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回忆的方法,别再抱怨学习苦了:学会如何学习,实现一年顶十年的高效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2-12-06 记忆方法 阅读: 207
摘要: 昨天在知乎上面瞎逛,“学习”话题下的一个高赞答案引起了我的兴趣:“不想学习的时候如何逼迫自己学习”,点赞数18万。看来很多人都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即使不想学也要逼着自己学。可是,如果学习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了,想要让自己的学习效果更好,就得再想想办法。美国作家埃里克·莱斯说:“想要获胜,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学习上快人一步。”怎么才能快人一步?


昨天在知乎上面瞎逛,“学习”话题下的一个高赞答案引起了我的兴趣:“不想学习的时候如何逼迫自己学习”,点赞数18万。

看来很多人都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即使不想学也要逼着自己学。

可是,如果学习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了,想要让自己的学习效果更好,就得再想想办法。

美国作家埃里克·莱斯说:“想要获胜,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学习上快人一步。”

怎么才能快人一步?

也许另一个点赞数接近19万的问题揭示了答案:“你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就是快人一步的关键。

有一个美国孩子,三岁的时候从窗台上摔下,大脑受伤,整整三年才学会阅读。勉强考上大学,想要努力学习,又因为过于劳累,从图书馆台阶上摔下来,再次受伤入院。

可现在的他,却成为了一名在快速学习方面公认的世界级专家,帮助20万人实现了脑力开发,并且影响了埃隆·马斯克、斯坦·李等著名人士,还被联合国、哈佛大学、谷歌等十多家机构聘为大脑教练。


他就是吉姆·奎克,《无限可能》的作者。在这本书中,他首次披露了自己人生开挂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可能你的观念还停留在“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类强调“吃苦”的学习方法上。这没有错。

任何时候,努力付出,总会有收获。

但是,在方法上付出的努力,要比学习知识本身付出的努力,值得百倍,你要吃的苦,是学习方法的苦。


1.突破思维模式限制,释放学习的无限潜能。

励志演说家莱斯·布朗说:生命没有极限,除非你自己设置。

人在学习方面都有无限潜能,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完全释放潜能,原因就在于思维模式限制。

什么是思维模式限制?

就是你心里根深蒂固的信念、态度、想法。像“我不会”“我不行”“没有天赋”“不够聪明”,都是典型的思维模式限制,让你束手束脚、无法进步。

那这些思维模式限制都是从哪里来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从婴儿时代开始,就不停地观察一切,用自己的逻辑去解释听到、看到的,从而形成思维模式。

美国教育家简·尼尔森说:孩子善于观察,但不善于诠释。



小时候形成的思维模式,其实很多都是错误的、扭曲的,甚至来自于别人,但很少有人去辨别、怀疑它们。这就成为了很多思维模式限制的来源。

作者9岁的时候,有一次听不懂课程,失望的老师指着他说:“这个孩子的脑子坏掉了”。再加上其他孩子有意无意的嘲笑、挖苦,让他接受了这个想法。

每当不会做题、读不懂书的时候,他都会想:“那是因为我的脑子坏掉了。”其实,这只是别人的想法而已。

有人会让一个小孩开车,自己坐在后座啥都不管吗?

肯定没有,太危险了。

可很多人却会用小时候形成的思维模式指导行动,还觉得理所当然。
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思维模式限制呢?

第一步,找到限制性思维。

首先,留意事实。留意自己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认为“我不行”,因为哪怕是一件小事,它传递出的打击、质疑的信息,也会影响我们对人生的整体判断。

其次,找出原因。为什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行?追根溯源就会发现,有时候很可能只是因为小时候做某件事不太顺利而已。

第三,有力回击。针对限制性信念,想象你在反驳那个小时候的自己:“我过去可能不擅长做这类事,并不意味着我现在做不好,你还是省省吧,别唠叨了!”

第二步,直面事实。

要认识到,思维模式限制只是想法,不是事实。

比如你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说话,因为你认为,说错了话会被人嘲笑。



“说错话会被人嘲笑”只是一个想法,你需要把事实找出来。回忆一下你曾经说错话的场合,被人嘲笑了吗?就算回忆起来有人笑了笑,你确定他就是在嘲笑你吗?他当着你的面说:“你讲错了,你这个傻瓜”了吗?

并没有。

直面事实,你会发现很多思维模式限制都是不成立的。

第三步,创造新信念

你已经通过前面两步找到了自己的思维模式限制,最后,还需要找个新信念来替代,这会帮助你释放潜力,实现无限可能。比如,你可以想:“没人能百分之百成功(完美),我应该为我的表现感到自豪。”


只有战胜阻碍我们的信念,我们非凡的潜能才得以释放。

2.突破内在动力限制,找到学习的持续动力

打破了思维模式限制还不够,要学会如何学习,你还需要面对的,是怎样解决自己无法坚持下去的问题。

《荀子·劝学》里面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多好的学习方法,也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那要怎么做?

