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人生就三件事,老梁教你会说话,怎么把读过的书牢记于心?

极简大道 极简大道 2023-11-20 提升记忆力 阅读: 130
摘要: 以下是三分我的读书故事中带着七分干货,请认真看完,定会让你收获颇丰。我的读书方法可以说是在大量的实践中经过不断地调整中总结出来的,早些年读书的时候就是和你一样,躺在床上看书,其实那个时候就是自我安慰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爱读书的人而已(因为小时候心里一直有个文学梦),结果发现躺着看书有个意外的功能,加速睡眠。这个习惯我到现在还是没有抛弃,现在我发现我读文献研究类的文章和书籍依然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以下是三分我的读书故事中带着七分干货,请认真看完,定会让你收获颇丰。

我的读书方法可以说是在大量的实践中经过不断地调整中总结出来的,早些年读书的时候就是和你一样,躺在床上看书,其实那个时候就是自我安慰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爱读书的人而已(因为小时候心里一直有个文学梦),结果发现躺着看书有个意外的功能,加速睡眠。这个习惯我到现在还是没有抛弃,现在我发现我读文献研究类的文章和书籍依然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后来因为朋友聚会,谈资不高级,为了消除这个心理障碍,所以有了可以输入让自己记住知识的想法,我当时先接触到方法的就是毛主席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看纸质书的时候在金句下面划线,和在受触动的时候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但是很快发现,这个方法只是让自己认为读过了这本书,到了真正去回忆的时候记忆中的这本书是模糊的,别说自己的观点了,就是书里的东西也是死活说不出来,于是我意识到,读书方法还要升级,对,升级,绝不是变换方法,因为我做事有个好的习惯是,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总结迭代出来的,我不会因为一个方法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就直接扔掉,再去找其他的更有效的办法,一个方法有时候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可能是因为自己和别人的辅助体系不一样,也可能是需要和其他的方法复合才能产生效应。

然后我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读书笔记。这个时候就不只是简单在书上涂鸦了,我会拿出一个本,把书名写上,按照原书的章节部署,把自己认为对自己好的内容干脆直接摘抄到本子上。集中精力的话,10万字左右的书,我往往一个礼拜才能读完,但是收到一些效果了,因为在团队的日常管理中,开会,和员工一对一沟通,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会时不时引用我近几天刚吸收到知识或者某个作者的观点,那个时候我读经管类的书籍很多。

于是,我养成了一旦有难题会主动去书里找解决方法的习惯。越是这样,我越是感觉自己用的都是别人的方法,当遇到某些大量读书的员工的时候,他们偶尔会说,这个方法和观点我在书里也看到过,导致有些人认为有些方法根本都是书里的,与现实还有距离,他们不愿意相信,更有点排斥。

所以我意识我必须要把读到的书融汇贯通,那就是读书一定要和实践结合。如此我又放慢了读书的速度,学到有用的知识点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思考。就是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思考,我会写出大量的思考心得。

这个步骤已经在原来摘抄笔记的基础上又升华了,加入了大量自己的镜像思考。

至此阶段,我已经能把书里的内容融汇感通,更重要的是,我的思维敏捷度肉馅可见的提高,因为我能经常对公司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我知道这种意见是创新组合出来的洞见。

但是这种读书有局限,只能限制在自我提升、经管类书籍。

对于有思想的哲学、人文、历史书籍,帮助不是很大,因为没有办法实践。

因为那个时候爱听“老梁”,通勤路上,洗澡的时候,基本都不放过。特别惊讶于老梁的能说会道和百事通,于是就上网研究老梁,看到一起老梁被采访的节目,老梁说自己记忆力出奇的好并且不是什么天赋好,主要是因为自己是个碎嘴子,看点什么东西直接就下楼溜达,对着老头老太太说。

后来陆续接触到很多历史上的大咖其实都是在推崇“”费曼学习法“,于是就用起来呗。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是输出,这本来就是有科学解释的。

其实我不缺说和练的对象,一是我们公司有每天早上30分钟的早会,这个时间还是很好的输出时间,二是一周我会邀请朋友聊一聊,这个空档也可以输出。如果你要输出稳定,就好找固定的输出对象。

同时,我还有一个输出渠道就是我要回家给孩子或者孩子的同学们讲故事,这个时候我就发现,有些你能给大人讲清楚的东西在孩子面前就不会很流畅了,要重新组织语言,要更加大白话,但是只要讲出来,就会更生动。

所以,找一个5到10岁的孩子讲,是一个特别锻炼输出的方法。这属于提高了必要难度,但是大大加速了知识在大脑内的融会贯通。

这样一来,你会笃定,只要找固定的输出对象就行。错,你可能会忽略一个环节,就是输出次数。

有大脑研究说,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是“最初学到的知识在7到10天内输出3到4次”。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每周通过公司早会、朋友聊天和给孩子讲故事,就能不断重复输出。

