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记忆力训练,这一届年轻人什么也记不住:简单三步,教你提高工作记忆
01
工作记忆,平衡信息过载和认知碎片化
这个时代,互联网如空气般存在。而互联网中的“雾霾”则是信息过载和认知碎片化。
信息超载老话题不多说了,讲几个数据:
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书出版,超过4亿个字;
纽约时报一天的文字量等于牛顿同时代的人一生的阅读量;
一个专业领域,每天大概有200个公众号正在注册,有近1000篇文字正在产生。
在信息如此之多、内容如此“疯狂”的时代,我们每个人该何去何从?随之而来的问题即是认知碎片化。
这个碎片化从2个方面开始——
首先是时间和空间被打碎,移动手机允许你在三站地铁里听完一本书;
其次被打碎的是信息和认知,很多人通过知乎、今日头条或者得、喜马拉雅等
APP了解信息:
“我靠,我听了个特别好的课!”
“是吗是吗,说什么的给我讲讲。”
“恩……特别牛!我讲不出来,给个链接你自己看吧。”
你是不是这样?
据统计,71.4%的互联网人每天会拿出半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和自我学习。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成长进阶的意愿,但也都陷入了“信息爆炸”的焦虑。
时间空间碎片化确实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信息碎片化和知识碎片化带来的,则是学习效率的倒退和焦虑之源——因为他会磨掉你的主动搜索和主动链接的能力,也是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所以大部分的人学习,起初是为了解决问题,结果变成了逃避问题,他们越学越焦虑。饮鸩止渴,一直到瘫痪。
信息过载时代,屏蔽信息自然不是上乘之策。时间空间碎片化不可避免,认知碎片化则可以减少。
如何有效解决信息过载和认知碎片化,一个有效途径是锻炼脑容量,我们可以从工作记忆入手。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人的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而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的一部分。
长时记忆就像是超大的计算机硬盘,永久存储着你的记忆;而工作记忆,就像是内存,只放那些你正在用或者马上要用的东西。
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你需要的信息会先从长时记忆里提取出来,放到工作记忆中,然后再通过你的五官四肢执行出来。
02
为什么要提高工作记忆?
拥有较好工作记忆的人能更容易融合已学知识和新知识,更好地协调多项任务,处理起外界干扰来也更得心应手。
当前我们大多人存在的问题通常是工作记忆使用过度,而长期记忆又利用不足,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一书中,作者指出: 。
不可否认的是,知识的储存能力,人类早就被电脑完胜了。
反正在需要的时候总能从互联网上搜到,我为什么要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呢?
毋庸置疑,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有很多创新其实是跨领域的碰撞,也就是联想。创新经常在不经意间发生,大脑会拿你工作记忆里的东西去和你的长期记忆里的东西随意的匹配和关联,所以经常会在不刻意去想某个难题的时候突然跳出答案来。
而当你的长期记忆空间里空空如也的时候又哪有什么灵感可以出现呢?
提高工作记忆,并及时转化成长时记忆,提升知识的搜索和链接能力,才是学习的核心竞争力。
03
提高工作记忆,只需要三步
重要时刻,工作记忆里只能存放两种东西:你能控制的和你需要的。
提高工作记忆,可以参考阿里巴巴商学院段永朝教授的三部曲:
第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鲁迅先生也曾提出过,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进一步启示我们:读书要勤于动笔墨。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
国学大师陈寅恪有一个读书习惯,那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手记录——在书上圈圈点点。这些圈点有校勘、有批语。
我们的大脑喜欢列表。事实上,这是大脑接收和组织信息最有效的方式。最近的研究表明,要先拥有更有条理和更高效的大脑,关键是要列一张待办清单。
那么,如何能保证让自己思考有体系?
我看过、试过很多方法,最有效的只有一个,就是用输出倒逼输入。
第二,顺藤摸瓜法:建立连接
研究表明,儿童更擅长机械记忆,成年人更擅长联结记忆,通过练习长期记忆里的知识从而记住眼前想记住的东西。当你去回忆某件事情时,如果长期记忆里存储了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信息,那么大脑就会把它与眼前这件事联想起来。
碎片信息通常具有这样的特征:
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简而言之,它们只会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25岁身价过亿,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李叫兽在分享他“如何打造知识体系”时,曾提到,他在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点,都会停下来去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
比如在一本讲神经心理学的书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这句话如此之简单,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看完、学习完甚至把它背得滚瓜烂熟都不会超过5秒钟。李叫兽的做法是当场就学了1个小时以上。这就有效地把工作记忆转化成为了长时记忆。
如何处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工作记忆?