答案就在于,你是否有学习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就是做一件事情的目的,也是能否做好一件事的关键。

为什么你感觉没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呢?其实并不是没有,只是因为你的错误看法,限制了内在动力的发挥。

最主要的一种内在动力限制,是认为只有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乐在其中,才有内在动力,此外一概都是强迫。

可《无限可能》中讲到,内在动力不一定乐在其中。

电影《夺冠》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年轻的郎平刚加入国家队,每天拼命练习。有一天,在空无一人的排练室,刚刚结束了练习的郎平对陪打教练说:“从国旗的最下边到地面的距离是3米32,那是海曼的摸高,总有一天我会超过她的。”



排球训练苦吗?太苦了。

可这并不影响郎平日复一日的努力训练,因为她有一个强大的内在动力:超过海曼。如果再深究下去,恐怕还有一个:拿到冠军,为国争光。

所以说,内在动力并不一定让你乐在其中,而是一种即使遭受困难,也能坚持下去的力量。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非要内在动力呢?用外部激励代替不行吗?如果我考上了研究生,我就奖励自己去国外旅游!

奖励和惩罚的确是常见的激励手段,但是,它们并没有想象的有用。

美国心理学家在1969年就做过一个实验,请两组学生拼图。告诉一组,拼好一块图形就奖励1美元;给另一组说,你们拼就行了,我们就是想看看这个拼图好不好玩。

到了规定的休息时间,给钱的这一组,很多人不再去碰拼图了,而什么都不给那组,很多人在继续玩拼图。

为什么?因为来源于外部的动力反而让人觉得,拼图是一种任务,休息时间不给钱,所以这个任务就停了。而另一组,没有钱的影响,他们玩拼图完全是因为好玩、有意思这样的内在动力,所以不管是否休息,都想继续拼。

后来,实验组把钱换成了威胁、竞争等等,结果都一样。

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习的内在动力,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即使逼迫自己,结果也一定不尽如人意。

那如何才能获得强大的、可持续的内在动力呢?

一是定义你自己。


身份认同是强大的内在动力的来源之一,也就是“你是谁”的问题。

樊登老师曾经讲过:如果你想戒烟,就不要说“我正在戒烟”,而要说“我不抽烟”,前一句话其实在说“我是个烟民”,而后一句话正好相反。



我在初学写作的时候,一位老师也曾经告诉我:从你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就要时刻告诉自己,我是个作家。从此以后,任何时候,只要有机会,你都要跟别人强调,我是个作家。这就是你的身份。

因为心里这样想了,就会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行动。

二是坚持问为什么。

内在动力的关键在于能驱使你行动的信念。可现实是,这个信念很难找。

作者说,当你没有明确的信念时,要问自己“为什么”。

日本发明家丰田佐吉提出过对一个问题点连续问5个“为什么”,以追究根本原因的“5why分析法”。

你也可以至少追问自己5个为什么。

我也用过这个方法。一开始我认为学习写作是因为需要副业挣钱。可当我不断追问自己“为什么”之后,我发现我是想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影响,这与之前的想法简直千差万别。

找到自己的根本信念,它就会驱使你采取持续的行动。

3.突破方法方式限制,放大学习的百倍效果

突破了思维模式和内在动力的限制,解决了学习潜力无法释放和缺乏持续动力的问题,现在终于来到了关键环节,要学习具体的方法了。



《孙子.谋攻》有句话:“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屈服敌人,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城。

学习就像打仗,学习方法就是谋略。可惜很多人要么不知道方式方法,要么是知道了也不去用,这就变成了方式方法限制。

怎样才能突破限制,让学习效果倍增呢?
《无限可能》中提出了无限学习的七个简单习惯:

习惯1:主动回忆。复习正在学的资料,然后合上资料,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紧接着再看一遍。

习惯2:间隔重复。把注意力放在你没记住、还不会的知识上,每隔一段时间就复习。

习惯3:管理状态。无论做什么事情,状态决定了最终的成败。当你感觉好的时候,思维更敏捷,处理问题更轻松,所以要想办法让自己的状态好起来再学习。

习惯4:利用嗅觉。鼻子中处理味觉的“嗅球”与大脑处理情绪和记忆的区域密切相关,所以想要加强学习效果,可以试试用淡淡的香味来辅助,比如精油、香水。

习惯5:利用音乐。音乐可以稳定精神、身体和情感节奏,让你很容易进入专注状态,这对学习非常有利。不过,每个人对音乐的反应不同,作者建议听巴赫、汉德尔或者泰勒曼创作的每分钟50-80拍的作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音乐。