这里我建议你千万不要埋头读书,一定要把各种社交搞起来。核心是读书最大化的成长,一石二鸟的收获是提高自己在社交圈的“地位”。

其实我一直很想知道这样重复输出而记住的知识能够保存多久?结果是没法求证,其实也不重要了,只要知道这个原理就够了:

我们的大脑吸收知识之后都会被储存到“海马体”上,海马体保存这些东西只有1到2周的时间,在这期间,如果一个知识能被重复使用几次的话,大脑就会给这部分信息贴上“它很重要”的标签,然后大脑就会把这些信息从海马体转移到“颞叶”这个地方。海马体是负责短期记忆的,颞叶是负责长期记忆的。

那有些人苦于找不到输出对象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建一个微博,写出来,最近我也在干这个事,因为这对我来讲不是刚需,所以我更新不是很频繁。

这叫做“为写而读”,在经济学家何帆的眼里,这是最高阶的读书的方法。其实根上还是费曼学习法。它们的原理就是让你在现实中或者面对网络有个对象,你要迅速调用自己一切知识,这个过程中非常锻炼人的融会贯通能力。

但是你要说,那我自己对着自己说,行不行?肯定不行,否则咱唠唠叨叨这么长时间干啥呢?

请记住,一定要建立对象感。为啥呢?那我举个例子。我一直都有笔记写作的习惯,其实主要就是意识流写作能让自己“人间清醒”和不断生出创意。所以我的写作基本都是在石墨文档,我记录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基本上30分钟能写出2000字左右,但是如果直接打开知乎去写,思路就要稍微整理一下了,责任感直接就起来了,写作用时会稍稍加长,主要是用到思考上。

如果是为写而读的话,那应该写什么?我认为是两点,一是荐书,二是感悟,三是书评。

荐书能让你跳出来刻意地去发现这本书的亮点,从各种角度去审视这本书。

读书过程中遇到自己的“啊哈时刻”,一定要把这个“啊哈”的原因写出来,保准能加强记忆。你回想一下,小时候哪件事你还记忆犹新,肯定是让你大喜大悲的时刻,几十年已经刻在你的脑袋里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刺激了你的某些脑内物质。你的“啊哈时刻”也是脑内物质分泌的时刻。

书评则是让你对书的内容和同类书有个比较和评判,以及这本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背景都要有个全面的理解。书评其实非常见功底,同时,写好书评是对一本书彻底吃透的高效方法。

此外的,真正读书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的细节性的问题,

比如,你的碎片化的时间较多,那怎么能让你的碎片化时间记得最牢?

再比如,如果你有整天的时间用来读书,那就会遇到怎么保证自己一整天读书精力充沛?毕竟精力不充沛的话,就谈不上记忆。

.....

只要你是想以最高效率理解和记住书中的内容为目的,这些问题在读书实践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

我的建议是要遵从脑科学,不要听经验。

我为什么要以我的故事来回答读书方法的问题呢?就是因为在很多读书的习惯和细节其实人是各有不同,甚至读书的大咖们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和读书方法。、

比如作家李笑来是非常讨厌碎片化阅读的,但是也有很多人极力推崇碎片化阅读。

比如,有些人说,一本书要从头到尾,开始看完,也有很多人觉得那是不对的,喜欢那一个章节,就去读哪一个章节。

这个时候我还是说不同的读书目的会造成不同的读书方法。

比如题主是想要把读过的书记牢,那就要在这些问题上遵从脑科学的建议。在此,我受影响比较深的还是日本一个神经学的医生桦泽紫苑,他也是极其好爱读书的,并且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自己读书。

据科学研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后叶催产素等这些大脑分泌物都可以提升记忆力。也就是说,只要在读书的时候能让自己大脑分泌这些物资,读书就会记得更牢靠。

多巴胺就是幸福物。只要我们兴奋的时候就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照这个道理,我们在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直接去找相应的书,然后对照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记忆是较强的。

大作家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就是这个道理。每次阅读一本书只为了回答你需要掌握的一个问题。

人在恐惧和担忧的时候大脑会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因此读书的时候最好要求自己在一个时间段内读完。现在经管类的书籍,10万出头一本书我用时一般是两个小时。这样读书的过程也能让我们高度集中。

其实设定时间也是倒逼我们不去看手机的一种方法,一旦看了手机,你的时间肯定要超标。

还有一种大脑的快乐物质是内啡肽。当我们遇到一本特别有感觉的书时,你的读书是非常享受的,所以如果遇到偶尔看到有感觉的书,能一口气读完最好,晾几天反而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积极性了。

因此,这些激素的分泌对于记忆知识非常有帮助。

此外,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初始效应”和“末尾效应”,也就是说,读书的时候前五分钟和后五分钟的记忆度最强。