个人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将它们作为起点。如果你觉得一个记忆点很有趣,就以它作为触发线,去探索它背后的原理、背景、应用。
你经过探索了解到的东西,才能纳入你的长时记忆,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第三,解剖麻雀法:顶真概念,吃透思想
有个著名的理论叫做“一万小时定律”,它认为一万小时的练习能让平凡人变成大师。
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你与高手的距离,并非只差了一万小时练习。他讲了个掘地蜂的故事。
掘地蜂是种看起来很智能的昆虫。它会麻醉蟋蟀,把失去行动能力蟋蟀拖到洞口,然后产卵,让自己的幼虫吃着这只蟋蟀长大。在掘地蜂把蟋蟀带回洞穴时,它先把猎物放在洞穴口,自己先进洞勘察一圈,确保一切安全之后,才把蟋蟀拖到洞穴里去。
科学家曾非常惊叹于掘地蜂的智能,于是针对这个细节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趁掘地蜂进洞勘察时,科学家把猎物拿远一英尺。他们发现,掘地蜂从洞里出来后,会把猎物拖回洞口,放下,然后重新进洞侦查。科学家重复同一个动作40多次,掘地蜂就是不把猎物直接拖进洞里去。
针对掘地蜂,哲学家丹尼特提出了一个有点恐怖的问题:“你凭什么确信自己不是掘地蜂?”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内心是一颤的。但科学给出的答案,似乎更让人绝望:我们人人都是掘地蜂。也就是说,我们看似理性的行为,几乎是刻板的自发式行为。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只有0.01%的人能够成为厉害的人,而99.99%都不太厉害。
有一本书叫《刻意练习》,它告诉我们:“一万小时定律”有这巨大的缺陷——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并不必然走向成功,甚至能把你练废。
这也是可以解释,为什么碎片式认知带来的“自嗨式我懂了”会让人越来越焦虑,它会让你掉进不思进取的舒适区,却并不能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
在得到APP专栏《槽边往事》里,和菜头说了这么一句话:
作为普通人,我们固然可以要求放低。但是要解决信息信息过载、认知碎片化等问题,我们依然需要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
最后借用李笑来老师说的一句话:
“谁见过捡硬币捡成富翁的?不要在没有系统的地方寻找系统。”
希望你也能将捡到的沙砾组成一座金字塔。
怎么让记忆力变得超强,工作记忆是什么和它的重要性
十二经络的主治功效,破解十二经络密码,百脉调畅、天人合一,治五脏之病
吃什么增强记忆力,养生宝典:增强记忆力的五种食物
9岁孩子吃什么提高记忆力,它是“天然补脑食品”,孩子高考期间要多吃,提高记忆力抗疲劳!
提升智力的10个方法,10种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你知道哪些?
精选推荐
- [记忆方法] 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法考如何备考,2021年高考备考:8种高效记忆方法
- [记忆方法] 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最有效的备考方法,考前冲刺:一消备考也要动脑筋,这样记忆方法大多数考生并不知道
- [记忆方法] 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考前快速大量记忆技巧,会计从业备考不放假,六大归纳记忆法带你飞!
- [记忆方法] 快速记忆方法的小窍门,怎样快速记忆知识点且记得牢,这些记忆方法让你学习、备考的效率大大提升!
- [精品记忆课] 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记忆力课程,“超强记忆”吸引家长买了课,没上几节校长就失联,41名家长能要回16万余元的培训费用吗?
- [精品记忆课] 最强大脑记忆训练法视频,记忆课程有没有效果,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底层逻辑篇 超强记忆系统课_第2节
- [古诗词记忆] 孩子记忆力差,背书困难怎么办,有什么快速背书的方法,有用的背书方法,快收藏码住吧~
- [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记忆宫殿训练方法,技巧:熟记这些顺口溜,轻松记忆历史朝代知识
- [记忆方法] 历史朝代记忆口诀,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记忆口诀
- [古诗词记忆] 文科怎么背怎样才能记得住,文科背书怎么背得快又牢固,文科成绩难提高?你需要这12个方法