习惯6:用整个大脑去倾听。虽然大部分时间耳朵都在接收信息,但大家都不擅长用听来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试试HEAR法,用全部脑力来倾听:

H代表Halt(停止):停止大脑的其他思考,把注意力集中到听的内容上来。

E代表Empathy(共情):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在说话人的角度。

A代表Anticipate(预期):带着期待参与到听当中,让自己学习的状态调整到最佳。

R代表Review(回顾):与发言者交流、回看自己的笔记、用自己的话把听到的内容复述一遍等等。

习惯7:做好笔记。笔记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并不是把听到的原封不动记下来才叫笔记。作者给出了一个叫做“TIP”的升级笔记能力小方法:

T代表Think(思考):在学习之前,思考一下自己期望从本次学习中获得什么,帮助明确记笔记的重点。

I代表Identify(识别):根据自己的期望,识别出哪些信息是重要的,然后记下来。切忌想要把什么都记录下来。

P代表Prioritize(排序):学习结束后回顾笔记,按照价值进行排序,根据需要增加内容。


这七个习惯简单易行,只要你能够突破自我限制,持续行动起来,任何一个都会给你带来改变。




读完《无限可能》,有些感慨自己没有早点遇到像这样系统讲解学习方法的书。以前付出的努力,其实有不少都走了弯路。

不过,只要开始,永远不晚。

书中有一句话:“做别人不会做的事,才能过上别人无法过上的生活。”

而掌握高效学习方法,也许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在这个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现自我跃迁的途径之一。

2021年马上就要到了,新的一年,你会选择如何学习?有没有做好在学习方法上吃苦的准备?

也许你需要找个时间,认真的翻一翻这本《无限可能》。

期待你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其他相关
反复记忆多少次才能形成永久记忆,小哲思-人必须有记忆,才会有未来

反复记忆多少次才能形成永久记忆,小哲思-人必须有记忆,才会有未来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06 阅读: 322
人们很容易忘记,就像人类的每一次经历一样,倾听也有一段历史。事实上,我们可能已经在遗忘精神分析揭示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方式来偷听我们自己。在分析的邂逅中,对意义的触及是以仔细倾听为标志的,确切地说,是一种回忆。尽管在工具价值文化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分析师们仍将注意力视为一种创造性行为。波拉·海曼(Paula Heimann)在早期重振了分析性聆听的历史,...

海曼教育记忆法,痛心!35岁高校教师心脏骤停离世,幼子尚在哺乳期!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06 阅读: 284
痛心!11日上午8时左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青年教师赵艳云在华中科技大学听课时突然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海曼教育讲义,起死回生可能成真?耶鲁大学一项研究把死亡的大脑“复活”了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06 阅读: 240
先来看一条引发学术圈爆炸的新闻:2019 年 4 月 18 号,《Nature》杂志的封面是一张大脑的图片,而登上封面的文章就是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一篇论文:他们建立了一套名为 BrainEx 的体外灌注系统,能让死亡数小时后的猪脑恢复脑循环和部分脑细胞功能,并维持至少 6 小时。这是真正的死后重生。难道,缸中之脑成真了?...

超强记忆法,「健康」35岁高校教师心脏骤停离世!平时是运动达人,却常做一件事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06 阅读: 238
痛心!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青年教师赵艳云在华中科技大学听课时突然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记忆法训练真有效吗,海曼教育:为什么语文课本里有那么多背诵全文?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06 阅读: 232
是什么让同学们觉得学生时代很恐惧?“你们体育张老师说这节课给我了”“同学们,我要拖堂十分钟”“明天叫你家长来一趟”……这些都是小case。如果问“上学时最怕的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这个——...
海曼教育初三记忆,记忆的关键是“抗无聊”

海曼教育初三记忆,记忆的关键是“抗无聊”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2-12-06 阅读: 200
“你怎么搞的,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啥也记不住!你能不能多用点心,忘性怎么那么大!”做学生的人对这句话很熟悉,这句话可能是老师的老师传下来的,每个老师在“恨铁不成钢”的时候都会拿出来说。其实这句话大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学习的关键是理解和记忆——这是没有问题的。这句话的问题在于,它认为“记忆”的反义词是“遗忘”。因为“忘性”太大,所以记性不好。这个理解是错的。这里先说结论,记忆的反义词不是遗忘,而是“觉得无聊”。我们对这个场景很熟悉,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也有了学习的意愿。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过不了“记忆关”,陷入一种“麻木、焦虑、自责”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记忆的效率是特别低的。...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