根据这个说法,碎片化的阅读是对记忆有帮助的。比如原来我们每天读书是集中一个小时阅读,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的话,你的记忆效果最高能达到10分钟,如果把这60分钟分为4个15分钟,每一个15分钟记忆最强的时间就是10分钟,四个15分钟下来,我们高强度记忆时间的总和就是40分钟。

好了,到此就说得差不多了。

方法比较多,核心是要用系统思维去读书。系统思维就是找到做这件事的要素和关联,以及功能和目的,然后整体去考虑。

比如,读书这件事,要素就是你和书,同时要结合你的读书目的,这个异常关键,最后就是连接,也就是规定和方法。

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最好用这个思维去揣摩,这样才会最高效。我见过有些人总是喜欢拿来主义,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是好的,搁在自己身上就用,但总是难以达到自己奢望的目的。

硅谷王川有个观点,绝大多数人总是看到了别人做事的结果,却总是看不到别人做事的体系。

研究一个人的体系不容易,就好像我们去看历史人物传记,一旦看到这个大咖很厉害,就把他的各种工作和方法为我所用,这是极其片面的。

我们要用系统思维去整体看他的生活背景,历史大环境,他的性格,他的生活路径等,把这些问题看透后再去系统地看自己,通过对照和分析,再加以学习,这才能高效。

全完完,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个关注,谢谢。

其他相关

九个方法增强记忆力,超实用记忆力训练法电子版,教辅书评测系列29-《教材划重点》大型使用攻略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1-02 阅读: 130
前面几十期的评测里,众望教育的理想树品牌出境率是比较高的,《高考必刷题》、《高中必刷题》、《高考必刷卷》、《高中必刷卷》、《600分考点700分考法》、《资源库》这些都已经评测过了。说实话众望教育没评测过的教辅已经不多了。所以我近期是没打算评测《教材划重点》的,但是后台许多同学(其实就两个)一直请求我评测这本,我才经不起诱惑决定评测的。...

如何快速增强记忆力,九个方法增强记忆力,晨读的好处,不只是提高记忆力,选对教材晨读效果事半功倍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1-02 阅读: 127
导读:晨读并不被大多数的家长重视,可是晨读的效果特别赞,不仅可以让基础知识更加牢固,而且还能够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对于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乐恩刚上二年级,妈妈发现他很懒,就连汉字的发音都会省略,经常会只发出半个声音,熟悉的人还能听懂他在说什么,不熟悉的人则总是被他惊的一愣一愣的,时间长了,乐恩就养成了吐字不清的毛病了,多次提醒孩子,可是依然收效甚微。最近一段时间,乐恩妈一直在抓孩子的学习,每天六点就让乐恩起床早读,起初几天,孩子经常会以各种理由逃避早读,后来,在妈妈的带动下,竟然周末也会主动晨读了。...

怎样才能提高记忆力,如何快速增强记忆力,别怕暴露年龄,这11套课本你用的哪一套?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4-01-02 阅读: 124
如果说大白兔奶糖是“国民奶糖”,这些“人手一册,天天必读”的图书,可谓名副其实的“国民读本”了。虽然它们早被我们压在箱底,甚至踪迹全无,但有一天不期而遇时,你会不会也和我一样,惊喜地叫起来:“哎,这就是我当年用过的教科书啊——”...
增强孩子记忆力,增强记忆力,「科技」韩研究称吸烟会显著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增强孩子记忆力,增强记忆力,「科技」韩研究称吸烟会显著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2-30 阅读: 153
新华社洛杉矶9月7日电吸烟有害健康众所周知。新一期美国《临床和转化神经病学纪事》期刊上一篇韩国研究人员的论文又给吸烟增加一项“罪状”:吸烟会显著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 痴呆症是一类脑部进行性退化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认等表现为特征。目前,痴呆症的治疗还是一个世界难题。 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002年至2013年间4.6万名韩国60岁以上男性的健康档案数据。研究对象包括持续吸烟者、短期戒烟者(少于4年)、长期戒烟者(4年及以上)以及从不吸烟者。 结果发现,持续吸烟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分别比长期戒烟者和从不吸烟者高出14%和19%。其中,持续吸烟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从不吸烟者高18%;而持续吸烟者患血管性痴呆症的风险比长期戒烟者和从不吸烟者分别高出32%和29%。 研究人员表示,从长远看,戒烟与降低患痴呆症风险明显相关,因此应该鼓励吸烟者戒烟,特别是那些具有高患病风险的老年人。(完)...

记忆力不好怎么办,增强孩子记忆力,吸烟让老年人记忆力下降!长期吸烟的人,5种危害逃不过去

作者: 极简大道 时间:2023-12-30 阅读: 143
在我国,吸烟人群高达数亿人,甚至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也加入到吸烟的群体当中。近日,一则新闻消息称:“吸烟使老年人记忆力下降41%”。其实,大家都知道烟草有害健康,毕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多达250种,致癌物也有50多种,常见的有尼古丁、一氧化碳、苯、亚硝胺、焦油等。吸烟除了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还会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年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