思考,训练对相关思维模型应用的敏感性。

除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拿卡片,在做每日计划或周回顾、复盘的时候,也可以拿出一沓思维模型卡片,快速地过一遍。这样做往往会给你新的启发——哦,原来这个问题还可以用这个思维模型解释或解决。

第三,随着案例的增加,不断迭代对思维模型用途和适用范围的定义。

随着你遇到的案例增加,相应地更换卡片的内容,把新的理解继续强化,随着积累的案例越来越多,对思维模型的用途和适用范围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有时候会发现,有的思维模型看似不相干,实则本质上是相通的。

举个例子,我在学习一门找准职业定位的课程时,学到一个思维模型,也就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主要看三点:喜欢、擅长、需要。也就是同时符合喜欢、擅长,并且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条件,就是适合你的好工作。

在思考自媒体写作,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时,我发现这个模型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要写的细分领域也要满足喜欢、擅长,并且写这个领域能满足你的需要,比如是获得粉丝还是快速变现等等。

这就是融会贯通。

第四阶段:刻意练习,内化直觉

学习要经历四个阶段:无知无能-有知无能-有知有能-无知有能。

前面说的第三阶段就相当于从“有知无能”(知道思维模型但却没有运用起来),通过思模卡的刻意练习,过度到“有知有能”(知道也能用起来),继续通过强化练习,内化成个人能力,就是“无知有能”,自动化无意识地就运用起来了,这就是把思维模型训练成直觉了。

要达到这一步,少不了刻意练习。学习多元思维模型,关键是要把所有模型放在具体情境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变着法儿的应用和实践,事后还要抽出时间,有意识的去回顾这些经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专注和持续运用。

学习任何一样新东西,其实是打破思维惯性、进行大脑重构的过程,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刻入大脑。

多元思维模型的学习,不是学习一大堆知识,而是要构建知识大厦,通过构建知识模型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模型的多种用法、探索不同知识模型之间的内部联系来实现。


结语

整篇文章我们讲了什么是思维模型,为什么要学习多元思维模型,以及最重点的:如何有效学习思维模型?

首先明确一点,学习思维模型的起点,是解决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问题,深度思考,寻找或提炼模型;

第二阶段:通过情境学习、交替学习和回顾测试,多维度记忆思维模型;

第三阶段:举一反三,制作思维模型卡片,深入理解模型;

第四阶段:对思维模型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直至内化直觉。

学习多元思维模型,关键不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不同领域间面临的共同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看看别的领域的思维模型能否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本质上每个行业或者学科都是人们在解决某些问题是发展起来的,只不过相同的问题在不同行业出现过,所以配上了不同专业术语的外衣。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拨开她的外衣,直接走到底层去,你会发现很多模型的本质其实是相通的,这是为什么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这个思维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另一个学科的问题。

推荐阅读:

如何跳出职场“低水平勤奋陷阱”?高维度思考法,让你聪明地工作

想要自律到开挂的人生,掌控这4大定律12个方法,你也能学会坚持

为什么有的人工作2年顶别人10年?掌握这个方法,你也能快速逆袭

其他相关

全脑记忆法,世界记忆大师记忆方法,超级实用的超一流学习法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1-14 阅读: 115
今天进入了《好好思考》这本书的实战部分,认真的看了两遍,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

全脑超级记忆法,成为学霸从改变记忆方式开始(干货建议收藏~)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03-22 阅读: 333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学习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考试前单词什么的背的挺熟,复习的挺好的,可是一到考试就忘的一干二净,是脑子不行了吗?年纪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不好,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变笨了,或许还常常在想如果我能拥有一个超强的记忆能力,成为学霸还不是妥妥的。...

聪明人都在用的超强记忆法,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使用它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03-22 阅读: 181
#每天写一点#个人能力提升#精读《好好思考》# 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使用它#...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